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论文题目:环境风险管理研究姓名:胡燕霞0940304204苏维0940304223张洁敏0940304224江宛霖0940304227丁怡兰0940403246 年级专业:09国贸全英2班定稿日期:2012年 5 月30 日环境风险管理研究[摘要]环境风险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与环境规划并列为环境管理的两大支点。
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系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新产品的出现,环境保护工程的数量、技术复杂程度的提高都增加了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由自发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或社会)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良效果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
而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就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活动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等)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所引起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由此进行管理和抉策的过程。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目录1 导入………………………………………………………………… P3 1.1环境灾害的概述和影响1.2环境风险概况1.3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2 环境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P5 2.1环境风险分析2.2风险评价3 环境风险控制……………………………………………………… P7 3.1减轻环境风险3.2转移环境风险3.3避免环境风险4 环境风险处理……………………………………………………… P8 4.1强化政府职责4.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与方法4.3重视对公众的影响4.4建立防范措施4.5加强关于风险分析、评价和管理的科学研究1 导入1.1环境灾害的概述和影响伴随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与破坏日趋严重,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风险大幅度提高,如由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导致的人体慢性中毒。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导致的人类、动植物的突然死亡,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破坏等。
除此以外,自然灾害对全球经济也造成了影响。
图1.1说明了自1950年到2001年全球因地震、水灾、风灾、旱灾以及寒潮等自然灾害,而造成的保险损失和经济损失。
而在我国,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约有100吨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水体,致使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导致哈尔滨市紧急停水,沿江1000多万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一个化工厂的意外爆炸,造成如此大的环境、经济、社会影响和损失,以及可能的国际影响,都是始料未及的。
这与我们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极不协调。
因此,灾害研究也成为广义环境风险的内容之一。
Source:Munich Re (2002)图 1.1 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1.2环境风险概况自然灾害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在当时就有预防地震的手段。
但是,直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才开始对自然灾害进行系统的研究。
进入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人们发现对环境灾害认识的不足将导致决策和管理的失误、降低人类处置灾害的能力,于是开始加大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力度。
到了80年代,自然灾害的研究又有了三方面的进展:首先,研究的重点转向自然灾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由于技术危害层出不穷,“人为”灾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再次,灾害本质的复杂性使“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简单划分已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际灾害管理的要求,综合研究灾害的理论和方法也应运而生。
进入90年代之后,对区域乃至全球水平上的自然及人为灾害研究已成为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灾害研究也成为广义环境风险的内容之一。
1.3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环境风险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它和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两大支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系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方面是新产品的出现带来的环境风险在增加;另一方面是环境保护工程的数量、技术复杂程度的提高,环境风险也在增加。
因此,在环境政策体系中必须增加风险管理的内容。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环境风险管理进行分析,目的是构建环境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并为我国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2 环境风险管理理论分析2.1环境风险分析既然环境风险的危害很大,采用环境风险评价的科学方法来认识环境风险就显得很重要。
严格来说,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有区别的。
风险是指事先可以知道所有可能的后果以及所有后果的概率。
不确定性是指事前不知道所有可能的后果或者虽然知道可能后果但不知道它们出现的概率。
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这两者之间很难区分。
因此,在实务领域对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并不做区分,一般都把风险简单理解为可测定概率的不确定性。
尽管关于风险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最基本的表述是:风险是在特定客观情况下,在特定时间内,某一事件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变动程度。
我们对环境灾害造成的后果做了一个简单的风险等级评估,根据事件发生的概率可分为不常发生(Rare)、不太可能发生(Unlikely)、可能发生(Possible)、很可能发生(Likely)和几乎肯定发生(Almost certain)五种情况,见表 2.1 风险矩阵—可能性。
后果可以根据对性能、代价及进度等关键因素的潜在影响来考虑,在程度上可分为:可忽略(Insignificant)、小(Minor)、中等(moderate)、大(Major)及灾难(Catastrophic)五种,见表 2.2 风险矩阵—后果。
2.2环境风险评价根据上述对事件发生概率以及环境灾害的风险等级评估的简单分析,我们对环境灾害做了一个简单的风险计算。
把风险等级分为极大风险E(Extreme risk)、高风险H(High risk)、中等风险M(Moderate risk)、低风险L(Low risk)四种情况。
对于在大多数情况发生以及对排放对场外有毒污染的事件,它的风险等级为极大风险E(Extreme risk),对于E级事件,我们需要立即处置;对于可能在绝大多数情况发生以及对场内排放污染的事件,它的风险等级为高风险H(High risk),对于H级事件,我们应引起高层管理者的注意;对于只有在极少数情况发生,排放对附近有影响的场内污染,它的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M(Moderate risk),对于M级事件,我们需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对于只有在极少数情况发生并且对环境没有影响的,它的风险等级为低风险L(Low risk),对于L级事件,我们只需常规管理即可。
见表2.3 定性风险分析矩阵――风险分级。
表2.3 定性风险分析矩阵――风险分级风险评价的结果对环境风险分了不同等级,对识别出来的风险,我们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1减轻环境风险在环境风险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技术改进,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来消除或减少环境风险。
这是最普遍采用的方式。
应在环境容量许可的条件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3.2转移环境风险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如果建设项目所具有的环境风险不被社会所接受,则可以通过变更项目地点,或改变项目周围环境使它达到能够接受环境风险的程度,如移民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对环境风险进行投保,让保险公司承担环境风险的经济损失。
3.3避免环境风险环境风险评价结论达到了不被社会接受的程度,且又没有比较好的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法,可以放弃实施该项可能引起较大环境风险损失的项目。
如淮河流域污染严重,小造纸厂是主要污染源,小造纸厂生产所产生的环境风险已经达到了社会不可接受的程度。
因此,政府采用关闭小造纸厂的手段,来降低淮河水污染的环境风险。
这是一种从根本上避免环境风险的措施。
4.1强化政府职责风险管理是政府的职责,是实施预防性政策的基础工作。
风险管理建立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
风险分析和评价为风险管理在两个主要方面创造了条件:①告诉决策者应如何计算风险,并将可能的代价和减少风险的效益在制订政策时考虑进去。
与此相关联的是确定“可承受风险”;②使公众接受风险。
往往一些较小的风险,公众不愿接受(如建核电站),而另外一些从客观标准看来风险较大的却被接受(如建火电站)。
保护社会免受灾难,始终是政府的职责。
环境风险管理作为政府职责,具有3个层次,即企业级、部门级和社会级。
4.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与方法①环境风险的控制。
对可能出现的和已出现的风险源开展风险评价,事先拟订可行的风险控制行动方案。
②由专家参与风险管理计划的评判和负责行动计划的执行。
③对潜在风险的状况及其控制方案和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公诸于众。
④风险控制人员队伍训练及应急行动方案的演习。
⑤风险管理计划实施效果的规范化核查。
4.3重视对公众的影响①风险管理必须考虑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使可能受事故风险影响的公众感到满意。
因此,政府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必须明确和容易理解。
②为了减少风险,必须通过规划从布局上解决问题,例如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工厂应规划在远离居住区、位于下风向、重要的水资源流域范围之外。
当然,零风险是不现实的,应当考虑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
③应该允许居住在风险较大的环境中而又无法使其动迁到不受影响的区域的人们能在风险的资源分配中得到效益作为补偿回报。
4.4建立防范措施①对于工业生产事故的预防可通过采用较好的零部件,有序的生产维护,良好的培训来降低设备和人为失误频率;而污染事故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建造污染物处理设施和良好的运行管理来预防,这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
②也可采用安全报警和控制系统来阻止事故蔓延,但这类风险管理措施必须是系统有效时才起作用,因此同时也会引入报警与控制系统自身的失误率。
③缓冲系统是一种费用较少、效果较好的办法,它不能改变污染源的故障概率,但能减轻损失。
最根本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将风险管理与全局管理相结合,实现“整体安全”。
不只局限于技术上预防,也包含提高效率、效益和产品质量。
4.5加强关于风险分析、评价和管理的科学研究无论是识别、预测和评价风险都有许多不清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对于环境风险,当前非常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释放、迁移模型,人群照射损害模型,合理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