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负极材料石墨化技术要点及改善方向
负极材料石墨化技术要点及改善方向
负极材料石墨化工艺不足及改善方向
改善方向及建议:
4、箱体炉兼具艾奇逊炉与内串炉的优点又规避了缺点,推荐 箱体炉作为未来负极材料石墨化的主要炉型,但须对其品 质不稳定的缺点加以关注并重点研究,建议炉型设计小型 化,变压器选取15000KVA~17000KVA,寻求石墨化品质 与石墨化效率的最佳契合点。
三种石墨化方式的特点及不足:
1、艾奇逊炉生产周期长,冷却慢,效率不高; 2、艾奇逊炉平均每1吨主料需要约3~4吨辅料进行生产,这些
辅料多为煅后石油焦,出炉后作为增碳剂售出,另一部分 返炉使用,然而增碳剂的市场增量无法跟上锂电池市场的 飞速发展,增碳剂市场趋于饱和时,辅料处理将变成一大 难题;
3、内串炉生产周期短,电能利用率高,但是装炉量小,坩埚 成本高;
送电——功率曲线的选择
要求: ①根据炉内主/辅料、坩埚的不同选取不同升温曲线; ②炉内主/辅料挥发分较高时,选取较慢的升温曲线; ③炉内主料/辅料灰分较高时,须延长高功率时长。
高效快捷安全
电能充分利用
炉内物料从室温逐步升温至 石墨化温度,且高温区 扩散至全炉需要一定的 时间,如何让送电功率 曲线匹配这个升温曲线, 这是一个永恒的行业研 究方向。
冷却出炉——表皮料处理
由于表皮料在指标上与合格的负极材料相差太大(粒度、振实、 比表、形貌、成分等差异显著),为确保负极材料品质, 可在出炉后出粉前,打掉1~5公分直至物料表面光滑,取 出的表皮料另行处理。
目录
1. 前言
2. 装炉
3. 送电
4.冷却出炉
5.不足及改善方向
6.结束语
28
负极材料石墨化工艺不足及改善方向
但块料由于形状各异,堆积摆放方 式也不同,给炉阻和炉温带来 了不稳定的因素,因此艾奇逊 炉需要注意装块料的方式和位 置(装在高温区)。
粉料成本
块料成本
15
目录
1. 前言
2. 装炉
3. 送电
4.冷却出炉
5.不足及改善方向
6.结束语
16
送电——功率曲线的选择
石墨化高温处理的有效阶段仅在2400℃~3000℃之间,为使炉 内各个位置都达到3000℃,需要在高温时保持一段时间, 炉型不同参数不同,高温时长由10H~30H不等。
负极材料石墨化工艺不足及改善方向
三种石墨化方式的特点及不足:
4、箱体炉减少了坩埚使用成本,但存在石墨化品质不均一 的 缺点,装炉量增大时,这一缺点更加突出;
5、各类炉子在生产时,由于炉内主/辅料的灰分以及挥发分的 大量逸出,都面临着环保和安全问题。
负极材料石墨化工艺不足及改善方向
改善方向及建议:
1、艾奇逊炉型设计尽量扁平化,即保持炉芯横截面积不变, 横向扩大装炉尺寸,将原3层改为2层,增加单层装坩埚量, 此举目的在于增加冷却效率,延长炉子寿命,控制加工物 料比表指标;
2、寻求现行艾奇逊炉保温材料更好的替代材料; 3、内串炉设计时尽量大型化,在坩埚制作工艺上寻求突破,
以期获得更大的装炉量以及更长的坩埚寿命,降低坩埚使 用成本;
坩埚正常冷却情况下露出2/3时再出炉,在此基础上进行 调整,摸索适合自己的出炉时机。
冷却出炉——表皮料处理
石墨化过程中,杂质经【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后逸出并排 出,3000℃的高温可以使自然界99.9%化合物的化学键断 裂形成单质元素,除C元素以外全部气化排出。
大部分杂质会排出,但少量杂质会在冷却时吸附在主料表层, 出炉时会形成一层粗糙的表皮,高灰分和高挥发分的物料 形成的表皮料更多。
负极材料石墨化技术要点及改 善方向探讨
蒋新良
1
前言
70%以上锂电池负极 需要进行石墨化处理
锂电池市场需求大
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 快
2
前言
石墨化简介: 用热能将不稳定的碳原子实现由乱层结构向石墨晶体 结构的有序转化,原子重排及结构转变的能量来源为 高温热处理。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D002(石墨 层间距)逐渐变小,到达2300℃时变化显著,到
5、针对此前提及的安全环保问题,以及增加装炉量,建议对 石墨化物料进行碳化预处理,但碳化的工艺等细节须作为 重点进行研究。
目录
1. 前言
2. 装炉
3. 送电
4.冷却出炉
5.不足及改善方向
6.结束语
33
结束语
虽然石墨化炉型、炉况各有不同,工艺也是千差万别,但石墨 化的热处理原理基本相同。随着电池行业的不断发展,负 极材料对石墨化工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如何在生产实 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以适应负极材料日新月异的发展是我们 必须面对的课题。
送电——送电期间密切关注炉子变化
由于负极材料的粉状特性,国内近两年发生的多起较严重的喷 炉事故,因此在送电过程中须密切关注炉况: ①是否有局部过热情况发生; ②是否炉壁炉顶有蹿火; ③炉内是否有低沉的轰鸣声。
防患于未然, 将喷炉事 故的火苗 提早扑灭。
目录
1. 前言
2. 装炉
3. 送电
4.冷却出炉
发生偏流现象,影响整炉石墨化效果。 要求:①装辅料避免小颗粒或大颗粒集中抱团出现;
②物料返工时,忌与电流方向相同,应采取与流方向 垂直的方式入炉;
③新旧坩埚一同入炉时也须采取与电流方向垂直的方式, 忌新坩埚装下层的同时旧坩埚装上层。
14
装炉——裸烧块料的装炉方式及位置
艾奇逊炉也可对块料进行裸烧,此 法最大优势是可以节省掉坩埚 成本,是未来值得研究的课题, 具有极大的收益空间。
子产量高于小炉子,但小炉子寿命往往高于大炉子!
大炉子 装炉量大 单炉周期长 月产量较高 但炉体寿命低
小炉子 装炉量小 单炉周期短 月产量较低 但炉体寿命高
冷却出炉——冷却方式
此外,冷却时间不宜过长还有个考虑因素——物料的比表面积! 目前国内外各大客户无一不关注物料的比表面
积指标,根据多家石墨化企业的比表数据 追踪,我们发现一个规律: ①内串炉生产的物料比表普遍低于艾奇逊炉; ②艾奇逊炉小炉子生产的物料比表普遍低于大 炉子; ③同炉内物料上层比表最小,下层最大。
“大马拉小车”的电能浪费现象。
11
装炉——辅料的选择
挥发分:要求<1%, 若偏高易发生局部炸炉 以及产生黑色烟气,若 工艺设计送电前期缓慢 ,可以考虑以低成本采 购挥发分较高的辅料。
硫分:低硫高硫的选择 主要根据环保设施处理 能力进行选择,须综合 考量。
灰分:要求<1%,偏 高易对负极以及出炉后 辅料销售产生负面影响 ,若辅料销路稳定,可 以低成本采购高灰分辅 料。
9
装炉——选择合适尺寸的坩埚
根据炉芯所能产生的截面电流密度,合理选择适合的坩埚。 坩埚尺寸过大,即炉芯截面过大,电流密度过小,容易发生
“小马拉大车”的品质不良风险;
10
装炉——选择合适尺寸的坩埚
根据炉芯所能产生的截面电流密度,合理选择适合的坩埚。 坩埚尺寸过小,即炉芯截面过小,电流密度过大,容易发生
以上浅见只为抛砖引玉,和广大同仁相互交流学习,以期为行 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35
200~1000℃期间,炉内产生大量 外逸的挥发分物质。过度积压 会产生局部炸炉的安全事故。 挥发分大量逸出时燃烧不充分 会产生大量黑色烟气,带来环 保风险。
黑色烟气
8
装炉——负极粉挥发分高低搭配
要求: ①负极粉入炉时按照挥发分高低进行搭配,高挥发分物料 注意均匀分布,避免从部分区域集中逸出; ②送电初期在挥发份集中排放阶段适度放缓,使挥发物质 缓慢排出充分燃烧。
5.不足及改善方向
6.结束语
20
冷却出炉——冷却方式
负极材料的石墨化冷却不能使用洒水的方式进行冷却(但有时 可以喷物方式进行冷却),会产生针对主料品质以及辅料 的综合性负面影响,应采用抓斗或负压吸料系统,逐层抓 开进行自然冷却。
冷却出炉——冷却方式
要求冷却时间不宜过长! 根据对多种艾奇逊炉的观察,在相同的生产效率前提下,大炉
简而言之,料在炉内时间越短,比表指标越小!
冷却出炉——出炉时机
什么时机出坩埚最合适???
坩埚腐蚀
成本上升
早出坩埚
温度过高
主料氧化
比表增大
晚出坩埚
周期变长 时间过长
主料氧化
成本上升 比表增大
冷却出炉——出炉时机
什么时机出坩埚最合适???
每个厂家炉况以及生产参数不同,每家需自行摸索如何在 保本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出炉。
温度 3000℃时,变化趋向缓慢,直至完成整个石墨化过程。
时间
3
前言
目前使用的主流石墨化炉型为: ①艾奇逊炉;②内串炉;③箱体炉
4
前言
三种炉子 简单对比
艾奇逊炉
内串炉
箱体炉
电阻材料通电时发热, 串联起的坩埚通电时 炉内石墨箱体通电时
发热原理 影响坩埚,继而将负 发热,继而将负极粉 产生热量,加热负极
极粉提升至3000℃
提升至3000℃
材料达到3000℃
优点
应用范围广 产量大
生产周期快 耗能小
耗电成本低
缺点
生产周期长 耗能高
炉内各点温度不均匀
产量低 坩埚成本高
加工物料品质均一5性 较差
前言
6
目录
1. 前言
2. 装炉
3. 送电
4.冷却出炉
5.不足及改善方向
6.结束语
7
装炉——负极粉挥发分高低搭配
比电阻:艾奇逊炉需要 一定的比电阻通电后自 发热,选择行业常规数 值即可。
12
装炉——辅料的选择
辅料的选择上可以调整的空间很 大,权衡辅料采购与销售的情 况,在确保环保要求的前提下, 制定收益最大化的方案!!
13
装炉——避免炉内偏流
理想的电流走向是均匀的,同向的。 炉内负极与辅料分布不均匀时,电流会从电阻偏低的地方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