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气流技术考点归纳1、P7 通风的概念、目的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交换、混合的过程和现象,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
通风的目的: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2、P9 通风的方式、分类、动力、原理通风方式(按动力):自然通风:依靠自然风压、热压作用进行通风风压通风:依靠自然风力作用在建筑上造成的压差浮力通风:借助空气温度差异造成的浮力(热压通风)机械通风:利用风机等机械设备进行通风适用于自然通风量不足、室内有可燃、有害气体的场合优点:风量稳定,可控制调节缺点:消耗能量通风方式(按排除污染物方式):混合通风:干净空气顶部送入,与空气充分混合,污染物浓度一致置换通风:新鲜空气底部送入、顶部排出,室内空气分层流动,垂直方向形成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
层流通风:风口均匀布置在整个地板、墙面、顶棚,空气品质好,运行费用高。
3、P28 气流组织的影响因素送风口位置及型式,回风口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室内的各种扰动等。
其中以送风口的空气射流及其参数对气流组织的影响最为重要。
4、P39 羽流形成机理(浮力差)置换通风——羽流羽流,是一种浮力差造成的重力流,是浮力带来的流动。
5、P40 射流混合通风——射流重要特点:卷吸——与自由流体边界间的作用意义:是进入室内的热、湿、新风的主要分布媒介防止:不合适的温度变化梯度和吹风感气流短路6、P41 自由空气射流的特点空气从一个开口或喷嘴释放到没有固体边界的空间中,射流空气的静压等于周围空气的静压。
核心区、特征衰退区、轴对称衰退区、末端区自由气流剪切层——边界层7、P78 受限射流当射流边界的扩展受到房间边壁影响时,就称为受限射流。
不管是受限射流还是自由射流,都是对周围空气的扰动,它所具有的能量是有限的,它能引起的扰动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扩展到无限远去,而受限射流还要受到房间边壁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受限射流的特征。
受限射流又分为:贴附和非贴附两种受限射流的运动状况。
贴附于顶棚的射流流动,称为贴附射流;反之则为非贴附射流。
常见的为贴附射流。
P79 贴附射流的形成射流的几何形状与送风口安装位置有关。
假设房高为H,送风口高度为h则当h=0.5H时,射流上下对称,呈橄榄形;当h≥0.7H时,由于射流上部与顶棚之间距离减小,卷吸的空气量少,因而流速大,静压小,而射流下部则静压大,上下压力差将射流往上举,使得气流贴附于顶棚而流动,故称贴附射流。
贴附射流仅有一边卷吸周围空气,速度衰减慢,射程比较长。
如是冷射流,则贴附长度缩短,并且|Ar|愈大,贴附长度愈短。
动力特征,动量不守恒射流内部的压强是变化的,随射程的增大,直至端头压强增大。
达稳定后数值比周围大气压强要高些。
这样射流中各横截面上动量是不相等的,沿程减少;在第二临界断面后,动量很快减少以至消失。
正是由于动量不守恒,研究起来较自由射流困难多了。
8、P98 旋转射流特点气流通过具有旋流作用的喷咀向外射出,气流本身一面旋转,一面又向静止介质中扩散前进,这种射流称为旋转射流。
由于射流的旋转,使得射流介质获得向四周扩散的离心力。
和一般射流相比,旋转射流的扩散角要大得多,射程短得多,并且在射流内部形成了一个回流区。
正因为旋转射流有如此特点,所以,对于要求快速混合的通风场合,用它作为送风口是很合适的。
9、P100 回风口与送风口的差别回风口与送风口的空气流动规律完全不同。
送风射流:扩散,形成点源。
回风气流:集中,形成点汇。
在吸风气流作用区内,任意两点间的流速变化与据点汇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10、P109 百叶风口的特点单层活动百叶风口双层活动百叶风口三层百叶风口空调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风口。
外形主要为方形和矩形。
作为送风口使用时,其百叶通常为活动可调的,既能调送风方向,又能调送风量大小。
既可安装于空调房间墙壁或暴露风管侧面作为侧送风口使用,也可以安装在空调房间的顶棚或暴露风管的底部作为下送风口使用。
工作特点:侧送风时,风口一般贴顶布置,形成贴附射流在回风区进行热交换冬季送热风时,调节百叶窗使气流向斜下方射出11、P123 圆形散流器有多层同心的平行导向叶片(也称为扩散圈),该叶片一般为流线型,叶片下部有一小翻边,因此又称为流线形散流器。
室内诱导气流量大,出风气流速度和温度衰减快。
吹出气流贴附型、下送。
12、P126 方形(矩形)散流器叶片是平板型,且有一定倾斜角度,因此又称为直线式或斜片式散流器。
空气从这种散流器送出后是贴附于顶棚流动,属于平送流型,可控制的范围较大。
一般作为下送风口使用,也可以作为回风口使用。
(不建议,难清洗)方形和矩形散流器的叶片组与外框通常采用分离式结构,这样既有利于安装,又有利于在需要时能方便地卸下叶片组、调整风口的阀门开度或清洁管道。
13、P133 喷口的特点、试用场合是喷射式送风口的简称。
特点:射程远、送风口数量需要少、系统简单、投资较小其主要形式有圆形和球形两种。
常用场合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影剧院、候机厅、展览馆等)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要求不太严格的高大厂房。
14、P140 条缝风口的工作特点或称条缝型风口。
按风口的条缝数分有单条缝、双条缝和多条缝等形式。
基本特征是风口平面的长宽比值很大,使出风口形成“条缝”状,送风气流为扁平射流。
一般是单独地水平或垂直安装,作为侧送风口使用。
多条缝的风口则通常称为线形风口又称为线形散流器或条形散流器,可单独使用(图a)),也可将中间段(图b))和端头段(图c))组合起来使用;既可用作送风口,也可用作回风口,特别适于作连续长条形布置的送回风口。
15、P156 孔板送风孔板送风的特点送风均匀,噪声小;射流的速度和温度都衰减很快;在直接控制的区域内,能够形成比较均匀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区域温差小,可达到±0.1℃的要求。
送风量大(20~150次/小时),运行费高孔板送风的气流流型(1)全面孔板直流流型当全面孔板的孔口送风速度v0>3m/s,送风温差(送冷风)△t0≥3℃、单位面积送风量>60m3/(m2²h)时,一般会在孔板下方形成直流。
主要优点可以防止灰尘的飞扬,主要用于有较高净化要求的空调房间。
(2)全面孔板不稳定流型在全面孔板的孔口送风速度v0和送风温差△t0均较小时,孔板下方将会形成不稳定流,即速度场中各点处的气流流向不稳定。
由于不稳定流能使送风气流与室内气流充分混合,造成工作区内区域温差很小,因此适用于空调精度要求较高、工作区风速要求较小的空调房间。
(3)局部孔板不稳定流型局部孔板的下方一般为不稳定流,而其两旁则形成回旋气流。
这种流型适用于工艺布置分布在部分区域内或有局部热源的空调房间,以及仅在局部区域要求较高空调精度和较小气流速度的空调房间。
注意点:孔板送风需设置吊顶或技术夹层形成稳压层。
稳压层的作用使孔板上部保持稳定且较高的静压当房间面积不大时,稳压层内可不设空气分布风管,但为保持稳压层内的静压恒定,可沿气流流动方向逐渐降低稳压层的高度。
当房间面积较大,且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要求较严时,应在稳压层内设图b所示的空气分布风管,此时气流从风管顶部向上送出,可避免气流直接吹向孔板。
16、P81 索斯系统的特点送风布袋(索斯系统SOCKS)送风布袋是一种由特殊纤维织成的柔性空气分布系统(Air Dispersion)即索斯系统,是替代传统送风管、风阀、散流器、绝热材料等的一种柔性送出风末端系统。
它是主要靠纤维渗透和喷孔射流的独特出风模式能均匀线式送风的送出风末端系统。
常常被叫做布风管、布袋风管、布质风管、纤维布风管等等。
索斯系统的特点(和传统送风系统相比)面式出风,出风面积大,风量大,风速低,无吹风感,舒适度佳。
整体送风均匀分布。
防凝露:索斯系统通过整体管道壁纤维渗透冷气,在管壁外形成冷气层,使管壁内外几乎无温差,彻底解决凝露问题,不需要管道保温。
易清洁维护,健康环保。
美观,色彩多样,个性化突出,系统及色彩完全进行个性化设计及订制。
重量轻,约为传统金属风系统的1/40,屋顶负重可忽略不计,特别适合用于屋顶无承重能力的场所。
系统运行宁静,改善环境品质。
安装简单,缩短工程周期。
安装灵活,可重复使用,适合用在各类需要临时通风的场所。
系统成本全面节省,性价比高。
索斯系统的应用:体育馆这类场所的特点:一般场地空间高,多为网架结构不能承重,空调面积大,要求送风射程远,但是对风速又有一定的要求。
采用索斯风管系统的优势:送风均匀舒适,简约美观,防腐蚀防凝露,节省系统总造价。
索斯系统的应用:会展场所这类场所的特点:临时建筑多空间不高,送风量很大。
有一定的美观度要求。
对环境品质要求较高。
采用索斯风管系统的优势:安全环保,均匀舒适,美观大方与周围环境协调,噪音低。
索斯系统的应用:交通枢纽这类场所的特点:空间高,空调面积大,送风量大,要求均匀送风。
装修较豪华,对美观度要求较高。
采用索斯风管系统的优势:送风均匀舒适,送风量较大,配合装修设计可满足美观度的要求。
索斯系统的应用:医药物流这类场所的特点:有些有吊顶有些没吊顶,空间较高,送风量大,安装复杂,要求均匀风。
采用索斯风管系统的优势:送风均匀,送风风速精确可控,送风量大,安装便捷周期短,重量较轻,便于清洗维护。
17、P222 通风对气流组织的要求1、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缘浓度高的区域。
2、送风口应尽量接近操作地点。
3、通风房间尽量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
18、P223 空调对气流组织的要求经过处理的空气送入被调节的区域、房间或空间,在与周围空气进行热质交换的同时,保持一定受控区内的温度、湿度、清洁度和风速处于合理的数值范围内,且并以不同的方式从被调节对象排出等量的空气,保持空气量平衡。
19、P225 常见气流组织形式上送下回:传统的送风形式,能够形成比较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上送上回:将送排(回)风管道集中于空间上部。
下送上回: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有利于改善工作区温度。
中送下回:存在着温度分层现象。
20、P227 上送下回的优缺点是最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之一。
送风口设在空调房间的上部,回风口设于空调房间的下部,气流从上部送出,由下部排出有侧送侧回、顶送侧回、顶送底回等三种基本形式。
上送下回气流组织形式的主要优点送风气流在进入工作区前就与房间空气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混合,易形成均匀、稳定的温湿度场和速度场。
侧送侧回送风射程较长,可采用较大的送风温差和较小的送风量。
上送下回气流组织形式的缺点回风口接风管回风,风管布置较困难;集中回风口直接回风,机房噪声的影响较大21、P260 下送上回气流组织的优缺点下送上回气流组织形式的主要优点从房间下部送风能使新鲜空气首先通过工作区,有利于改善工作区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