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名家谈语文
于漪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千万要重视、使用好语文教材,它是语文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离开了课本,阅读教学就丢失了语文学习的特殊凭借物。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
首先是由眼睛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然后把信息传入大脑,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
阅读,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不但要深入地与作者对话,而且还要与编者倾心交谈,弄清楚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组合这个单元的意图。
学习任何课文不管是怎样的体裁,一般来说,师生至少有三个问题要把握:一是作者写了什么;二是作者怎样写的;三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
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阅读,思考,体验,感悟,真正读懂,把握真谛。
于永正我看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不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关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
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包括朗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要关注表达。
要“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课标语),重视课外的阅读。
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
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说(话)、作(文)、习(惯)是小学语文的七大教学目标。
其中最重要的是写字、读书、作文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涵养”阶段,要特别重视吸纳、积累。
教小孩子学语文,要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
“手把手”说的是耐心、细心;“实打实”说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要实实在在地教,扎扎实实地教,不能搞花架子。
这是一种责任,一种韧劲,一种“夯”的精神。
不能只教一本语文书。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写字的规律是什么?是描红、仿影、临帖,而且要天天描红、仿影、临帖。
教朗读的规律是什么?是“跟我读”,是让学生听老师读、跟老师读。
教作文的规律是“读写结合”。
读是基础。
书,是最好的作文指导老师,每篇文章都在告诉你怎样写作文。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得是个“文化人”,以“文”化“己”。
这个“文”主要指读书。
另一个方面是以“艺术”化“人”,语文老师要有点艺术细胞。
如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得是个“思想者”。
“前思后想”(尤其是“后想”)才能长心眼、长智慧。
把“思考”所得形诸文字,可以使
思考更缜密、更深刻。
一定要动笔写东西,并养成习惯。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应当善于与人交流。
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人人去摘跳一跳才能摘得到的桃子。
王有声先学会读书“破一篇”
在语文课上,一篇课文一般按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时代背景,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通过默读、朗读、分角色读等各种阅读手段,要使学生既掌握课文内容,又能较熟练地将课文读下来。
第三课时,议论段落结构,领会文章中心,背诵部分片段或全文,完成相应的一些作业。
学生升到了小学高年级,读书破一篇的“破”,应在思想、内容、结构和语言四个环节上下功夫。
贾志敏还是读得太少
课堂上要“书声琅琅”和“议论纷纷”,少一点“烦琐分析”和“无效提问”。
多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
讲读课文一定要以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多读熟读。
读的质量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
所谓“正确”,就是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
句子;所谓“流利”,就是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速度接近于说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所谓“有感情”,就是读得生动感人,要读出重音,适当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要有适当的速度和节奏。
教学名家谈教育
于漪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首先教师要沉到教材里,从表达形式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表达形式,反反复复推敲,跨越时空和作者对话、与编者交流,洞悉其中来龙去脉体会它运用语言表达情意的独特个性。
对教材洞若观火,方能心中透亮。
其次,把握教材独特的个性,自己要有真切的感受,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之后对教学内容精心剪裁,处理详略,突出重点。
最后,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学线索要分明。
于永正教育的两个名字
“影响”——它是教育的第一个名字。
老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效果最大。
“激励”——它是教育的第二个名字。
根据兴趣学习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
激励要有针对性,要看准学生的闪光点之所在,即他到底有什么特长,把他的闪光点激活。
表扬、激励的语言要有实指性,用词要恰当,实事求是,不能空泛。
激励要着眼于育人。
激励,要真
诚、动情。
激励要及时。
激励的手段除了语言外,还包括为学生发奖品,发奖状,送掌声等。
魏书生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是启发学生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分析自己,发现自己心灵中蕴藏着的美好东西,鼓励他们用新我战胜旧我。
对学生大声训斥和惩罚是教育的大敌。
孙双金13岁以前的语文
人在13岁以前的智力特点是什么?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人在13岁之后的学习应侧重理解能力的培养。
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三块大石块”。
现有教材怎么教?一般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提一两个关键问题理解课文,接着可背诵其中的精彩成语、句子或片段即可。
国学、诗歌经典怎么教?教学时应以诵读、背诵为主,辅以适当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不求甚解”、“熟读成诵”应是国学诗歌教学的原则。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教学重在积极引导,推荐书目,激发兴趣,以孩子自主阅读为主。
语文作业做什么?语文作业的“三字经”是“读、背、写”,其中“写”就是写日记、随笔、读书笔记。
13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暂时不求甚解、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
文。
钱梦龙为语文教学招“魂”
“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
民族语教育正是语文教学“魂”之所系!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汉民族语。
读和写(包括听和说),作为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民族语的主要实践方式,其中“读”又是基础,是根本。
洪宗礼语文哲思录
我从来不是教语文,而是引导学生学语文,让学生学会学语文。
所谓“懒”,就是少告诉一点,少讲一点,少灌输一点,并非提倡马而虎之的放羊式教学。
教师“懒”一点,学生便会“勤”一点,有失方有得,这是语文教学的辩证法。
检验教师主导性发挥得如何,不能仅仅看教师讲解了多少读写知识,安排了多少读写训练,更主要的是应当看学生独立读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发挥出来,独立运用读写知识的能力如何,良好的读写习惯有没有养成。
想,是一个总开关。
打开了想这个总开关,语文教学读、写、听、说四盏灯才能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