第九章沼气发酵解析
(二)大中型沼气工程
1、装置类型
(1)全混式厌氧消化池
• 在传统厌氧消化池的基础上使用了搅拌装 置,使发酵原料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并处于 完全混合状态,整个消化池均处于活性区。
• 采用连续投料或半连续投料运转,运用于 含有大量悬浮固体的有机废水和废物。
(2)接触式厌氧工艺
• 在参考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在高速 消化池后增设二沉池和污泥回收系统,并 将其应用于有机废水的处理。
主要反应过程
• 丙酸 CH3CH2COOH+2H2O---CH3COOH+CO2+3H2
• 丁酸 CH3CH2CH2COOH+2H2O---2CH3COOH+2H2 • 乙醇 CH3CH2OH+2H2O----CH3COOH+2H2
• 乳酸 CH3CHOHCOOH+H2O---CH3COOH+CO2+H2
缺点:容易堵塞。
(4)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将厌氧消化与固气-液三相分离集 中在一起。
• 整个UASB由底部进水区、池内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气 -固-液三相分离器、沼气罩、出水区。
• 在反应区,下部为颗粒污泥床,上部为悬 浮污泥层。
UASB的特点
• 污泥的颗粒化使反应器内的平均浓度为50g VSS/L, 污泥龄一般为30d以上。 • 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相应较短,反应器具有很高 的容积负荷。 • 不仅适合于处理高、中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也适 合于处理低浓度的城市污水。 • UASB反应器集生物反应和沉淀分离于一体,结构 紧凑,构造简单,操作运行方便。 • UASB处理系统不设机械搅拌设施,上升的水流和 产生的沼气使污泥进行自身回流,因而动力消耗低。 反应器内不需要装填料,节省了费用,构造简单, 便于管理。
(2)浮罩式沼气池
浮罩式沼气池是将发酵间产生的沼气用浮 沉式气罩储存起来。一般有:
• 活动浮罩式沼气池 • 分离浮罩式沼气池
• 浮罩式沼气池由水封池和气罩两部分组成。 当沼气向上压力大于气罩自重和配重时, 气罩将沿水封池内壁的导向轨道上升,直 到平衡为止;当用气时,气罩内压力下降, 气罩也随之下沉。
(3)强旋流液搅拌沼气池
• 针对静态发酵沼气池存在“微生物贫乏 区”、“发酵盲区”和料液短路,池内原 料分层严重,带来清渣出料困难、产气率 低和管理不便等技术问题。
• 将菌种强制回流,破壳与清渣、微生物富 集增殖、消除发酵盲区和料液“短路”等 技术优化组装配套。
2、发酵工艺类型
(1)半连续投料沼气池
产甲烷菌具有以下特性
• 生长在严格厌氧环境
• 营养特性:利用简单的碳素化合物;利用 铵态氮为氮源;需要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 素。 • 偏中性的pH环境 • 生长繁殖缓慢
3、产甲烷细菌与不产甲烷菌的相互作用
① 不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底 物。 ② 不产甲烷菌为产甲烷细菌创造了适宜的氧化还 原电位。 ③ 不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清除了有毒物质。 ④ 产甲烷细菌为不产甲烷细菌的生化反应解除了 反馈抑制。 ⑤ 不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共同维持环境中的 适宜pH。
第二节 沼气发酵原理
各种有机质(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 以及农业排放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等)在 厌氧及其他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 作用,做种转化成沼气,完成这一复杂的 过程,即为沼气发酵。
一、沼气的理化性质
(1)甲烷
• 甲烷是无色、无味、可燃和微毒气体。
• 甲烷燃烧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然而有可 能偏绿。 CH4+O2=CO2+2H2O+890KJ
• 最大特点是污泥回流。
厌氧接触法的特点
• 污泥浓度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 有机容积负荷高 • 出水水质较好。 • 增加了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真空脱气 设备,流程酵复杂。
• 适合于处理悬浮物和有机物浓度均高的废 水。
•
•
最大的问题:污泥沉淀。
采取的改进措施:
① 真空脱气设备 ② 增加热交换器,使污泥骤冷,暂时抑制厌 氧污泥的活性。
(5)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反应器)
• 可以看作是由两个UASB反 应器串联而成的。第一个 UASB反应器产生的沼气作 为提升的内动力,使升流管 与回流管的混合液产生密度 差,实现下部混合液的内循 环,使出水达到预期的处理 要求。 • 上面的第二个UASB反应器 对废水继续进行后处理,使 出水达到预期的处理要求。
发酵细菌将水解产物吸入细胞内,经细胞 内复杂的酶系统的催化下将一部分有机物 转化为代谢产物,排入细胞外的溶液,成 为参与下一阶段生化反应的细菌菌群吸收 利用的基质。
(2)产氢产乙酸细菌
发酵性细菌将复杂有机物分解发酵产生的有 机酸和醇类,除乙酸、甲酸和甲醇外均不 能被产甲烷菌所利用,其余的发酵产物必 须由产氢、产乙酸菌将其分解转化成乙酸、 氢和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 略大,能溶于水。 (3)硫化氢 有毒气体,微量时具有恶臭,沼气中的臭 味主要来自硫化氢。
二、微生物学原理
(一)沼气产生中的厌氧微生物及其作用
五大生理类群的细菌参与发酵过程: 发酵性细菌 产氢产乙酸菌 耗氢产乙酸菌 食氢产甲烷菌 食乙酸产甲烷菌
(2)适宜的料液浓度
(3)产气量、产气速度与产气率
产气率分为
• 原料产气率:单位原料重量在整个发酵过 程中的产气量。 • 料液产气率:单位体积的发酵料液每天产 沼气的数量 • 池容产气率:厌氧消化器单位容积每天生 产沼气的多少,说明厌氧消化器被利用水 平高低。
(4)pH
通常厌氧发酵适宜的pH范围在6.0-6.8,pH 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理活 性,从而限制甲烷的产量。 (5)原料营养钵 厌氧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需按一定的 比例摄取碳、氮磷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工 程上主要控制的碳、氮磷比例不完全一致。
甲烷的消耗有两种途径,在大气中与对羟自 由基反应被清除,在土壤中被甲烷氧化菌 氧化。
三、地球上甲烷的产生和分解量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甲烷含量应处于“源 汇”平衡的状态。但在过去200年中,大气 中甲烷含量增长了一倍多,对流层甲烷浓 度呈线性上升趋势。
四、地球上甲烷引起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能使太阳短波辐射达 到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却 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得地表与低层大气 温度增高。
(6)接种物
在发酵运行之初,要加入厌氧菌作为接种物。
(7)有毒物质
常见的有毒物质如S2-、SO42-、NH3、NH4+、 CN-、Cl-、有机氯化物等。 (8)混合和搅拌
机械搅拌、水力搅拌和沼气搅拌。
第三节 沼气工程技术
一、沼气工程的发展与现状
(一)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和现状 ① 初始发展阶段 ② 技术突破和工艺完善阶段 ③ 加快发展阶段
1、不产甲烷菌及其作用
(1)发酵性细菌
发酵性细菌将可溶性物质吸收进入细胞后, 经发酵作用将其转化为乙酸、丙酸、丁酸 脂肪酸和醇类,同时产生一定数量的氢和 二氧化碳。 参与水解反应的发酵性细菌是复杂的混合 菌群,种类繁多。
发酵性细菌的主要功能: 部分水解细菌分泌的胞外水解酶的催化作 用下,将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小分 子的水溶性有机物。
二、常见的沼气发酵工艺及装置
(一)农村户用沼气池
1、装置类型 沼气池是沼气发酵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原 料是发酵罐中最终转化成沼气。
(1)水压式沼气池
• 由发酵间、进料管和水压间三部分组成。
• 工作原理:当有沼气产生后,气体的增多, 池内的气压随之增加,出料间液面和池内 液面形成压力差,将发酵间内的料液压到 出料间,致使内外压力平衡;当用户使用 沼气时池内压力减少,池外出料间的液体 便压回池内,维持新的平衡。
产氢产乙酸菌主要有:
脱硫弧菌 普通脱硫弧菌 沃尔夫互营单胞菌 沃林互营杆菌
(3)产氢产乙酸细菌
也称同型乙酸菌,这是一类既能自养生活 又能异氧生活的混合营养型细菌。它们既 能利用H2+CO2生成乙酸,也能代谢糖类产 生乙酸。
2CO2+4H2----CH3COOH+2H2O C6H12O6-----CH3COOH
(3)厌氧生物滤池
AF内厌氧污泥的保留方式有两种:
① AF内固定的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 ② 在填料之间细菌聚集呈絮状。
厌氧滤池的优点
• 生物固体浓度高,有机负荷高;
• SRT长,可缩短HRT,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 启动时间较短,停止运行后的再启动也较 容易; • 无需回流污泥,运行管理方便;
• 运行稳定性好;
2、三阶段理论
该理论认为产甲烷细菌只能利用一些简单有 机物作为基质,其中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一 碳物质如甲酸、甲醇、甲基胺类以及H2、 CO2等,二碳物质中只有乙酸,而不能利用 其他二碳或以上的脂肪酸和甲醇以外的醇 类。长链脂肪酸和醇类必须经过产氢产乙 酸菌转化为乙酸、 H2、CO2等,才能被产 甲烷菌利用。
第九章 沼气发酵
1. 地球上甲烷的产生和分解循环
2. 沼气发酵原理 3. 沼气工程技术 4. 讨论与展望
第一节 地球上甲烷的产生和分解循环
一、地球上甲烷的循环过程
二、地球上甲烷的产生和分解过程
产甲烷菌主要有两种途径利用底物生成甲烷:
• 利用乙酸:H3C-COOH----CH4+CO2
• 利用氢和二氧化碳:4H2+CO2--CH4+2H2O
常见的同型产乙酸细菌
• 伍迪乙酸梭菌
• 威林格乙酸梭菌 • 乙酸梭菌 • 威林格乙酸杆菌
2、产甲烷菌
产甲烷菌是一群形态多样,具有特殊细胞成 分,可以代谢H2和CO2及少数几种简单有 机物生成甲烷的严格厌氧古菌。
食氢产甲烷菌 是乙酸产甲烷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