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与气流组织
第六章 通风与气流组织 第一节 自然通风
1
通风的定义与目的
• 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 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 准的方法叫通风。 • 通风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稀释室内污染物,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 (2)消除室内余热、余湿,保证室内人员的舒适性; (3)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4)节能的需要。
• 换气效率定义:
n n r 2 p
55
r n e 2 p
换气效率
56
(三)通风效率 (涉及污染源的位置)
• 充分混合流 η=1 • 活塞流η =?
– 均匀污染源 η =2 – 如果污染源在出口呢? – 污染源在入口呢? (主要考虑工作区)
C p C0 C C0
b
o
h2
中和面
o
h1
a
Px Pxa gh( w n )
8
(二)余压的概念(p185)
讨论余压的分布和中和面位置:
1)地面有大开口;
2)顶棚有大开口;
3)地板送风; 4)顶棚排风。
9
热压作用模拟的建筑模型
• 每层有上下两个 开口
10
室 内 空 气 速 度 分 布
11
室 内 空 气 温 度 分 布
较详细
最好
机械和自然通 风 61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发展背景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是利用数值计算方法通 过计算机求解描述流体运动的数学方程,揭示流 体运动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计算机表现出在速度、内存等方面的巨大潜 力之后,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离散算法、迭 代方法等计算数学领域的研究活动,使流体力学 有了与计算机结合的可能,为CFD的飞速发展奠 定了基础。 k-ε二方程模型的提出,为在工程领域中普 及应用CFD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置换通风送风形式,空气年龄长的部位在上 方。年龄单位:秒
69
室内空气环境的保障
• • • • • • • 人对室内空气环境的感受与要求(标准) 负荷的获得(热、空气品质) 室内对新风量与总风量的需求 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分布的评价 暖通空调系统 冷热源
51
(一)与舒适相关的部分参数
• 空气扩散性能指标:为满足规定风速和温 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
ADPI=100%(-1.7<∆ET <1.1的测点数) /总测点数
52
(二)空气年龄与换气效率
1.空气龄 空气进入房间的时间 The age of air,Air age
f ( )d 1
混合通风与置换通风方式的比较
通风方式 比较项目 混合通风 设计目标 通风动力 通风机理 全室环境均一 机械通风为主 气流强烈掺混 置换通风 工作区环境满足要求 羽流浮力为主 气流扩散、浮力提升
大温差较高风速
上送下回或上送上回 送风特性 风口紊流系数大 风口掺混性好 温度/浓度分布 通风负荷 空气品质 宏观上全室均匀 消除全室负荷 空气品质接近于回风
G,C0
C M
C
M G= C N C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
29
全面混合式通风的基本微分方程式 (稀释污染物所确定的方程)
• G C0 d + M d - G C d =VdC
30
全面混合式通风的基本微分方程式 (稀释污染物所确定的方程)
d dC V GC0 M GC
dC GC0 M GC d V
32
全面混合式通风的基本微分方程式 (稀释污染物所确定的方程)
• 稳定状态的关系式:
M G C2 C0
• 当G /V远小于1时:
M V C 2 C1 G C2 C0 C2 C0
33
二、置换通风
排风口 上部区域 界面
送风口
工作区域 热 源
• 置换通风的原理就是空气由下向上进行置换
0 0
p f ( ) d
污染物的浓度衰减曲线
53
某点空气龄
V
• 体平均空气龄:
p= 0
P
dv
V
• 名义时间常数:
n V /Q
• 空气龄、残留时间、驻留时间关系 • 活塞流驻留时间:
r n
54
2.换气效率 (不涉及污染源的位置)
• 理论上最短的换气 时间是多少? r n e 2 p • 活塞流
63
常用的计算软件 • PHOENICS • FLUENT • Airpak
64
数值求解的研究方法
1-壁橱,2-桌子 ,3-计算机,4人,5-灯,6-送 风口,7-回风口
65
置换通风的速度场
66
置换通风的温度场
67
置换通风的污染物浓度场
• 置换通风中,污染物浓度高的部位在上方 。
68
置换通风的空气年龄场
31
全面混合式通风的基本微分方程式 (稀释污染物所确定的方程)
• 在通风量一定、室内初始浓度为C1的时候
,求C2与通风时间的关系:
G M G C 2 C1 exp C 0 1 exp V G V
62
CFD的特点
CFD能够解决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难以解决的问题。 • 实验研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开发精密的 测量仪器。即使如此,实验存在着误差大、可重复性差的 固有缺陷; • 理论分析力求从理论上给出问题的解析解,但对于描述为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复杂的流动现象,理论分析所需的数 学工具尚不成熟。 • CFD的所有条件都由数值形式给出,可以严格控制并任意 改变边界、初值以及其他条件,不像实验条件经常受到外 部波动的干扰;CFD通过适当的离散手段可以较方便地求 解流体力学偏微分方程组,从而可以捕捉到复杂的流动现 象。因此,CFD克服了上述两者的困难。
12
(三)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洞模型实验
14
风洞模型实验
15
高层建筑风压分布测定例
16
(四)风压和热压的联合作用
Pb Pxb K b
2 w
2
w Pxa hg ( w n ) K b
w
2 w
2
w
Pa Pxa K a
2 w
2
w
Kb Pxb b
=
=
• 热压:温差引起的空气密度差导致建筑开 口内外的压差。 • 风压:室外气流绕流引起建筑周围压力分 布的不同形成开口处的压差。
6
(一)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p185)
Pb Pb Pb Pa n gh Pa w gh Pa Pa gh w n Pa gh w n
质量守衡——连续性方程
能量守衡——能量方程 动量守衡—— 动量方程
27
简化与假设:
(1)室内污染物均匀分布; (2)通风量是稳定的; (3)污染物发生量是常数; (4)大气中污染物是常数; (5)忽略渗入的污染物和管道产生污染物的 可能性; (6)忽略污染物在管道内和室内的沉降。
28
全面混合式通风的基本微分方程式 (稀释污染物所确定的方程)
49
室内通风的气流组织基本形式
置式通风风 换式通 全面通风 混合式通风 均匀式通风
机械通风
个性化送风 局部通风 局部排风 (工 业 通 风 )
50
(一)与舒适相关的部分参数
• 不均匀系数:反映气流温度场和速度场的 不均匀程度。
t
均方根偏差
ti t
t
kt (t i t )2 n t
夏季打开 夏季工况 夏季关闭
43
效果图
44
45
重力循环空调在剧院舞台中的应用
46
第六章 通风与气流组织
第三节 气流分布性能的评价
47
气流分布与IAQ
• 向室内引入的新风是否都进入了呼吸区? 室内空气更新的快慢如何?室内污染物被 转移出去的迅速程度又如何?
48
气流分布的研究方法
• 半经验公式法 • 示踪气体实验法 • 数值求解法
2
通风的分类
• 根据驱动力划分(自然通风 、机械式通风) • 根据对象空间数目划分(单 室通风、多室通风) • 根据室内气流形式划分(置 换式通风、混合式通风) • 根据室内通风口位置划分( 单侧通风、穿堂风)
自然通风的定义和特性
• 定义: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 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 分类:1)渗风;2)通过门窗的通风;3)通过特定通风口的 通风;4) 被动式通风系统;
34
站姿人员产生的上升气流
上部区 界面
下部区
分层高度
空气湖
35
置换通风系统的设置条件
• 污染源与热源应共存 • 室内冷负荷不应过大(如以120W/m2为界 ) • 房间高度不能过低(如以2.4m为界)
36
置换通风的温度梯度
°C
⊿ ⊿ ⊿ ⊿ ⊿ ⊿ ⊿
37
置换通风与冷却顶板系统
冷水管道 传热肋片
20
室内通风的气流组织基本形式
置式通风风 换式通 全面通风 混合式通风 均匀式通风
机械通风
个性化送风 局部通风 局部排风 (工 业 通 风 )
21
混合式通风
将空气从工作区外射入房间,射流卷吸一定 量的室内空气,让回流区在工作区附近。
22
置换式通风
对流气流 热源
空气湖
• 置换式通风通常指的是利用下送上回的送风方式实现通风 的一种新气流组织形式,它是将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工作区 ,并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空气湖。空气湖是由较凉的 新鲜空气扩散而成,因室内的热源(人员及设备)产生向 上的对流气流,新鲜空气随其向房间上部流动而形成室内 23 空气运动的主导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