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平时作业
(同学名字)的发言:法律文化一词,指的是社会群体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某些生活方式,它们或者直接构成法律秩序的一部分,或者与法律秩序的性质和状态有关,它们既可能以实际的行为表现出来,也可能仅仅表达了人们的某种期望。
(同学名字)的发言:法律文化是人类法律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包括法律规范、原则、法律意识、法律组织和实施、法律运作过程和方式、法学教学和研究。
得分:
观点3
观点名称:法律观念的现代化对法制现代化的实现关系重大
阐释: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实现过程中,最为关键、最具深远意义的是法律观念的现代化。从历史的延续过程来讲,中国从清末修律开始至今,虽屡经坎坷,但无论采取了什么方式、途径,法律制度的构建从整体上讲却是呈现为上升的趋势的,法律制度愈益完善和严整。截至当今,从制度层面上而言,体现现代法制的制度安排目标的形式化的法律制度已基本形成,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效果,发挥了作用。然而,无论制度本身,还是这一制度所应产生的社会效果并不能使人满意,以至于法制现代化仍然是我们的目标,以至于建立现代法治国家仍是我们的理想。究其原因,现代法律制度及其所体现的内在精神,未能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即适应现代法律制度的法律观念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带有实质性、根本性的原因。得分: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本)科《法律文化》课程
形成性考核记录册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 级: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编制
一、学习心得
学习主题
网上资源学习
学习内容
教材内容名称:《法律文化》
Hale Waihona Puke 心得体会学习内容陈述和学习收获感想:
法律文化: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和传统学说的总体。包括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实践,是法的制度、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是人民从事各种法律活动的行为模式、传统、习惯。
讨论总结
法律文化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和传统学说的总体。包括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实践,是法的制度、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是人民从事各种法律活动的行为模式、传统、习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发生了现代化的转型,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文化上的精神支持,进而为判例法在中国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在宏观上对中国实行判例法提供了法律文化环境,从而加速了判例法之中国化进程。
(同学名字)的发言:法律文化是社会观念形态、群体生活模式、社会规范和制度中有关法律的那一部分以及文化总体功能作用于法制活动而产生的内容--法律观念形态、法制协调水平、法律知识积淀、法律文化总功能的总和。
(同学名字)的发言:法律文化实际上是关于法律产生、发展以及运行机制的各种观念的总和。法律文化是法律意识形态以及与法律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及法律组织机构和法律设施等总和。
从法制观念来看,中国古代的法律观念以“刑”为核心和内容,在传统上,中国古代经常将“刑”、“法”、“律”等同起来,以为“法”就是“刑法”所以中国古代通常是刑、法不分的。而古希腊则不同,他们的刑是刑,法是法,触犯了不同的法律,将会受到不同处罚。而中国古代竟然还会发生因上朝迟到而判刑的事,足以说明中国古代在量刑方面严重不足。
教师评价
评价意见:
得分:
教师签名:
二、小组讨论
时间
2013年9月30日
地点
江津区委党校四楼一教室
小组成员
姓名:
小组发言
记录:
2、什么是法律文化?你对法律文化有什么理解?
(自己想一个同学的名字)的发言:法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社会上层建筑中有关法律、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设施等一系列法律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它是以往人类法律活动的凝结物,也是现实法律实践的一种状态和完善程度。
从法律性质来看,东方的法律是一种公法,它强调的是群体和国家的利益,中国古代的法律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它的制定和实施是根据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统治者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的工具。中国古代社会实质是一种人治社会,他不同于西方古代的法治,即统治者自身是第一位的,法律是第二位的,君王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西方法律的起源是古希腊法律体系,它实质是一种私法,它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法律的地位是高于统治者的,所有公民在法律上是人人平等的,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表现了苏格拉底以己之身践行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针对的不仅是平民,放逐的对象是包含任何人的。在古希腊历史上,曾经有数位执政官被陶片放逐法放逐。中国古代法律作为一种公法,本质上是刑事化的法律体系,即以刑事化的方式来处理刑事和非刑事问题;而古希腊法律本质上是民事化的的法律体系,它以民法和商法的发达为主要标志。
法律文化是已往人类法律活动的凝结物,也是现实法律实践的一种状态和法律完善程度;法律文化由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设施和法律艺术组成。这四种要素相互联系和矛盾运动,成为法律文化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因。
得分:
观点2
观点名称:法律制度是法律观念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现实保证
阐释:法律制度和规范是法律观念的凝固化、现实化。某种法律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对其相应的法律观念的肯定性选择和对象化,从而这种法律观念或理论学说才能在特定社会和法律文化中获得主导性地位并发挥其作用,否则这种法律理论就难以继续存在。从内容上看,法律制度是对法律观念所表达的社会内在联系、特定社会利益、法律价值理想的客观化、对象化。法律制度都是实现由法律观念所反映的某种价值、某种理想的。
从法律与思想文化上的联系来看,中国古代的法律是儒家思想的法律,西方法律则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儒家思想是标榜道德伦理的,导致了中国古代的法律是伦理化的,法律变成道德的强制执行工具,而道德则为法律提供理论基础,为法律穿上能被人接受的外衣。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古代社会维持着儒家封建体制。西方法律是宗教化的,欧洲进入中世纪后,宗教力量达到巅峰,自由和权利不再是人人共有,而是上帝赋予的,教廷则是最高的法律制定、解释、执行机构。这一状况随着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而宣告成为历史,但我们不得不说如今的西方法律仍然带有严重的宗教痕迹。
法律制度在法律实践中使法律观念和理论得到事实检验、修正、充实和丰富,使法律观念得到发展。这是法律制度作用于法律观念的又一种形式。只停留在观念领域的法律理论在根本上是难以检验它的是非正误的,只有将法律观念现实化为具体法律制度,并通过这种制度在实践中的动作及其结果才能检验和发展法律理论。法律制度的实践情形也制约着法律观念的变革。一旦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既有法律制度无法容纳的地步,与这种制度相适应的法律理论、法律观念就会趋于式微和衰落,新的法律观念会代之而起,导致法律观念的历史变迁。
教师评价
评价意见:
总分:
教师签名:
历史发展的趋势表明,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其焦点又将会主要地表现在法律文化的竞争上,即不同渊源和不同性质的法律文化的竞争与冲突,其主要表现是西方资本主义法律文化与东方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激烈较量。面对这种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要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高瞻远瞩,从未来发展的高度认识和构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以抢占未来世界发展的最佳起跑点和制高点。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统称,是指从上古起至清末止,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法律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统法律文化集体本位的总体精神,无讼息争的心理倾向,德主刑辅的理论学说,视法律为工具的价值判断。〔6〕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其演进的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公法品格和制度特征,在世界法律史上独树一帜。从很多古代法律案例中分析比较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经典案例中的东西方法律文化这门课,我了解到同为人类文明构成的东方和西方的法律文化存在着来自根源上的冲突和差异,但也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比如都是在构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类有着共同的愿望,就是使这个社会越来越美好。这告诉我们要理解和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冲突和矛盾,并且努力寻求文化共同之处,做到“求同存异”,最终将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化解,构建全人类的美好社会。
教师评价
评价意见:
得分:
教师签名:
三、观点阐释
观点1
观点名称:法律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
阐释:法律文化是法律观念、法律制度、法律机构、法律设施、法律主体、法律活动等要素的统一体,以及贯穿于这一统一体之中的法律价值、法律本体和法律方法;从整体角度看问题,法律文化不仅指法律意识或法律意识的某一部分,而法律制度、规范、设施、机构作为法律的主要存在形式,被排斥于法律文化范围之外是不合适的;从抽象概括程度看,法律文化可分为较具体的内容和较抽象的内容两大层次或部分。法律观念、法律制度等属于较具体的法律文化层次。对这些内容通过文化学的抽象,可化约出法律文化价值系统,法律文化本体系统和法律文化方法系统等通项。这是法律文化较抽象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