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再谈《美国往事》里的爱情

2015:再谈《美国往事》里的爱情

2015:再谈《美国往事》里的爱情整整一学期没有动过笔,当然也没有在忙别的事,只是看了三百多部电影。

我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到底有什么意义,只是突然有一天在写论文的时候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句子很符合英语语法,然后觉得有必要去反省一下。

后来也成功地得出结论:除非抽出一段时间去撸传统文学,并且坚持不撸欧美电影,否则很难有什么改善。

当然,我也很明白这是不可能的,根本做不到。

之前有过每两年写一篇《美国往事》影评的想法,并且也觉得这是一个检验自身想法变化的绝佳方式。

这样的话,如果活得够久又能坚持下去,最后也可以倒腾出几十篇东西,到了我完全不举的年龄,也可聊以自慰。

刚好两天前第一次看了戛纳加长版,对部分内容也有了新的体悟,所以即便句子满是语病或者别扭之极,也应在此刻完成这篇影评。

否则,待到霍比特人归来,估计又会攒出一腔废话,要是到时候腹中的存储空间不足,那就不好了。

由于我余下的人生很可能还会比较长,所以这次打算依旧从两年前的冰山一角接着去刨,而不必去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谈论。

而且,今天再去回看,两年前自己的想法终究是Naïve,还有过于碎片化。

所以这次打算将全篇分成四部分,以期更加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头脑中的想法,这当然不是最好的,但对于我来说,也许是最合适的。

一、一道排列组合题——关于爱情的公式我曾经一直觉得艺术只是一种个人体悟,它只是个人阅历的本能体现,而无需用理论去构建其规律与规则。

人类情感作为一种十分主观的存在,虽说很难被定为成艺术,但也差相仿佛。

所以,我一直不愿意去阅读那种关于指导别人进行主观类活动的书籍,我的路应该由我自己去摸索,无需别人去告诉我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才觉得这种想法实在是过于狂妄和狭隘,世界上有七十亿芸芸众生,而在他们之前,还有难以数计的人曾经在这里活过。

人类是不是宇宙中最智慧的生物,我想这绝对是一个可以存疑的问题;而人类是不是宇宙中最自大的生物,我想这很可能是一个有确切答案的问题。

你可以一辈子去探索,理想、爱情、事业、生活,然后发现,你探索过的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有前人全部地经历过,没有一丝独特的剩余。

所以这次,我想努力用理论去廓清《美国往事》里的爱情,这最终也许会被证明是失败的,但我觉得这绝对是有意义的(这句子果然他妈的像英语)。

也许两性关系中最基本的元素可以被简单地概括为“爱”与“喜欢”:“爱”自然无须解释;“喜欢”在这里是被定义为对于对方性格及为人处世方式的态度,可以说含有比较多的欣赏之意,由此进一步发展,很可能衍生出好感,或者被对方(一部分人)认定为“可以做备胎的人”。

那么两性关系就可以用四个词简单地予以概括:男对女爱与否、喜欢与否,女对男爱与否、喜欢与否。

这一粗糙的理论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同性恋人之间,但对于跨种族的,还是无法被包含。

由排列组合可知,两性关系在这一公式下最终会有16种类型(最佳形式为“爱、喜欢,爱、喜欢”,即男女双方相爱且相互喜欢)。

也许会有争议,对于双方都不爱的4种类型(即“不爱、喜欢,不爱、喜欢”、“不爱、不喜欢,不爱、喜欢”、“不爱、喜欢,不爱,不喜欢”、“不爱、不喜欢,不爱、不喜欢”)是否属于此次讨论的范畴之内,但我觉得是肯定的,因为我在这里探讨的爱情是包括婚姻(长期同居)的,而且这也可以是恋人相处多年后的一种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这一理论其实是有非常大的漏洞的,好多类型还能表示其他含义(比如“不爱、喜欢,不爱、喜欢”可以表示非常融洽的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就请自行忽略。

二、面条与黛博拉——完形填空毫无疑问,面条是深爱着黛博拉的,但是关于黛博拉是否爱面条,则一直是有争议的(大多数人认为是爱的,而我在两年前认为是不爱的)。

其实,在忽略时间跨度的情况下,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不智的,因为面条和黛博拉之间有十二年的空白期。

在十二年中,面条一直在监狱里,所以出狱以后他除了长相之外,跟十二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黛博拉不一样,她在外面的世界,从12岁长到24岁,所有人都明白,这十二年对于一个女孩意味着什么。

她从那个喜欢在杂货房跳舞的小女孩变成了著名剧院的台柱,她的下一个目的地已经是好莱坞。

即便片中没有一个镜头去表现,但我们可以预见到很多事情。

在这些岁月里,她是鲜活的,她会经历很多次爱情,也会经历很多次事业上的挫折,在她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全过程中,并没有面条的参与。

如果要讨论黛博拉是否爱面条的问题,必须分为十二年前和十二年后。

我们见过许许多多海枯石烂,但那鲜少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真实的生活并不是一个飞盘飞过来,然后有人帮你接住了行李箱,你就从少年走到了成年。

那是十二年,很可能是4344天,是比3000还要多很多天的时间,有人需要一天一天过,有人需要一天一天熬。

毫无疑问,少年黛博拉和成年黛博拉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割裂(也许是导演刻意为之),从长相上看,她就和詹妮弗·康纳利一样,小时候惊为天人,长大后泯然众人。

但是对于面条来说并非如此,他始终都是爱黛博拉的(当年,少年的爱与成年的爱是不一样的),因为他的人生暂停了十二年。

那么,我们先回到面条偷看黛博拉跳舞、黛博拉脱衣服回应的那段岁月。

至少现在的我认为,少年黛博拉是爱面条的(当然谈不上深爱),我马上会列举出证据。

12岁的女孩当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但是这种成熟绝不应该被夸大,或者说,她依旧稚气未脱。

无论她在说话时和面条如何针锋相对,她是乐于被面条偷看的,甚至是在鼓励面条的这种行为。

尽管她毫不客气地说面条“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小混混,所以永远无法成为我的爱人”,但在与面条接吻的那一刻,我相信她对面条是有爱的。

尽管这一场梦很快被麦克斯打破,而当面条带着满身的伤去敲肥莫餐厅的门时,她坚持不予回应;可是别忘了,就在面条跟着麦克斯出去之前,当他第一次来到那里时,那扇门是开着的。

那是黛博拉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向面条敞开心扉(可惜面条并没有珍惜),我认为,那就是爱情。

所以,少年时代的两人关系可以被概括为:“爱、不清楚,爱、喜欢”(少年时代的面条对于黛博拉的处事之法谈不上喜欢,但也绝非讨厌,也许他自己真的不清楚)。

到了成年时代,黛博拉在经历了十二年的没有面条的生活之后,再度重逢时,她的行为举止很难说有哪些是故作姿态、有哪些是真情流露,因为她已经是一个成功的演员。

可是,毫无疑问的是,当面条邀她共进晚餐,向她敞开心扉、深情表白表白之后,她却很直接地告诉面条,她将要去好莱坞,没有一丝犹豫与后悔,我认为这不是装的。

当十二年后的面条在最后的晚餐时,对黛博拉说“你越来越像麦克斯了”的时候,他开始流露出对于黛博拉的不满。

很明显,十二年的黛博拉依旧并不讨厌面条,甚至也把他划入到配得上自己的那一对人里,但是,面对梦想,她不会因为面条的存在而有丝毫的迟疑。

当面条侵犯黛博拉时,他心中依旧爱着她,但也充满了对她的恨意,他的做法似乎在表明这样一种想法:“我那么爱你,愿意为你付出那么多,这是我应得的。

”我依旧无法用道德去评判这一行为,但是我觉得(也许面条自己从未这么觉得),除了那场最后的晚餐,面条并没有真正为黛博拉做过什么。

他给予黛博拉的东西只有爱,但爱也有程度的大小和物化的表现,这是毫无疑问的。

十二年前,当他拿着刀捅向BUG时,十二年后,当他载着麦克斯一伙冲向河里时,我认为他的心里是没有黛博拉的。

当然,这一切都再正常不过了,不管你爱一个人有多深,也总会有一些时候,你的心里都是别的事情。

“爱、不喜欢,不爱、喜欢”,很奇怪的组合,但似乎依旧说明不了很多问题。

三、麦克斯与黛博拉——完善爱情公式麦克斯与黛博拉究竟是怎么走到一起的,我们并不知道过程,但我们看到了结局,所以我们可以回溯。

对于一个少年来说,爱情与性欲往往是割裂的,在面条的少年时代,黛博拉和佩姬则分别代表着这两种元素(分别扮演着吊丝生活中的女神和双手的角色)。

对于只比面条大一两岁的麦克斯来说,这种割裂估计也是一样的,佩姬在麦克斯那里也扮演着这一角色,那么黛博拉呢?麦克斯刻意打断面条与黛博拉的约会,究竟是因为不希望自己的挚友为情所困,还是因为对黛博拉有不一样的感觉,亦或是别的什么原因?说实在的,我还是相信那时的麦克斯队黛博拉并无好感,这一感觉只来自于他当时从语言中流露出的对黛博拉的不屑。

当然,这完全算不上什么证据,好在我们可以去推断他们二人在十二年后的关系。

十二年的时间,除了面条,所有人都在变,麦克斯当然也不例外。

在麦克斯的成长历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自然是与BUG的两场遭遇战。

当你被一个更强大的人凌辱时,最想做的事自然是报复,但报复的方式却有所不同,有的人想杀了他,而有的人想取代他并成为他。

当麦克斯第一次被BUG痛扁时,他一边呻吟一边叫嚣着要做掉BUG;当多米尼克被杀的时候,他也的确想这么去做。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那一刻,要不是面条抢先,麦克斯也准备出手了。

也许他始终比面条更加圆滑,也更加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但那时,他和面条是一样的。

可是,当面条出手的那一刻,他的想法改变了,面条十二年的牢狱之灾更是使他思考良多。

所以再后来的日子里,正如面条所说,他和黛博拉越来越相似。

成年的麦克斯对和黛博拉会如何看待彼此,我想绝对不会是臭味相投的喜欢,根据面条的言语中流露出的部分话语,我们知道他二人是很不对盘的。

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这并不是为了欺骗面条而作出的假象,至少我认为麦克斯的阴谋产生得并没有那么早(很可能是在面条与黛博拉彻底分道之后)。

而且,两个情商都那么高的人,我觉得是很难相互欣赏的。

而且在35年后,他二人的孩子只有十六岁左右(也许他们还有别的孩子,也许是因为演员的限制,也许……但很可能这就是导演想说明的),这意味着他们的结合很可能还不到二十年,所以这更像是出于其他考虑而导致的结合。

当黛博拉在十二年中的某一天发现自己已经不爱面条了,这也许意味着,她谁也不会爱了,除了自己。

而对于麦克斯,我认为他另有所爱。

于是,“不爱、不喜欢,不爱、不喜欢”的类型居然不是相处多年后的结果,而是,居然在这种状况下完成了一场婚姻。

很显然,这两个词的组合是不足以说明麦克斯与黛博拉之间的纠葛的,所以,我想在后面再加一个词,叫做“认同”(由于这一理论本身的问题,也许还可以加再多词,但我认为就这部电影的需要,这三个词已然足够)。

“认同”,定义为对于对方的人生理想及其实现方式的肯定与赞赏,这样也许会使这一切更加明显。

于是,麦克斯与黛博拉的关系成为“不爱、不喜欢、认同,不爱、不喜欢、认同”,这好像的确使之清晰了不少。

而少年面条与黛博拉的关系则进一步明确为:“爱、不清楚、不清楚,爱、喜欢、不认同”;更重要的是,成年后的二人关系成为了“爱、不喜欢、不认同,不爱、喜欢、不认同”。

然后,我想要表达的一切应该都已经很清楚了,根本不需要再去画蛇添足。

附:麦克斯与面条——一个猜想当然,最后一个问题还没有被解决,那就是前文说麦克斯另有所爱,那他爱的到底是谁?——面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