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多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概述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是传统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功能部件之一,用于存储处在运行中的程序和相关数据, 其容量与读写速度等指标,对计算机总体性能有重大影响。
因此, 在现代的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总是采用由三种运行原理不同,性能差异很大的存储介质分别构建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虚拟存储器,再将它们组成三级结构的统一管理、调度的一体化存储器系统。
在三级结构的体系中,由高速缓冲存储器缓解主存读写速度慢,不能满足CPU 运行速度需要的矛盾;用虚拟存储器(快速磁盘上的一片存储区)更大的存储空间,解决主存容量小,存不下更大程序与更多数据的难题。
显而易见,三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是围绕主存储器来组织和运行的, 就是说,设计与运行程序是针对主存储器进行的,充分表明了主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章将首先介绍多级存储器系统的基本组成,各级存储器所用介质的特性,多级结构存储器结构应满足的原则,以及它得以高效运行的原理;接下来讲解主存储器设计的基本概念。
在外存设备中,主要介绍磁盘存储器,然后介绍磁盘阵列与容错技术中的主要概念性知识。
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一节,主要介绍高速缓冲存储器的构成、功能,以及运行原理。
此外,还应该了解它的3种基本映像构成方式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1.要求了解三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主存的组成与设计的基本知识3.要求理解磁盘设备的组成与运行原理4.了解磁盘阵列与容错技术中的主要概念5.掌握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的工作原理6.要求了解TEC-2000教学计算机主存储器的组成学习指导1.对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为什么要使用多级结构来构建存储器系统,并以此为线索,了解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和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内容。
主存储器要求掌握容量与读写速度等指标的概念,存储器设计中的字、位扩展技术,存储器与CPU的连接关系等内容。
关于磁盘、磁带和光盘等存储设备,则属于概念和一般了解的知识比较多。
在了解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功能和基本运行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应该从概念上比较、理解Cache的全相联映像、直接映像和多路组相联映像三种构成方式。
而在了解虚拟存储器的功能和概念的基础上,仅需要了解段式和页式两种管理方案,虚拟存储器的硬件组成和把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实际地址的办法。
对本节内容应在学习中强调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概念。
2.认真了解本章要求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哪些。
3.本章在“视频课堂”中安排了2讲视频教学内容,包括:主存储器概述、高速缓存工作原理。
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观看。
4.本章在“自我测试”中还安排了一些测试内容,同学们学完后应该进行相关的自我测试,以便了解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
5.利用网络课程学习,不同于我们一般的课堂教学。
因为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是按各章知识点安排的,所以在学习中,我们特别强调要掌握本章的知识结构——知识树,如图所示。
而且要学会利用“课程索引”寻找相关的内容。
单元1 三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学习目标1.了解三级结构存储器系统的基本组成2.了解三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的工作原理知识点1采用多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的基本思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系统整体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存储容量大,存取速度快。
而且成本价格要低。
但这些要求往往互相矛盾,彼此制约,很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同时满足它们。
因此,在计算机系统中,常采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存储器,构成多级存储体系,利用各级存储器的特点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
实现方法:采用多级存储器(三级)把要用的程序和数据,按其使用的急迫程度分段调入存储容量不同、运行速度不同的存储器中,并由硬软件系统统一调度管理。
即采用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虚拟存储器组成统一管理与调度的三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如图5-1所示。
图5-1在这种三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主存储器读写速度尚可、存储容量适中,高速缓冲存储器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小,它介于CPU与主存储器之间,缓解主存读写速度慢、不能满足CPU运行速度需要的矛盾。
虚拟存储器存储空间大,读写速度慢,用它解决主存容量小、存不下规模更大的程序与更多数据的矛盾。
从而使整个存储器系统形成有更高的读写速度、尽可能大的存储容量、相对较低的制造与运行成本。
高速缓冲存储器使用静态存储器芯片实现,主存储器通常使用动态存储器芯片实现,而虚拟存储器则使用快速磁盘设备上的一片存储区。
前两者是半导体电路器件,以数字逻辑电路方式进行读写,后者则是在磁性介质层中通过电磁转换过程完成信息读写。
知识点2程序运行的局部性原理三级结构存储器的运行原理是建立在程序运行的局部性原理之上的。
程序运行时的局部性原理主要表现在:1.在一小段时间内:最近被访问过的程序和数据很可能再次被访问;2.这些被访问的程序和数据往往集中在一小片存储区;3.指令执行顺序上:指令顺序执行比转移执行的可能性大(大约5:1 )。
这样就有可能把要使用的程序和数据,按其使用的急迫和频繁程度,分时间段、分批量、合理地调入存储容量不同、读写速度不同的存储器部件中,并由计算机硬件、软件自动地统一管理与调度。
即是,把CPU最近一小段时间要频繁、高速使用的信息存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可以快速完成读写操作,不至于拖慢CPU 的运行速度。
把那些暂时可以先不使用的信息保存在容量非常大的虚拟存储器中,用到时再从那里以更大的批量读入主存储器。
单元2 主存储器部件的组成学习目标1.掌握主存储器组成的基本概念2.了解TEC-2000教学计算机主存储器的组成知识点1 主存储器概述1.主存储器组成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五大功能部件之一,用于存放正在运行中的程序和相关数据。
主存储器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与计算机的CPU和外围设备连接在一起。
如图5-2所示。
图5-2地址总线用于选择主存储器的一个存储单元(字或字节),其位数决定了可以访问的存储单元的最大数目,称为最大可寻址空间。
数据总线用于在计算机各功能部件之间传送数据,数据总线的位数(总线的宽度),与总线时钟频率的乘积,正比于该总线所支持的最高数据吞吐(输入/输出)能力。
控制总线用于指明总线的工作周期类型和本次入/出完成的时刻。
总线的工作周期可以包括主存储器读周期,主存储器写周期,I/O设备读周期,I/O设备写周期,即区分要用哪个部件(主存或I/O设备)和操作的性质(读或写);还有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总线周期等。
从实现的读写操作功能区分,主存储器可以由只读存储区(ROM)和读写存储区(RAM)两部分组成,是分别采用ROM和RAM存储器芯片实现的。
ROM存储区用来储存内容固定不变的程序和数据,例如操作系统的内核部分,系统刚加电时运行的硬件诊断程序等。
从所用的半导体生产工艺区分,存储器芯片又可以分为静态存储器SRAM和动态存储器DRAM两种类型。
由于动态存储器集成度高,生产成本低,被广泛地用于实现要求更大容量的主存储器。
静态存储器读写速度快,生产成本高,通常多用其实现容量可以较小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2.主存储器性能指标主存储器涉及的主要性能指标是:读写速度和存储容量。
读写速度,通常用读、写一个存储单元必需的时间度量,例如60nS。
连续两次读写必须的时间间隔被称为存储周期,考虑到线路恢复的延迟问题,它应略大于一次主存读、写所用的时间。
存储容量,通常用构成存储器的字节(8 bits)数或字数表述,一个存储字通常由2、4、8个字节组成。
多数计算机都能在逻辑上同时支持按字或字节读写主存储器。
3.主存储器的工作过程主存储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成读出与写入两种操作。
简要工作过程如图5-3所示。
图5-3知识点2 教学计算机的主存储器组成教学计算机的内存储器用静态存储器芯片实现, 由8K字的ROM区和2K字的RAM区组成。
内存字长16位, 按字寻址方式读写。
实现中选用的是每片8192个存储单元, 每个单元8位长度的58C65 (ROM) 芯片,每片2048个存储单元、每个单元8位长度6116 (RAM) 静态存储器芯片。
为组成16位的存储器,必须用两片芯片完成存储器的字长扩展;为达到10K的内存容量,还必须用两片芯片实现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量扩展。
也就是说,用两片58C65芯片组成8K字的ROM存储区,地址分配在0-8191范围内,用两片6116芯片组成2K字的RAM存储区, 地址分配在8000-8范围内。
具体设计如图5-4所示。
图5-4教学计算机采用单总线结构,16位的地址总线,16位的数据总线和简化的控制总线。
考虑到扩展内存容量,扩展的输入/输出接口,中断和DMA接口等教学实验的实际需要,电路板上设置了一些接线插孔,出于教学机本身的器件安全需要,通过两片74LS245器件把数据总线隔断为内部总线IB与外部总线DB两部分。
地址总线(记为AB15-AB0) 统一由地址寄存器AR驱动, 而地址寄存器只接收由ALU输出的信息。
地址总线要提供读写内存用的16位的地址,读写输入/输出接口用的8位(地址总线低8位) 的入/出端囗地址。
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可寻址的最大内存空间,I/O端口地址的位数影响可接入系统的外设数目。
控制总线的信号主要是经一片双2-4的译码器器件74LS139给出的。
控制总线的基本功能,是用来指明总线周期的类型和本次入/出操作完成的时刻。
教学机中的基本总线周期类型包括:内存写、内存读、外设(接口)写、外设(接口)读四类。
分别用/MMW、/MMR、/IOW、/IOR四个信号标记,还用/MMREQ和/IOREQ区分是内存工作还是外设工作。
数据总线是在计算机各功能部件之的完成数据传送的线路,它的工作速度(频率)和位数(宽度)决定了总线上最大的数据传送率。
出于保护教学机本身主要部件CPU的需要,把教学机的数据总线通过双向三态门电路分割成内部数据总线IB和外部数据总线DB两部分。
外部总线用于连接安装在教学机主板上的内存芯片和串行接口芯片的数据线引脚,也通过扁平电缆去连接扩展实验板上的存储器芯片和其它入/出接口芯片的数据线引脚。
内部总线除接收教学机主板上16位数据开关的输入之外,重点用于CPU内部信息传送,包括接收指令寄存器IR的低位字节的内容,状态寄存器的内容,运算器输出的运算结果的内容,中断向量寄存器的内容。
内部总线上的信息可以送往指令寄存器IR,状态寄存器,运算器的数据输入端D,和为了写控制存触器专门设置的四组寄存器LDR。
单元3 外存储器设备与磁盘阵列技术学习目标1.要求理解磁盘设备的组成与运行原理2.了解磁盘阵列与容错技术中的主要概念知识点1外存设备1.外存设备概述外存设备主要用于存放需联机存放但暂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磁盘设备是其中最主要的外存设备,也是计算机外围设备中,在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两个方面取得骄人成绩的最典型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