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新课标练习(中国地图版

高一地理新课标练习(中国地图版

高一地理新课标练习(中国地图版)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第一章)基础知识强化1.宇宙中的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

2.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状独特的外貌。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为年。

3.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星,最小的是星;自转周期最长的是星,最短的是星;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星,最短的是_____星;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星。

4.“天体系统”是由天体之间的相互和相互而形成的。

5.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它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6.即天文学上把系和现在所能观测到的星系合起来称为。

7.宇宙中的天体多种多样,晴朗的夜晚,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以看见的天体有、、、、、、、。

8.宇宙中的天体形成时间,而且各自都有其、、的历史。

素质优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宇宙是指天地万物的总称,古代“宇”为空间,“宙”为时间B.哥白尼倡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银河系C.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在一定意义上是宇宙的同义词D.宇宙是物质世界,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2.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 )A.太阳系B.银河系C.总星系D.星系3.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B.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当它陨落到地表后,仍称为天体C.彗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质量较小的天体D.土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它没有美丽的光环4.下列各组行星,均属类地行星的是( )A.水星、金星、火星B.水星、木星、土星C.地球、天王星、木星D.水星、金星、冥王星5.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九大行星绕日运动方向不同B.太阳系是太阳与九大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C.太阳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D.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加长6.下列各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且距日由近及远排序正确的是( )A.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B.水星、金星、地球、火星C.天王星、木星、火星、地球D.金星、水星、火星、木星7.下列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C.九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且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D.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抑制了地球生命物质形成的进程二、综合题9.填写天体系统层次图创新深化:1.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其宇宙环境稳定的原因有: ( )A.太阳较稳定B.九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不同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D.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2.下列关于天体或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中质量与体积最大的天体是木星B.总星系是离地球最远的天体C.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D.星云是轮廓模糊、质量极小的天体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星系的半径约为200亿光年B.银河系是宇宙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C.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D.地球上能看到的最明亮的自然天体是月亮4.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运动没有规律可循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础知识强化一、太阳辐射1.太阳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主要成分是和。

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反应。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其对地球的影响表现为:为地球提供;是维持,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运动的;是我们和的主要能量来源。

3.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的差异。

其纬度分布规律是。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人们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它从里到外分为、、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和;分别位于太阳大气层的层和层。

活动周期约为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为:扰乱,影响通讯;扰动,产生“”现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速冲近两极地区产生。

4.太阳“黑子不黑”的说法有道理吗?素质优化:1.太阳物质构成的主要成分是()A.氢和氧 B.氧和氦C.氢和氦 D.氧和氮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日珥 C.耀斑和太阳风 D.太阳风和日珥3.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A.1000000 千米 B.384400 千米 C.94605 亿千米 D.1.5亿千米4.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的体积?质量?半径?密度均比地球大得多B.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天体C.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D.地球表面的化石燃料在形成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5.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6.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不仅能量大,而且分布集中B.太阳辐射能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C.太阳辐射能只有极少的部分(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D.煤、石油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7.关于太阳活动的正确叙述是(〕A.主要类型是太阳黑子和耀斑B.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C.太阳黑子多的时候,通常耀斑也多,但它们出现的地方不一样D.太阳黑子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耀斑没有周期性8.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B.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C.会引起‘“磁暴”,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D.耀斑将大量能量发射至地球,引起地球上大面积干旱9.维持地球上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大气运动 B.太阳辐射 C.水循环运动 D.地球的运动10.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的太阳活动主要是()A.太阳黑子 B.太阳风 C.日珥 D.耀斑二、综合题1.读图完成以下要求(1)A是出现在太阳层中的太阳活动。

它由于而发暗黑。

(2)B叫日珥,它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层,该层在图中用字母表示。

(3)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形式是,它发生在层。

(5)太阳大气中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这些斑块出现在图中的层,当它发生时,释放出很强的、大量的紫外线、、射线以及。

(6)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年,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活动周期有一定关系。

此外,太阳活动还扰动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现象。

赠送以下资料考试时做题的方法与技巧:要求:将下面的内容当作“知识点”一样背下来。

1、做材料题的主要方法:1)由粗读到细读材料,要有耐心地慢读材料;2)根据对应的题的答题要求,找出关键词句,然后用笔圈上符号。

3)巧妙借用材料中的原句答题:即用好题中的“已知条件”;4)到选择题中看看有没有和本题有联系的现成的知识答案。

5)答题时,先思考此题用哪个知识点。

6)答题要分出1、2、3的序号。

确定序号的多少,请参照该题的分值来判定。

7)对于太难的材料题,也不能留成白卷。

方法是:将材料题的内容复述一遍。

2、答“启示”“认识”类的题,做到:1)至少答两点;2)必须用历史术语词句。

少用“认真学习,报效国家”类的套用句子,禁用口头语类句子。

3)把“已知条件”用完。

3、做选择题的难题的方法:1)对于文句长的选择题,要细读,并划出关键的词句。

2)用排除法选出候选答案,再根据题意,选出“最恰当”的选项为此题的答案。

1、一个正常的考试心态。

正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很多学生都把分数看得相当重要,怕考砸了没办法跟父母交代,怕让父母失望。

所以很多学生都有考试焦虑症,考试的心态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孩子的正常发挥,适当的紧张感能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但过度的紧张感能阻碍学生思维,所以,首先得有个正常的考试心态,实在太紧张,不妨多深呼吸,或者试试“意识视野”,当人凝视一件物品时,原本视野中的其他杂物将会完全消失,便有助于集中意识和稳定情绪。

所以,当认为自己太过紧张无法集中精神在考卷上的时候,不如试试上述两种方法。

2、拿到试卷后,千万不要急着做题,把题目通读一遍,防止漏题的同时更要了解试卷的整体结构,看整份考卷的题数比例,我们对于已经掌握的范围会比较有信心,这也是先看题目的意义所在。

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只需要依一般的逻辑常识或者口算便可直接得出答案,从而可以节省许多作答时间。

3、学会标注记号。

现在很多考试都附有答题卡,学生可在做题时,把已经解决的题目、不会的题目、需要再思考的题目分别以不同的小记号用铅笔轻轻的做出记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在做完自己有把握的题目的时候,能准确的找出自己接下来要思考的题目,既能节省时间,也能最大把握的争取多得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