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管理与价值创造

财务管理与价值创造

财务管理与价值创造(一)2011-05-1710:18:31 武汉大学谢获宝教授 阅读2336次 谢获宝: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是财务管理与价值创造,讲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来看看财富与生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人被分成好人与坏人,按财富多少就分成穷人与富人。

一、财务内涵。

穷人与富人到底有什么区别: 第一、富人和穷人在财务上各有什么特征?凡是穷人一般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用劳动赚取财富,这个人的结果是再勤奋也没有用,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富人身上有什么特征呢?他一定是用资本在赚钱;或者说用钱在赚钱。

这种人显然承担了风险,但是他可能会大富大贵,赚到大额的资金,神龙公司所有的中高管人员大家都很勤奋也很有智慧,但是不可能每天24小时工作不休息,只要你用劳动在赚钱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用资本赚钱和用劳动赚钱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用资本赚钱会比较轻松,用劳动赚钱会比较劳累。

我就要问大家要不要劳动?要劳动。

为什么要劳动呢?赚钱是自己的事,解决的是自己和家人的财富自由、解决的是物质生活问题,这是赚钱。

但是劳动是为社会做事、为周围人做贡献,你为社会做了很多事情,为周围人做了很多贡献,你就赢得了社会地位,被周围人认可,受人尊敬,所以劳动是赢得了地位、受人尊敬的,做成一番事业的。

但是赚钱是解决物质生活问题,解决财务自由问题。

人分成三类: 一是财富成功,所谓的财富成功不一定说的是大富大贵,而是指不缺钱,财富成功的标准就是财富自由,而财富自由的标准就是不缺钱。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在武汉大学周围风光村的居民盖一栋房子起来,把房子出租给武大的学生,他每年去收租金,然后每天就是看电视、斗地主、打麻将,他的财富很有自由,但是他不是大富大贵,但是他的社会地位很低,因为这种人对社会的贡献很小,他为周围人字的贡献也很小,所以他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也不可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更谈不上事业有成。

所以财富成功不等于人生的成功,也不等于事业的成功。

最近几年我在东风有限做了很多的交流,这里面有很多的高管在武大读总裁班,很多人都有投资意识,但是在武汉市和十堰决定买一个好一点商铺,而商铺的租金收入有时候不亚于工作的收入,甚至有很多东风的职业经理人告诉我体育馆附近的万达开了一个楼盘在那里抢购商铺,我不知道这些人的事业做得怎么样,但是他们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们的资金收入不亚于工作收入,他的财富有自由了,他的财富是成功的,但是这种成功不等于事业有成。

二是事业上的成功,对社会做了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受人尊敬。

在座的很多人都属于事业成功的人,但是事业上的成功不一定导致财富上的成功,有些人事业上做得很好,但是收入水平不一定很高,甚至有时候发生缺钱的现象。

包括我们在座的有些人,尤其你退休之后,你想想你拿的退休工资是多少,有的都不会超过三千块钱。

我个人的感受和体会,就一般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在武汉大学当教授,带博士生,这么多单位请我,好象事业上小有成功,基本上得到社会长的认可,但是如果我仅仅靠工资,我退休之后退休金是三千块钱左右,生活很艰难,有时候事业上的成功不一定说话你财富上的成功。

三是事业上做得很成功,而财富也比较自由。

财富自由不是大富大贵,而是不缺钱就可以了,钱这个东西少了不行,多了之后是一个符号,与你的生活品质是没有关系的。

富人不是有很多财富的,富人是不缺钱的。

对大家来说,财富的成功尽管不容易,但是需要冒风险、有投资意识、有市场眼光,但是无论如何财富的成功我始终定位为对一个人来说是最低级的水平,事业的成功是精神层面的成功、心理感受的成功,所以事业的成功一定会超越财富的成功。

对大部分人来说事业上的成功远远比财富上的成功带来的感受多得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事业为重,兼顾财富自由。

更深一个层次,无论是财富成功也好、事业成功也好,最终的目的还是生活本质。

不管你的财富成功还是事业成功,到60岁退休以后,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最终还是生活品质。

年轻的时候可能比较缺钱,要买房子、买车子、要成家、要养父母、要养小孩,资金显得比较紧张,这个时候对很多人来说财富可能相对重要。

我们在座的这些人应该说财富上基本是自由的,所以大部分人追求的是事业成功。

四十多岁之后事业为重,但是等到六十岁以后,生活的目的而是生活本身,就是要追求幸福的生活。

我为什么要这样说?比如在武汉大学有很多教授,尤其是女性的教授事业上是相当成功的,但是我不知道她的生活方面是不是特别幸福,有些教授是单身一辈子,还有些是一个人带小孩生活,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他的丈夫问她你为什么嫁给我,你应该嫁给实验室,小孩不管、生活不管,你为什么要成家呢。

事业成功和生活的幸福之间什么为重,两者能否适当的协调也需要每一个人去思考。

我教过江西一个EMBA的学生,他个人财富也有二三十亿了,事业也算成功了,财富也算很自由了,但是每一次碰到他的时候,他对我说人活着真没意思,我说你怎么会发出这种感叹,他说我看到小孩就烦。

他说我的企业做这么大了,但是小孩成长过程中没有实际去关注他,所以他跟父母不交流了,他跟网络去交流,染上了网瘾。

他看到小孩就感觉到很烦,赚这么多钱干什么,人活着真没意思,当一个人得到很多东西时又失去了另外很多东西,而失去以后你感觉到失去的东西好象比得到的东西更重要,这就是说有些人是财富也成功了,事业也成功了,生活过得一塌糊涂,所以这些关系的协调有时候也不是容易的事。

但是东风公司的很多人的小孩很争气,读书很好,家长身上有一种幸福感,一谈起来就有一种自豪感,他的收入不算很高,事业做得也不错,他的生活又特别的幸福。

这三者之间既相互的联系,又有所区别,所以需要大家做一个协调。

我们今天讲课的主题是财务管理,所以我们的重点就是关注财务,其他领域的问题在其他课程当中讲解。

贫穷的人就是仅仅用劳动在赚钱,这种人有三个问题不好解决,如果仅用劳动在赚钱,第一注意好不要失业,第二注意好不要生病,第三注意好不要退休,因为你退休之后,你很多职务消费没有了,这样退休金也大幅度的降低了,所以仅仅用劳动赚钱大家会很被动,这就是为什么大型国企、大型企业的政府官员容易发生59岁现象,红塔集团的老总感觉到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财务管理。

一个仅仅用劳动赚钱的人,这三个问题是一个挑战。

我们看到相当多大型国企的高管他们退休以后弄不好就容易生病,官当得越大病得越重,为什么呢?心态没有调整好。

在岗的时候可供调度的资源很多,所以你感觉到财富自由不成问题,但是当你一旦离开岗位以后,签字也不顶用,说话也没有人听了,职务消费也没有了,收入也降低了,所以心态变了,又不忙碌了,忙的时候不容易生病,闲下来心态又不好,越想越不舒服。

这是什么问题?我想开一个玩笑,仅仅用劳动赚钱,就证明科学发展观没学好,胡锦涛总书记说鼓励中国更多的老百姓要拥有财产性收入,什么叫财产性收入?这就是劳动外的收入(资产收入)。

所以事业有成就,你在职的时候,收入比较高的时候要适当的做一些投资,但是不要影响到工作,我要你做的是投资,我不是要你去做经营,做经营就影响工作,做投资一般不影响工作,东风很多人买了商铺,你每年去收租金,收完了你不去管,他就不影响你的工作,他就有一些资产收入、有一些财产性收入,当有了这些收入以后你的劳动就自由了,劳动就是你做事业的一种需要,而不是生活的必须。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点生外之物,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点劳动外的收入,这也有助于反腐倡廉。

第二、人为钱工作和劳动。

一是人为钱工作的时候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人不自由了,当你的收入去维持你的生活,你的收入又必须来源于工作时,很多时候心态会扭曲,不平和。

你的财富是自由的,当劳动和工作是为了一番事业自我实现的时候,你的心态会好很多。

所以当这个人处在人为钱工作的时候,他往往失去了一种自由感,被绑架的感觉。

二是相反,富裕的人是钱为人服务,所以他就可以到达富裕的状态。

三是穷人在财务上比较喜欢做的事是存款。

东风每年的收入增长率是多少、神龙每年的增长率是多少、整个GDP的增长率是多少、整个物价上涨的速度和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十年的收入水平和今天的收入水平是多少、存款的利率是多少?你就会发现每存款一年你就损失惨重。

喜欢存钱的人就是自贫的人,好不容易辛辛苦苦获得的劳动收入就存款,那就基本损失殆尽。

富人的思维是喜欢贷款,这两者之间实际上就是银行,银行就是把不喜欢用钱的人集中起来给那些能干的人使用。

通俗一点的说,银行就是把穷人的钱给了富人,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你发现这个社会越富的人越好赚钱,越穷的人越不好赚钱,所以靠第一次分配去解决贫富差距真的不容易,贫富差距的问题需要加大第二次分配的调整力度。

比如说税收、比如说廉租房,房价跌20%,买不起的人还是买不起,房价再涨 50%,买得起的人照样买,靠第一次分配去解决问题,贫富差距不好解决,贫富差距的解决更多的依赖于第二次分配。

学习金融、学习财务、学习经营、学习理财更多是帮助了这个社会的强势群体,帮助了这个社会的有钱人,越有钱经营的能力越强,越是强势群体,财富能力越强,他就越好赚钱,所以金融和财富很多时候真的帮助了富人,帮助了强势的群体。

税收是干什么的?税收就是对付富人,帮助穷人的,这就是和谐社会。

在座的各位都是这个社会的强势群体,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你越是强势,你越有机会掌握学习和实践财务经营,越是贫困群体越不了解,他越接触不到,他越没能力,所以财富和金融更多的帮助了这些富人,而税收就是要对付相对强势、相对有钱的人,帮助那些比较贫困的人。

在座的各位,你们家里面有贷款的人举手,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贷款,一类是有些人把贷款的本质理解为还本付息的压力,这是大部分人感受到的,所以很多人认为贷款不好,认为贷款有压力需要还本付息。

另外一部分人感觉到贷款是资本的来源,贷款是资金的来源,贷款帮助自己成就很多事,贷款帮助自己把不能做的事做成了。

我理解的贷款就是让幸福的生活从今天开始,让美好的生活提前,这就是贷款的本质。

举例而言,第一排这位年轻的女孩子,由于年轻所以需要在社会上打拼一段时间,需要经历拼搏的过程,你这个年龄来说收入相对比较低,社会地位也相对于是弱势,收入比较有限,这个时候你不贷款,等到所有钱赚够了,再去买一套比较好的房子住,你就慢慢等,等到45岁再说,但是如果你稍稍有点负债的意识,可能你到30岁把首付款付了,其他的通过贷款解决,把第一套房子买起来,先住进去再说。

贷款的本质是让幸福的生活从今天开始,把美好的生活提前,让你的幸福生活从45岁提前到了35岁,这就是贷款的本质。

我也经常跟我的学生交流,我说人要有点自信,出去了努力工作,为社会服务,为单位做出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单位的认可,取得比较好的收入,然后把首付款付掉,然后把房子买下,贷款这个东西只要政策允许,能贷多就不贷少,能贷长就不贷短,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