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_百度文.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_百度文.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教育学专业适用
教学大纲(简纲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学时 60学分 3 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实验心理学
适用专业:心理学、教育学
辅助教材: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2003年
吴庆麟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邵瑞珍主编,皮连生、吴庆麟副主编, 《教育心理学》 , 1997年。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课程是高校心理学系、教育学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理论课, 是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的基本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认知领域、运动技能领域、态度和品德领域的学习规律,理解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理解影响学习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能够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 并针对影响学习的不同因素,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举措。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学习概论(6课时
能指出加涅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维特罗克生成学习模型和梅耶学习过程模型的特点, 在比较差异的基础上, 归纳出他们所强调的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 能说出加涅的八类学习和五种学习的名称, 并能指出这两个分类所依据的标准; 能根据本章的定义按学习的类型对给予的各种学习现象进行分类; 能根据学习结果分
类标准, 对给予的各种学习现象作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分类; 能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对早期学习研究的基本范型的贡献与不足作出适当的评价。

2.广义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0课时
能用实例对广义知识学习阶段分类模型加以解释; 能对提供的简单句子画出其命题网络图; 能举例说明四种同化学习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应用实例指出本章所介绍的三种基本学习策略的区别及其应用。

3.程序性知识的学习(8课时
能对所提供的简单技能写出其产生式规则; 能对所提供的学习或教学实例, 作出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或认知策略的划分; 能用自己的话概述辨别技能、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技能形成的过程与主要条件; 能根据概念和规则学习的原理从事概念和规则的教学设计; 能举例说明策略性知识学习的过程、特点和条件。

4.运动技能的学习(4课时
能指出运动技能与一般认知能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能用自己熟悉的例子说明熟悉操作的特征及其心理机制; 能用实例说明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并能对教材中引述的
关于运动技能保持的实验与解释作出适当评价; 倘若要你指导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会一套你熟悉的体操或解放军的队列操练, 能知道应选用本章学到的哪些原理; 了解能力倾向测验的各个项目的内容。

5.态度和品德的学习(4课时
能根据态度的性质, 指明其与认知学习和运动技能学习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明态度学习对学生认知学习的意义; 能够说明态度学习在品德培养中的地位; 能够用实例说明品德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对品德的培养的意义; 能就学校教育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态度和优良品德的具体方法提出适当建议,并能说明其心理学依据。

6.认知结构与迁移(8课时
能根据迁移实验的基本模式, 进行学习迁移实验设计; 能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
观点, 对本章所介绍的五种迁移传统理论的优缺点进行适当评价;能说明迁移理论
中的相同要素说、概括说、认知结构说、产生式说的主要观点及其实验依据; 能
应用实例分别说明现代三种迁移理论的教学含义。

7.认知发展与个别差异(6课时
能区分认知发展与学习准备之间的异同;能对皮亚杰、布鲁纳关于认知发展阶
段划分, 以及凯斯的认知发展观的异同作适当比较分析; 能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各阶
段的特点提出改进学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合理建议; 能陈述与学习有关的几种学习风格及其主要特征, 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 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了解智力的一般概念以及发展智力与掌握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了解智力差异与学业成绩及教学处理的关系, 并能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提出改进教学的合理建议。

8.学习中的动机因素(6课时
能对两种范式下 (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能用
实例说明动机作用的性质及课堂成就动机的组成; 尝试对某一动机行为或现象的产生式表征予以说明,并据此提供可能的训练方法。

9.教学方法与媒介(4课时
了解两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并能结合自身的学习或教学经验作出恰当的评价;
了解媒介的定义、媒介分类依据、各种媒介的特点以及影响媒介选择的因素, 并
能在实践中正确选择与运用媒介; 了解三种关于教材组织或结构的观点的理论依据, 并能根据这些理论对某一教材作出中肯的评价;了解“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先行组织者”的模式设计一堂课;了解各种个别化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并能对它们作出适当的评价。

10.学习中的集体与社会因素(4课时
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的不同领导作风, 学生间不同的相互作用, 以及竞争与合作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哪些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能够分析造成学生遵从同辈群体准则的原因, 并能指出这种现象在教育上的含义; 能够指出造成男女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动机、学业成就的差异的原因; 能够陈述作为一名好教师务必具备的心理特征, 并说明这些特征与其事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实习的基本要求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 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习, 能够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设计教学, 如分别设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能够针对影响学习的某些因素,撰写教学案例并加以分析。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
2.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分析实际教学过程的利弊得失,培养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3.不同知识类型和学习类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培养实际教学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