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8:第9课 劝学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8:第9课 劝学

第9课 劝 学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 .君子生非异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假.(借助,利用)舟楫者不假.(凭借,依靠)思索B.⎩⎪⎨⎪⎧ 冰,水为.(做,凝成)之为.(为了)之奈何C.⎩⎪⎨⎪⎧ 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千里情致.(兴致,情趣)一也D.⎩⎪⎨⎪⎧劝.(鼓励)学劝.(劝说,阻止)架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5.名句填空。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 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8.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 .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 .从所选的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劝学(节选)荀子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⑦。

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①数:学习的具体科目。

②没:通“殁”,死。

③大分(fèn):要领,总纲。

④箸(zhù):通“著”,附着。

⑤蝡(rú):通“蠕”,微动。

⑥傲:通“躁”,急躁。

⑦(zá):唠叨。

⑧向:通“响”,回音。

⑨方:通“仿”,仿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恶乎始?恶.乎终 恶:哪里 B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舍:放弃 C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曷:怎么 D .《诗》《书》故而不切. 切:恳切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数则始乎.诵《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C.⎩⎪⎨⎪⎧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故.不问而告谓之傲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 .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 .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要学习的内容。

D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运用14.下面是四首“劝学”诗,请大家阅读,然后归纳,这四首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劝勉大家学习的。

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②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③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④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劝学诗》)归纳:这四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角度劝勉大家学习。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答案]精析1.C[A项“知”通“智”。

B项“有”通“又”,“暴”通“曝”。

D项“生”通“性”。

]2.B[“为之奈何”的“为”是动词,解释为“对付”。

]3.B[A项古义是广泛地学习,今义是学问广博精深。

C项古义是容身,托身;今义是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D项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

]4.A[A项为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5.(1)金就砺则利(2)吾尝跂而望矣(3)无以至千里(4)锲而不舍6.A[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7.D[D项均为助词,表判断。

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

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用在由结果引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文。

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相当于“于是”。

] 8.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后天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9.(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强,听的人却听得清清楚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的缘故。

10.D[切:贴近,切合。

]11.C[C项副词,才/连词,那么。

A项均相当于“于”。

B项均表判断。

D项均为连词,所以。

]12.C[“《礼》是基础”的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

]13.(1)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可以贩卖的东西。

参考译文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从诵读《诗》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