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论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论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摘要路遥的《人生》1982年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其的评论更是褒贬不一。

《人生》中与时代命运息息相关的爱情,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高加林这一苦闷、追求、盲目的特殊心理,引起了社会青年的共鸣,而他身上所体现的那个时代的爱情观也成为路遥在其小说中爱情价值观的缩影。

路遥的爱情观源于陕北特有的社会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底蕴和他个人的情感经历,表现在作品中一是对以土地为载体的母性意识的依恋,二是对肯定自我的现代女性意识的追求,三是对美好爱情的悲剧结局的表现,这就形成了路遥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扭结的悲剧性爱情观,其实质是两种文明的冲突。

因此,本文在联系社会大背景的前提下,主要分析《人生》的悲剧爱情、路遥的爱情价值观以及两者的当代价值等三个问题。

关键词:路遥《人生》爱情悲剧AbstractLu Yao's " life" was published in 1982 and subsequently, in the community has aroused strong repercussions, the commentary is mixed. " Life and times" in fate 's love,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this anguish, Gao, blind pursuit of special psychological, caused a society of Youth Chorus, and he was the embodiment of that era 's view of love has become in its novel love values of the miniature.Lu Yao's concept of love from North Shan special social environment,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 personal emotion experience, manifested in the works is on the land as the carrier of the maternal consciousness of attachment, two is a positive self modern female consciousness pursuit, three is the love of the beautiful tragedy performance, this on the formation of Luyao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in mutual kink tragedy sexual love, its essence is the two kind of clash of civilizations. Therefore, this paper on the social big background, mainly analyzes the" life" of the tragedy of love, his love values an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ree problems.Keywords: Lu Yao " life" love tragedy摘要 (1)Abstract (II)前言 (1)第1章路遥作品中的爱情悲剧 (2)1.1《平凡的世界》的爱情悲剧 (2)1.2其它作品中的爱情悲剧 (3)1.3路遥的悲剧爱情体系 (4)第2章《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5)2.1高加林与刘巧珍的传统爱情 (5)2.2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新时代爱情 (6)第3章《人生》爱情悲剧反映出的路遥的爱情价值观 (7)3.1爱情的过程是美好 (7)3.2爱情的结局是悲剧的 (8)3.3爱情受到现实的制约 (8)第4章《人生》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 (9)第5章总结 (10)参考文献 (11)爱情一直是人们热衷探讨的话题之一,但究竟什么是爱情?它与时代背景、价值观念、乡土风情有什么关系呢?在路遥的笔下,我们看到了爱情的悲剧结局,体会到了那个时代,黄土高原地区人们的爱情价值观,以及路遥对爱情的畏惧以及期待。

路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作家,它对周边的社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社会很世俗,同样他将这种认识融入到了他所描绘的爱情故事当中,这就是造成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吗?这两个问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也是选择这个课题的主要原因,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对路遥、《人生》以及爱情的认识,阐述爱情究竟是什么?什么原因造车了路遥的爱情悲剧情节?《人生》中的人物形象如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周克南等都有很强的代表性,尤其是高加林的形象概括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丰富的社会内容。

这一人物形象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他的行为动机来自于他所处的历史潮流,人们在他们那里看到了现实中的重重矛盾,也看到了自己的期望、愤逮与渴求,同时由于这些年轻人在爱情的舞台上都有过或多或少的表演,因而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和追求爱情的方式,不仅是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踏出的重要一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他们的思想风貌,通过对他们的爱情悲剧根源的探究,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追求的进步意义和追求过程中所出现的某些道德失误,也有助于我们将路遥笔下的爱情观与当下社会的爱情观做一个比较,找到我们生活中爱情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第1章路遥作品中的爱情悲剧1.1《平凡的世界》的爱情悲剧如果说《人生》中的爱情是传统爱情和现代爱情的冲突,那么《平凡的世界》里面的爱情就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爱情。

在《平凡的世界》里,最引人瞩目的两对爱情是孙少安和田润叶的青梅竹马式爱情和孙少平与田晓霞超越现实的爱情。

从小少安和润叶一起长大,他们相同的家庭背景使他们养成了相同的个人兴趣和价值观,他们在一起的日子里都过得很快乐,这让他们更加惺惺相惜,可是,现实中一些事情在发生着变化。

润叶的家庭环境在一天天好起来,而少安的家庭环境却一年不如一年,这就为他们日后的爱情以离别结局埋下了伏笔。

虽然润叶一如既往的帮助少安,而少安也变得越来越能干,但他们的距离还是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了,润叶成了一个知识分子,当上了教师,少安则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

同时门当户对这种婚嫁观念仍坚固的存在润叶的父母心中,所以他们看中了城里的李向前,而润叶却认为门当户对不如有情有义,但这时的少安已经变得十分矛盾,少安是个农民,他知道润叶的爱是真诚的,但价值观念、社会地位这些现实因素已经让他无法再与润叶有共同语言,他觉得他俩是不可能的了,身份的差异,环境的不同,让他们的爱情无法在现实中生长,所以最后,少安娶了一个农村妇女。

少安和润叶的爱情是纯洁的,可以说是一尘不染的,但世事的变化容不得他们在一起,这些事情不是他们个人所能决定的,但他们必须被迫的接受现实。

相对于少安与润叶爱情的无奈分离,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可以说是天赐良缘,他们由相识、相知再到相爱,可以说一切发展的是那么顺利,如果说我们没有把这部小说看完,我们完全可以想到这是《平凡的世界》一个重大的爱情奇迹,但当晓霞由于意外而去世的文字映入我们的眼帘时,我们不得不哀叹一声,世事难料呀。

少平与晓霞的初次相识就是在晓霞家里,晓霞的大方和热情给少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不能忘怀。

随着交往的深入,少平发现自己真的无比佩服这个女孩,与她聊天就是一种享受,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所散发的女性魅力,是自己从未见到过的。

就这样,在浪漫的爱情故事中,少安和晓霞建立起了爱恋,他们深爱着彼此,即使由于工作原因在两地分离,他们仍然保持着对对方的无比思念之情,也许他们的爱情就这样开始也会这样结束,但随着晓霞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到少平的耳中,少平彻底崩溃了。

这一朵美丽的爱情之花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被风雨摧残了,这太悲剧了,难道上天就这样不可怜他的子民吗?难道这就是世事难料吗?1.2其它作品中的爱情悲剧《风雪腊梅》中的康庄是一个世俗的人,为了能留在城市吃上公家一碗饭,不再回贫苦的山村而屈服于权势,背弃了与冯玉琴的爱情,冯玉琴的感情受到巨大的打击,而造成最后的悲剧。

同样在《姐姐》中,姐姐那无私无畏的爱情换来的却是心上人的背弃。

于是,我们看到,那些美好的爱情最后走向了悲剧性的结局。

倘若从惯常的角度看取《姐姐》中的爱情故事,很容易落入“痴心女子负心汉”的俗套。

但将故事的发展及演变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悲剧的产生却是必然的。

作品中的姐姐和高立民曾经有过的那段情缘,恰恰是那个正常秩序被打乱后的动荡年代为他们提供了契机。

不正常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导致了各种社会矛盾的相互冲击,使大批在现代文明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城市知青来到了偏僻闭塞的小山村。

从而为从小在狭小、停滞的生活圈中辗转的农村青年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姐姐对高立民的爱恋,固然是她身上那种纯真感情的正常流露,同时也更是高立民不同于一般农村青年的风采和才华引起的感应。

身处落难之境的高立民,在缺少人性温暖的生活中接受了姐姐的爱情,也是一种极其自然、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他们之间思绪的沟通,感情的交流,实则是在一种他们并不十分清醒的反常条件下的需要的互补。

城乡之间多年来在物质、精神上存在的差距,在排斥理性的非正常的社会环境中被激情暂时掩盖了。

而当生活状态趋于正常之后,原本蕴含其内的种种不和谐因素便自然而然地凸现了出来。

1.3路遥的悲剧爱情体系情爱生活是构成路遥小说艺术大厦的一块重要基石,它不仅渗透了作家的内在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发现和深刻思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情爱自身的价值,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内涵,在作家所建构的情爱世界中,大约可以划分为两类模式,一类是表现为传统母性的爱抚,再一类是当代女性的呼唤。

如果说刘巧珍代表着传统母性的慈爱与温柔,那么黄亚萍、田晓霞显然富有某些现代女性的品格。

她们从小生活在城市之中。

受到现代文明的熏染,在她们的心理机制中,传统的伦理道德还没有沉淀为稳定不变的结构,并且她们又都有较高的文化程度,比较完整地接受了现代文化的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和比较开放的心态,大胆、泼辣、刚强、自立,焕发着青春的光彩,充溢着生命的力量。

在路遥小说的情爱世界中,这些当代女性表现出与传统母性明显不同的情爱模式。

在按照现代意义的性爱观念重新审视传统的婚恋生活,便会发觉刘巧诊、田润叶们所拥有的母性之爱尽管令人眷恋、感动和钦佩,但是,在她们的身上总是笼罩着一层“依附男性”和“泯灭自我”的阴影,甚至在她们那宽容忍让,委屈求全的笑脸上能分明感受到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哀与苦涩,一群当代女性的呼唤终于打破了古老的婚恋方式,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于是,在路遥小说的情爱世界中,传统母性的爱抚和当代女性的呼唤便构成了双峰对峙的壮丽奇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