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三课《快乐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材的持点,发现生活中各种线材的美感,能用线材造型方法表现快乐的人物动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体验、分析、创作人物动态过程中,体会缠、绕等线材造型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和用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搜集、整理和组织身边的线材,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2、教学难点大胆、夸张地表现生动的人物动态,以及对线材链接点的处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好,很高兴今天这节美术课能和大家一起度过。
我姓王,同学们可以叫我王老师。
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我来做,你来猜”,我给大家做几个动作,你们来猜一猜王老师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动作展示,学生猜测)师:老师也很想了解你们,想知道你们平时都有哪些兴趣爱好,谁能不用语言,只用肢体动作表现出你的兴趣和爱好呢?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师:原来你的爱好是……你能告诉我们你在……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吗?生:快乐的、高兴的、愉悦的……2、师:这些具有动感的活动带给我们快乐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播放课件舞蹈、体育、日常生活的图片,体验人物的快乐与动作的美感。
师:你体会到他们内心的快乐了吗?人物的动态在展现内心情感的同时更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今天我们就用人物的动态表现一群快乐的人。
板书:快乐的人。
二、讲授新课1、摆一摆,了解动态规律师:老师知道你们的小手非常灵巧,现在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木头做的小人,你们能不能试着把这个小人儿摆一摆,表现一个最能体现快乐心情的造型?学生动手操作。
师:我请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组里这个快乐的人的头部、躯干和四肢有什么变化规律呢?(引导学生说出关节的位置)学生回答:他们的关节是弯曲的,肘关节在手臂中间,膝关节在腿部中间。
师:无论哪种动作,都离不开人体本身的变化规律。
2、欣赏大师作品师:我们了解了人体变化的奇妙规律,现在请大家欣赏这一幅用特殊的材料和方法塑造出的人体形象——《约瑟芬•贝克》,她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快乐,夸张、奇怪……师:你是不是感觉到她的动作非常的夸张有趣?来,全体起立,跟老师一起学着她的动作做一下。
师生一起表演,师:大家都笑起来了,当我们做出这个造型的时候,似乎也感染了她的快乐。
师:你能看出作品中的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吗?生:女性。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耳环、项链。
师:看看她的四肢,有什么特点?(给学生思考时间)她的四肢像我们的四肢一样粗壮有力吗?生:不是,细细长长的像一条线。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她的四肢简化成了一条简单的线。
师总结:雕塑家抓住了表演者的一个典型动作,用铁丝缠绕出人体动态,流畅而自由的线条就像春天里的一声短笛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趣,既抽象又形象,原来废旧的铁丝也能创作出一件生动的艺术作品啊。
3、对比发现师:你们瞧,这个小姑娘的动态和《约瑟芬•贝克》的动态一样吗?生:一样。
师: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给学生思考时间)她的线条是复杂还是简单?她的动作是否变得更加夸张了呢?生:……师总结:和真实的人物相比,《约瑟芬•贝克》这幅作品用概括的手法使作品变得简练,运用了简化、夸张,甚至想象的的艺术手法,使它更显得动感十足。
4、欣赏学生作品师:在课本第8页和9页上有一些学生创作的快乐的人,谁能说一说作品中运用了哪些材料呢?生:铜丝、铁丝、废电线、彩绳……师:这些作品运用了铜丝、铁丝、废电线、彩绳等线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是软还是硬?生:……师:他们的材质软硬适中,便于我们弯曲。
三、教师示范1、制作范作师:如果我们也动手去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快乐的人,可以用到哪些方法呢?课件呈现各种制作方法,师:你们看,我们可以用缠绕法表现人物的头部,用盘旋法、螺旋法塑造人物躯干,用单线法表现人物的四肢。
老师就用刚刚介绍的这些方法制作一个快乐的人。
教师示范讲解,边说边做,并介绍辅助工具的用法。
师:做好一个快乐的人之后,怎么样让她稳固的站立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方法——镶扣法,使人物稳固的站立起来。
师:老师作品中的线条有疏有密,有粗有细,这就体现了我们美术中秩序美和节奏美。
师:如果单单只有这些线材,你会不会觉得有些单调呢?想一想,能不能借助其他的材料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的美观?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生:……师:同学们真聪明,运用彩绳、丝带、皱纹纸这些材料进行装饰可以使我们的线材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就像老师的这件作品一样。
(呈现成品)你们看,是不是既生动又有趣?2、探究制作方法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各式各样的快乐的人,你看这些作品,都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呢?师总结:你们看,充分运用多样的制作方法可以使快乐的人真正的动起来。
四、学生创作:师:欣赏完这些动感十足的快乐的人,你肯定也迫不及待的想尝试一下了。
那我们用老师准备好的各种线材来制作一个动感而快乐的人吧。
注意,老师在这里有几点要求:1、抓住人物动态概括特点。
2、线条疏密有致,有节奏感。
3、大胆采用各种制作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组富有动感的人物剪影,也许它们可以带给你一些创作灵感。
师到学生桌前拿起一个袋子,师:你桌子上的袋子里面有各种线材,可以拧断线材的钳子,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漂亮的丝带和彩纸是做装饰用的。
现在可以打开袋子开始制作了。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评价要点:1.谁的作品技法运用得最巧妙?2.谁的作品人物动态最具创意?学生互评,体会创作的乐趣。
说一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六、课堂总结师:这节课大家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将一根根废旧线材变身成为精巧有趣的艺术品,做得非常棒!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艺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我们可以用快乐的心情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四年级下册第三课《快乐的人》学情分析本学段的学生经过以住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感,对人物的基本结构及动态也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并掌握了简单的立体造型和装饰方法,且能对综合运用新材料进行探索和研究。
但是,对于本课主题----人物动态造型的把握,部分学生会有畏难情绪,感到无从下手,个别学生可能拘泥于真实的人物比例,作品不够生动,缺少艺术的灵动感。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利用学生对新型线材的好奇心和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通过示范技法、分析学生作品,解决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年级下册第三课《快乐的人》效果分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发现线材多变的特点和新颖有趣的造型方法,不墨守陈规,而是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自由表现人物快乐时的活动姿态,感受人体动态特征,并学习了线材造型的基本方法,发现生活中各种线材的美感,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快乐生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带着极大的创作热情,每一位学生都创作出了一个或多个富有动感的人物造型,姿态夸张多变,充分表现出人物手舞足蹈的姿态。
学生通过学习,既欣赏了现代艺术的动感雕塑,又体验了材料与空间形体的美感,还掌握了线材造型的基本方法,真正体验到参与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孩子们是单纯而又积极向上的,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和自我的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在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里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个性,并使自己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在这种良性循环过程中,学生所获得是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
毫无疑问,这节课,这个课堂成为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的收获是全面的。
四年级下册第三课《快乐的人》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艺术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对儿童画、线描、剪纸、泥塑等形式比较熟悉,而对用线材进行造型表现既好奇又陌生。
其实,在我们的艺术世界里,有许多艺术品都大胆运用了各种新奇的材质,《快乐的人》正是这样一节课程。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线材的美感,结合已掌握的人物动态和线条表现知识,运用线材造型的方法,表现快乐的人物动态作品。
本课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线材多变的特点和新颖有趣的造型方法,不墨守陈规,而是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自由表现人物快乐时的活动姿态,感受人体动态特征,并学习线材造型的基本方法。
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快乐生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先后用绘画的形式创作了《洗澡》《假如我是巨人》《人物与环境》和《放学了》等作品,本课是继以平面绘画形式表现人物动态之后,又一节以立体形式进行人物动态造型表现的课程。
本课创作取材形式新颖,造型技法难度适中,线型材料呈现出的作品又具有简洁概括、动态形象夸张的特点,因此倍受学生喜爱。
学生通过学习,既欣赏了现代艺术的动感雕塑,又体验了材料与空间形体的美感,还掌握了线材造型的基本方法,真正体验到参与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版面分析本课教材共两个版面。
第8页首先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新颖有趣的动感雕塑《约瑟芬·贝克》,它是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的作品。
这些铁丝就像立体的空间轮廓线条,又像雕塑结构的骨架,抽象却又形象。
作品中流畅而自由的线条就像春天里的一声短笛,拉近了学生与艺术殿堂的距离。
教材以一段简洁的文字介绍引发学生思考,原来艺术创作不一定要用很多繁琐的造型方法,用铁丝也能创作出一件生动的艺术作品。
为了充分了解快乐的人的动态变化特征,在“小体验”栏目,学生还可以像书中人物一样,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的快乐,从而感受生动的人物动态表达出的丰富情感。
人物动态如何表现?教师可以根据“思考与讨论”栏目提出的向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9页中的学生作品,深入分析创作方法。
这些线材造型作品有的近似浮雕,有的近似圆雕,分别运用了盘、缠等不同方法,作品《现代舞》《藏族舞蹈》和《献哈达》运用了废电线和色皱纹纸两种材料组合缠绕表现。
《舞蹈》则利用具有激励效果和各种颜色的特殊金属线材,组合缠绕出穿着华丽服装的舞蹈人物,表现出五折的喜悦心情。
除了表现单个任务,还可以像作品《母与子》那样,以一组人物的动态传达内心快乐的情感。
本页下方的“艺术实践”和“评一评”档目,为学生实践活动与作品展评作了必要的提示。
按照要求做出下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