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的理论基础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 2.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 3.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7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2.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 者 促进者
理解教学媒体的心理学理论
理论学习
• 心理学 • 心理现象结构示意图 • 教学过程
一.教学媒体与注意
• 注意是什么? • 注意对学习认识活动的功能 • 注意的划分 • 运用注意的规律 • 注意的共同特征
五.教学媒体与思维
• 思维是什么? • 思维活动过程 • 利用思维的规律编制教学媒体
19
理论学习
• 教学过程是一种学习认识过程,教学活动应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才能取得好的教 学效果。编导教学媒体,也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因此,教学编导人员必须懂得 用心理学的理论,特别是认识过程的心理学规律去指导教学编制工作。
一.教学媒体与注意
注意
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做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的、 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
一.教学媒体与注意
一.教学媒体与注意
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二.教学媒体与感知
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则不是事物个别 属性的反应,而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人体的感觉受器、传递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而产生的。 知觉也是刺激物作用于人对感觉器官,有多种分析器联合活动,在头脑中产生事物完 整的映像 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一.教学媒体与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对学习活动的三个功能 (1)选择的功能:选择有意义的、符合要求的和当前活动相 一致的有关刺激,避免与之无关的其他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 应。 (2)保持的功能:使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 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3)调节和监督功能: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 进行。 注意的划分 划分标准: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 努力的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教育学
教学媒体
心理学
传播过程
核心概念
美术
艺术
学习目标
理解教学原则与教学媒体的关 系,知道教育理论对教学媒体 编制的知道意义 了解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 对了对编制教学媒体的作用 了解教教学媒体的传播过程
了解教学媒体的艺术与美学, 培养美学素养
运用教学媒体的策略
结构模块
学习导入
活动一:理解教学媒体的教育学 基础
4、译码——包括信息译码和信宿译码
信道译码是将信号转换为符号,如看电视的 学生,用眼睛、耳朵接收电视呈现出的图像 信号和声音信号,这些信号传至大脑。学生 按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它转换为相应的符号, 然后再将符号转换为相应的信息意义,这也 就是信宿译码。
5、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如视听电视媒体的学生将加工整理的信息 意义储存在大脑里,增加自身的知识与能 力。
二.教学媒体与感知
• 感觉是什么? • 知觉是什么?
三.编制教学媒体时的感知规律 • 刺激强度规律 • 整体规律 • 对比规律 • 主体对象与背景的相关规律 • 言语引导规律
18
• 知觉的共同特性
理解教学媒体的心理学理论
四。教学媒体与记忆
• 记忆是什么 • 记忆的过程 • 识忆是什么 • 利用记忆的规律编制教学媒体
理解教学媒体的教育学基础
了解教学原则对编制教学媒 体的作用
一、教学媒体与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
格。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 全面发展,使他们兼备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为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必须坚持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兼顾编制传授 知识、培养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媒体,同时编制培养学生正确 立场、观点与思想品德的徳育教学媒体,重视知道学生文化活动,使 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媒体。编制课堂内外的教学媒体,完成教学任 务并提高教学质量。
呈现
基本无意识的 学习,大脑是 容器
选择并适当的 呈现学习刺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消极
讲授 图片 校外考察
实践
往往达不到目 的 逐步完成学 习任务 需要实 践
学生经过努力 探讨实践发现 预期的学习结 果 学生表现出对 学习结果的特 定行为后,给 予奖励
确定学习题目 和组织实践活 动
组织和参与学 习发现过程
B中刺 激
积极
3、信道——信号传送的通道 信道是指以传输媒体为基础的信号通道,是将信 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的通道。如电视信号传 送的通道有闭路电视系统和开路电视系统两种。 闭路电视系统是电视媒体在放像机上播放,输出 的电信号用电缆直接传送到电视机电视机在相应 的进行转换。开路电视系统则不用电缆传送,而 是将电视信号调制为高频,在空间以无线电波的 信号传送,电视机接到信号再进行相应转换。
理解教学媒体的教育学基础
教学媒体与教学原则
科 学 性 性 与 思 想 性
理
论
与
实 践
直 观 性 和 抽 象 性
统 一 要 求 与 因 材 施 教
启
发 性
循
巩 固 性
序
渐
进
理解教学媒体的教育学基础
理解教学媒体的教育学基础
第二步、理解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探究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关系的方法:
1.拉卡斯分类法 2.桑代克分类法 3.巴班斯基分类法
感受教学 媒体的艺 术与美学
教学媒体与艺术
A
B
C
D
绘画和摄影 艺术
文学艺术
电影艺术
音乐艺术
一、艺术 分类:建筑、雕塑、绘画、文字、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和电视 1、绘画与摄影艺术 (1)绘画:通过一定的色彩、线条和块面,以具体的、个性化的 图像去反映生活、再现现实。(给人以充分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2)摄影:通过画面构图、光线、影调等艺术手段构成艺术形象, 还通过拍摄距离、角度、方向的变化组成和安排画面、配置各部 分景物位置等表现艺术格思,突出主题思想。
.
疑问解答???
一、教学媒体与传播过程
1、信源——即信息的来源
在教学媒体中,信息的来源就是课程教学媒 体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必须 是教学媒体编导所熟悉与掌握的,不然就无 法作为知识的信息来源用来编制教学媒体。
2、编码——包括信源编码和信息编码
信源编码将信息转换为符号,相应于编导编写文 字稿本与分镜头稿本的工作。信息编码将符号转 换为信号,相应于视听媒体的摄录制过程,按稿 本进行摄像、录像、编辑、配音合成等,把符号 转换为相应的电磁波信号记录储存在录像带上。
朗诵 训练 笔记本作业
发现
C中刺 激
积极
苏格拉底法 讨论 实践
强化
提供系统的强 化
D中刺 激
积极
行为矫正 程序教学等
第三步 探究指导教学媒体选择的现代理 论
运用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指导 编制与利用教学媒体 去获取最优的教学效果,是电化教育或者现代教育技术 的重要领域。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离不开现代教与学 的理论。
2、译码是学生视听与思维过程
• 译码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信道译码是将信号转 换为符号,信宿译码是将符号转换为意义。这一过程 相当于学生收视教学媒体时的视听和思维过程。 • 信道译码相当于学生利用教学媒体电视节目的视 听过程。 • 信宿译码相当于学生大脑将感受到的符号转换、 解释为信息意义。
了解教学媒体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步
的相对性还表现在采用的 义,并用次把它表达出来 参照物不同
三.编导教学媒体时的感知规律
刺激强 度规律
言语引导 规律
整体规律
编导教学媒体 时的感知规律
主体对象与 背景的相关规律
对比规律
四.教学媒体与记忆
记忆可能是天堂,我们不用担心会被驱逐;记忆也有 可能是地狱,我们想逃也逃不掉。 ——斯帕尔 丁
什么是记忆?
主要的理论: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1.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把 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1.学习一门科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结构 2.要学的好必须采用发现法
3.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1.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
2 充分利用意识识记得规律
3 复习时重要的环节
4 重视开头和结尾的处理
五.教学媒体与思维
• 思维是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
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
五.教学媒体与思维
• 教学媒体编导要掌握思维活动过程的规律才能编制出符合
学生事物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视听教 学媒体。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 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 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 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 学生学的方法
这里师生共同活动 中采用的手段,教 学媒体是一种极其 重要的手段
拉卡斯分类法比较
教学方 学习过程假设 法 教学的作用 提供学 习刺激 类型 A中刺 激 学生作 用 运用的特定 方法
模块三
教学媒体的理论基础
模块 导学
核心 概念
五大 模块
学习 目标
模块 结构
作品 清单
模块导学
教学媒体是一种利用传播媒体存储和传送教学内容 的特殊媒体。编制教学媒体时必须掌握各种媒体的特征 与传播过程,也要懂得教学的特点与规律,懂得人们认 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本模块中,将要学习到教学媒体 理论基础的内容,同时也为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编制打下 基础。
活动二:了解教学媒体的相关理 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