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
[临床应用] ACE抑制药对各阶段心力衰竭者 均有有益作用,故现已与利尿 药一起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 线药物广泛用于临床,特别是 对舒张性心力衰竭者疗效明显 优于传统药物地高辛。
二、AngII受体(AT1)拮抗药 抗CHF特点 不仅拮抗ACE途径产生的AngII, 同样拮抗非ACE途径(糜酶)产生的 AngII 也能预防及逆转心血管的重构 不良反应较少,不易引起咳嗽、 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β受体阻断药治疗CHF时应注意: - 正确选择适应症,扩张型心肌病CHF 者尤为合适 –长期应用 -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应合并应用其他抗CHF药,如利尿药、 地高辛等 –-严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低血压 、哮喘者慎用或禁用
心肌肾上腺素β受体信号转导的变化 -心肌β1受体下调: -β1受体与兴奋性Gs蛋白脱偶联: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s)增加:
CHF时心肌结构及功能变化 功能变化: –收缩性减弱 –心率加快 –前后负荷及心肌耗氧量增加 –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结构变化: –心肌细胞凋亡 –ECM各种成分增多 –心肌肥厚与重建(remodeling) 特点: 对伴有心房纤颤或心室率快 者疗效最佳。 对瓣膜病、高血压、先心等 所致CHF疗效较好。
对继发于甲亢、严重贫血、 VitB1缺乏等引起的CHF疗效较差 对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心肌损 伤、活动性心肌炎等引起的CHF疗 效差 对机械阻塞性心衰,如缩窄性 心包炎、心包积液、重度二尖瓣狭 窄等引起的CHF基本无效。
Classifications 强心苷类:地高辛等 RAAS抑制药:卡托普利,氯沙坦等 利尿药: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 扩血管药:硝普钠、硝酸异山梨酯、肼 屈嗪、哌唑嗪等 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米力农、维司力农
第2节 强心苷类 cardiac glycosides
4. 对心电图 对心电图(ECG)的影响 的影响
治疗量 – T波压低,甚至倒置;S-T段呈鱼钩 波压低, 波压低 甚至倒置; 段呈鱼钩 与动作电位2相缩短有关 相缩短有关。 状,与动作电位 相缩短有关。 – 随之 随之P-R间期延长,说明房室传导 间期延长, 间期延长 减慢。 减慢。 – Q-T间期缩短,反映心室收缩期缩 间期缩短, 间期缩短 提示浦肯野纤维ERP及APD缩 短,提示浦肯野纤维 及 缩 短。 – P-P间期延长,说明心率减慢 间期延长, 间期延长 说明心率减慢. 中毒量: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 中毒量:
地高辛( 地高辛( digoxin )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一、心脏 1. 正性肌力作用 选择性作用于心肌,加强心 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增加→动脉 供血增多、心脏排空完全→心衰 症状被纠正。
特点: –提高心肌收缩最高张力和最大 缩短速率,使心肌收缩有力而 敏捷。舒张期相对延长,有利 于心肌休息 –增加心衰患者的心输出量 –降低心衰患者的耗氧量
2.负性频率作用(减慢窦性频率) 机制:继发于正性肌力作用,使迷走 神经兴奋;增加心肌对迷走神经的 敏感性。
心脏作功↓,耗O2↓ ↑心脏休息时间,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回心血量→心搏量↑ 冠脉血液灌注时间↑,心肌供血供O2↑
3. 对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电生理特性 窦房结 心房 房室结 自律性 传导性 有效不应期
三、抗醛固酮药 CHF时单用螺内酯仅发挥较弱 的作用,但与ACE抑制药合用则可 同时降低AngⅡ及醛固酮水平,既 能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又 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效果更佳。
第四节 利尿药 Diuretics Actions:促进水钠排泄,降低心脏 : 的前后负荷,消除或缓解静脉系统 淤血及其所致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 Uses:对轻度CHF可单用利尿药, : 如噻嗪类;中度CHF可口服袢利尿 药或与噻嗪类和留钾类药合用;严 重CHF宜静脉注射呋塞米,并与 ACEI及地高辛合用。(一线药物)
苷元:强心所必需, 苷元:强心所必需,有三个活性部位
-C3位点有 羟基; 位点有β-羟基 位点有 羟基; -C14位点有 羟基; 位点有β-羟基 位点有 羟基; -C17位连接 构型的不饱和内酯环; 位连接β构型的不饱和内酯环 位连接 构型的不饱和内酯环; 葡萄糖和洋地黄毒糖,无强心作用, 糖:葡萄糖和洋地黄毒糖,无强心作用, 但可影响强心苷的药动学特点
[体内过程] 体内过程]
根据药物的脂溶性高低排列顺序为洋 地黄毒苷、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 、毒毛花苷K。可表现如下特点: ⑴从口服制剂到注射剂应用; ⑵从在肝脏代谢到以原形肾脏排泄; ⑶从长效到短效。
⑷洋地黄毒苷生物利用度较高( 90%~100%),有肠肝循环故作 用持久; ⑸地高辛的代谢有赖于肠道细菌的 存在,一些抗菌药物对细菌产生 抑制作用,减少了地高辛的代谢 ,可提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ACEI) ) 常用药物: 卡托普利(Captopril)、 依那普利(Enalapril)等
治疗CHF的作用机制 1. 抑制AngI转化酶的活性: -AngII生成减少,醛固酮生成减少 -缓激肽(可促NO及PGI2产生) 降解减少
2. 抑制心肌及血管的重构
逆转重构的机制 ACEI抑制AngII的形成,中止AngII 的致肥厚、促生长及诱导相关原癌 基因的表达作用,防止和逆转心肌 重构肥厚 增加缓激肽含量及减少醛固酮的分 泌均有助于心肌肥厚及重构的逆转
治疗 及时停用强心苷 补K+(并发传导阻滞者不能补)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频发室早、室速:苯妥英钠、 利多卡因 –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阿托品 地高辛抗体Fab片段
第三节
RAAS 抑制药
一 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Causes of developing CHF
心肌病: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瓣膜病变、肥厚型心肌病、 肺动脉高压或缩窄性心包炎等引起心 室负荷过重及心室舒张充盈受限。
Clinical symptoms 心肌收缩力↓ →动脉系统供血不 足、静脉系统淤血→前后负荷↑、 耗氧量↑、心率↑ 、心输出量↓、 组织缺血、肺淤血等——乏力、 呼吸短促、外周水肿或肺水肿。
↓ ↑ ↓ ↓
浦肯野纤维
↑ ↓ ↓
(1)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心率 (负性频率):增强迷走神经活性 ,加速窦房结细胞的K+外流,增加 最大舒张电位,自律性降低。(治 疗量) (2)减慢房室结传导性(负性传导 ):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减少Ca2+ 内流。(治疗量)
(3)缩短心房肌有效不应期:迷走 神经促K+外流所介导。(治疗量) (4)提高浦氏纤维的自律性(正性 自律性):抑制浦氏纤维的Na+K+-ATP酶,胞内缺K+,减少最大舒 张电位,导致自律性提高。是强心 苷中毒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
了解: 1.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的病理生 理改变及神经内分泌、信号转导等变 化。 2.治疗CHF药物的分类。 3.利尿药、血管扩张药、β受体阻 断药、钙拮抗药、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的抗CHF作用机制及应用。
Brief description
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failure,CHF 是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多种心脏疾病的 终末阶段,是指在适当的静脉回流下,心 脏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 组织所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
第22章 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
DRUGS USED IN 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Key points
掌握: 1.地高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 反应及中毒救治 2.强心苷类药物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和 机制 熟悉: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抗CHF的作 用机制及应用 2.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药抗 CHF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正性肌力作用机制 增加兴奋时心肌细胞内Ca2+量
Na K Na Na K
Na Na Na NKA
K
K
Ca Ca NCE Ca
Na Na Na NKA
K
K
- 治疗量强心苷→适度抑制心肌细 胞Na+、K+-ATP酶
–中毒量强心苷→强烈抑制Na+ 、K+-ATP酶→ 胞内Na+、 Ca2+↑↑, K+↓↓→心肌细胞自律 性↑、传导性↓→心律失常
Purpose of treating CHF
传统目标:仅限于缓解症状,改善 血流动力学变化 现代目标:除上述目标外,还应能 防止并逆转心室肥厚,延长患者生 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死 亡率和改善预后。
Acting points of the drugs 加强心肌收缩力: 即正性肌力作用药(positive inotropic drugs):强心苷 、非强心苷 类的正性肌力作用药 扩血管及逆转心肌肥厚: 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ACEI) 降低前后负荷: 扩血管药、利尿药
2. 某些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通过抑制房室传导,使 较多冲动不能穿透房室结到达心室 而隐匿在房室结中,减少心室频率 心房扑动:通过缩短不应期,使房 扑转为房颤,然后再发挥治疗房颤 的作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已少用。
[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s
心脏毒性反应: –过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最 早见常见。与心肌细胞内失K+有 关 –过缓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 缓(<60bpm)、房室传导阻滞。 胃肠道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眩晕、头痛、疲倦 、失眠、色视障碍(黄视症、绿视 症、复视等,应停药)。
是一类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 主要来源于植物 玄参科、夹竹桃科植物 紫花洋地黄,毛花洋地黄 药物有洋地黄毒苷(digitoxin) 地高辛(digoxin) 去乙酰毛花苷 ( Deolanoside,又名西地兰) 毒毛花苷K(strophantin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