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三十一届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三十一届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三十一届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答题总分 100分时间 70分钟。

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出正确答案后,填在答题纸上方的第I卷答题栏内,不要答在第I卷上。

第II卷试题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A. 星云:一闪即逝B. 行星:圆缺多变C. 彗星:拖着长尾D. 月亮:轮廓模糊【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不同类型天体的特点。

【详解】星云轮廓模糊一片,一闪即逝的是流星,A错。

行星位置不固定,没有圆缺变化,B 错。

彗星拖着长尾,C对。

月亮是地球卫星,圆缺多变,D错。

故选C。

【点睛】结合天体概念、特征分析,我们视觉能看到的特征。

流星一闪即逝,彗星有长长的慧尾。

月亮距离地球近,地球的影子落到月球上,导致视觉中的月球有了圆缺变化。

2.下列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天体系统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其中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级别相同,但不包括地月系和太阳系。

据此分析可知C对。

3.2016年11月2日消息,NASA的火星探测器搭载的高分辨率照相机HiRISE,在它太空工作10年之际,将拍摄到的火星的“素颜”照片传回了地球。

到目前,它向地球发回了大量有关)火星大气的宝贵数据。

火星在下面太阳系示意图中的位置是(【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位于地球与木星之间,是从轨道内测向外数第四颗行星,据此分析图中c 表示火星,C项正确。

故选C。

【点睛】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太阳系外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 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自身内部条件应该主要包括( )①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合适的大气层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 ①③④5. 地球上温度适宜主要取决于( ) ①日照条件稳定②日地距离适中③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④地球自转周期适中A. ①④ B. ②③C. ①③ D. ②④6. 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A. B.C. D.【答案】4. A 5. D 6. D【解析】【4题详解】地球拥有生命的自身条件有: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上有液态水。

如果该星上存在生命,那么它应具备与地球上类似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宇宙环境安全、稳定属于外部条件,不是其自身的独有条件,据此分析可知①②③对,本题选A项正确。

【5题详解】地球上温度适宜主要取决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地球自转周期适中,使得白天虽然增温但不致过高,夜晚降温不致过低,从而维系了地表平均温,据此分析本题选D项正确。

【6题详解】赛车用的石油和煤球炉中的煤是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太阳能电池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地热来自地球的熔融岩浆和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不是来自太阳辐射。

据此分析并结合选项图示可知本题选D。

【点睛】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测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现在来看,2012年太阳活动波澜不惊,灾难“预言”不攻自破。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关于图中太阳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色球层B. ②—光球层C. ③—日冕层D. ①—日冕层8.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 黑子和耀斑B. 黑子和太阳风C. 耀斑和太阳风D. 耀斑和日珥9. 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B. 太阳辐射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D. 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答案】7. C 8. A 9. A【解析】【7题详解】图中①为光球层、②为色球层、③为日冕层。

图中所示为太阳风暴,也即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对应③,据此分析本题选C。

【8题详解】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太阳黑子、太阳风、耀斑、日珥。

其中,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据此分析本题选A。

【9题详解】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A对;太阳能量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错;地震活动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C错;我国青藏地区太阳能最丰富,D错。

据此分析本题选A。

【点睛】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据报道, 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以此推导下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A. 2000~2001年B. 2022~2023年C. 2006~2007年D. 2087~2088年11. 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②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③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A. ③④B. ①③C. ①②D. ②③【答案】10. B 11. D【解析】【10题详解】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因此下一个活动强烈时段应在11年之后,约是2022~2023年,故B正确。

【11题详解】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在高纬地区形成极光现象,不是地球各地,因此①错误;极昼现象出现的地方,地理纬度需≥66.5°,而我国最北位于52°N附近,因此无极昼现象,④错误。

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②正确。

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正确。

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12.读“五带分布图”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A. 寒带的范围变大B. 温带的范围变大C. 热带的范围变小 D. 寒带的范围变小【答案】A 【解析】 【分析】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

【详解】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为寒带。

回归线纬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

因此假设黄赤交角为30°,回归线度数增加,极圈度数减小。

所以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点睛】掌握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和极圈的角度关系。

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 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14. 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山东省 A. 正处梅雨季节B. 全省草木葱绿C. 一年中日出最晚D. 各地昼夜等长【答案】13. B 14. C【解析】【13题详解】山东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①是夏至,春分日和秋分日时,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外,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②是春、秋分,冬至日时,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时,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③是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故B项正确。

【14题详解】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梅雨季节是夏季,故A项错误;草木葱绿是夏季的时候,故B项错误;日出最晚的时候是冬至日,正值冬季,故C项正确;昼夜等长的时间是春秋分日,故D项错误。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各题。

15. 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B是昏线B. C点在昼半球C. 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 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16. 有关该日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点日出为0时或24时B. C点日落是22时C. E点日出地方时4时D. F点正值子夜【答案】15. D 16. D【解析】【15题详解】从图中可知,AB为顺着自转方向即将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晨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则C点在夜半球;线速度因纬度而异,D、E两点纬度不同,线速度不同;D点位于晨线上,下一刻将进入白昼,据此分析本题选选D。

【16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AB为晨线,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6点,图中相邻经线间隔30°,时间相差2小时。

结合图示可知,该日B点出现极夜,则B点的日出时刻为12时;C点位于赤道,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则C点日落时间为18时;E点地方时为10时, E位于晨线上,此时E正值日出,则E点日出地方时为10点;F点位于夜半球且此时正值0时,故F点此时正值子夜。

据此分析本题选D。

17.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B. 直射点位于⑤处时,节气是秋分日C. 直射点位于①处时,节气是春分日D. 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

18. 上题图中,当太阳直射点由②向③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A. 越来越快B. 越来越慢C. 慢——快——慢D. 快——慢——快【答案】17. C 18. D【解析】考查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

【17题详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做回归运动。

图中对应的节气和时间分别①为春分(3月21日前后)、②为夏至(6月22日前后)、③为秋分(9月23日前后)、④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⑤为次年春分,故C正确,AB错误;直射点由①处到②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由②到③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少,D错误。

故选C。

【18题详解】直射点由②到③期间,地球经过远日点(7月初),在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故②到③期间地球公转速度为快—慢—快,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