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三节

(完整版)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三节

33
艺术是审美的对象
◦ 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完成,它就成为一件物态化了的社会文化 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
34
审美性:
◦ 指艺术形象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的特质。
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真、善、美的结晶
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审美 性
审美关系: 审美主体——人
审美客体——具有审美特征的事物
13
黑格尔的自然与人的两种契合
◦ 第一种契合即人和宇宙生命的契合。 ◦ 第二种契合是自然现象和人的情调的契合。
其他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
◦ “自然的人化” ◦ 美是人与其对象世界的相融为一 ◦ 审美境界
现实美:就是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
◦ 自然美:自然界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
审美 关系
决定性
36
◦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① 首先,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 的生产实践活动。
② 另外,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还是由于人的 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
③ 人通过生产实践活动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使自然界 成为人类活动改造过的自然界。
38
◦ 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
◦ 社会美: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
27
◦ 人的美:既有自然美也有社会美的一方面。包括人的容貌美和 形体美,也包括人的精神性格美以及通过人与人的互相关联表 现出的社会关系的美,是中外艺术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认识和 反映的主要对象。
28
艺术美
◦ 就是艺术作品的美,是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 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3.1 美的本质 3.2 艺术与美的关系 3.3 艺术的审美本质 3.4 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地位
西方关于美的本质探讨
◦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 和谐之美
◦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审美阶梯说
◦ 康德:德国哲学家 审审美观的演变和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 羊人为美——社会意义。 ◦ 羊大为美——感官享受。 ◦ “美”“善”同义。
◦ 色彩美、声响美、动态美 ◦ 象征性、不确定性
6
色彩美:西湖组图
声响美:海浪的声音
动态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然美的象征性:岁寒三友
自然美的不确定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欣赏自然美的三个层次
◦ “爱微风以其凉爽,爱花以其气香色美,爱鸟声泉水 以其对于听官愉快,爱青天碧水以其对视官愉快”。
43
毕加索
1906年 非洲时期
44
毕加索
1914年 综合立体主义
45
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 艺术凝聚了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达; ◦ 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决定着艺术作品的优劣
46
卢梭
睡着的吉普赛人
47
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 艺术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反映和认识社会生活,并以 审美的手段生产产品、创造精神成果。
① 现实生活——艺术家(审美主体)—— 艺术作品(审美客体)——观赏者(审美主体)——美感
②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现实生活的美是艺术审美认识和审美 创造的根源;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艺术作品的美是欣赏者 美感的根源。
对待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40
◦ 美的本质应是和美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 ① 具体说,任何事物,凡是以非常突出、鲜明、生动、确切
羊头
4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形形色色对美的认识: 孔子 前551-前479 “尽善尽美” “和为美”
荀子 约前313--前230 化性起伪而成美
老子 前580-前500年 美善分离 平淡为美
庄子 前360-前290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5
自然美
◦ 致用:原始人衡量美丑的标准 ◦ 比德: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道德情操相联系 ◦ 畅神: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 实践性与主体性 ◦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 形象性
◦ 形式美与形式感 ◦ 创造性 ◦ 情感性
49
◦ 艺术作品是人对现实审美 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 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 来的第二现实的美。
◦ 一些丑的现实也可以成为 艺术创造的根据和根源。
◦ “化丑为美”的代表作:
罗丹《欧米哀尔》
32
《拉奥孔》
是希腊化时期雕塑名 作。据考,系阿格桑 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 利佐罗斯和阿典诺多 罗斯三人于公元前一 世纪中叶制作,1506 年在罗马出土,震动 一时,被推崇为世上 最完美的作品。
◦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 “泛神主义,把大自然全体看作神灵的表现,在其中
看出不可思议的妙谛” 。
12
李泽厚的三种审美境界
◦ 悦耳悦目—感官愉快,感知能力; ◦ 悦心悦意—心灵愉悦,情感; ◦ 悦志悦神—超道德的人生境界,天人合一。
王国维的人生境界与审美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众里寻她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充分表现出本质、内容和种类的 普遍性,那么它就是美的。 ② 美感就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而引起的人的意识活动和 情感活动,这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只有在人对客观事物 的美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发生。
41
毕加索
蓝色时期 西班牙
忧伤主义
42
毕加索
1906年, 经济已好转, 生活比前愉快, 画作用色变为 轻快的粉红。
◦ 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是物态化的审美对象。
◦ 艺术创造艺术美: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还可以创 造艺术美,并且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的 原本不美的或者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艺术作品 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美的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艺术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