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股骨头严重变形等疾患的常用方法,其疗效的好坏,除与手术技术有关外,还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密切相关。
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护理技能,强调身心的全面护理,重视病人的主动参与,确保手术效果。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就是利用手术的方法用人工的“股骨头”代替坏死失去功能的股骨头。
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而其他治疗方法无效者。
股骨头置换的优点很多,如关节活动好、下床早、并发症少等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松动、脱位和假体柄折断。
并发症的处理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概述]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从而造成了骨的活性成分(包括骨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及脂肪细胞等)死亡为主要改变的病理过程。
由于其病因复杂,发展到一定阶段可造成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受损,治疗上也较困难。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随着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日趋增高。
老年人股骨上端的松质骨脆而疏松,既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
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两个主要问题。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手段。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应症:岁以上的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移位明显,愈合有困难。
2.股骨颈头下型粉碎性骨折。
3.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股骨颈已被吸收。
4.不能配合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病人,如偏瘫,帕金森氏病或精神病人。
5.成人特发性或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范围大,而髋臼损伤不重,用其它手术又不能修复。
6.不应行刮除植骨术的股骨颈良性肿瘤。
7.股骨颈原发性或转移的恶性肿瘤或致病理性骨折,为减轻病人痛苦,可以手术置换。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禁忌症:1.年老体弱,有严重心、肺疾患,2.严重糖尿病病人。
3.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骨髓炎。
4.髋关节结核。
5.髋臼破坏严重或髋臼明显退变者。
一、术前护理老年人受伤以后,常担心骨折是否完全愈合,能不能生活自理,家庭经济问题等.护士首先要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先患者介绍有关本疾病的知识,分管护士.主治医生及住院环境.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术后取得的效果、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中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有利于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便于术后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
以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一)、术前心理护理1、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人,均是老年及久病体弱者,病人思想顾虑较多,应深人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耐心的讲解人工假体的构造、性能及其治疗特点、使用年限、陈述利弊,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2、利用各种机会与病人进行思想交流,同时了解其家庭关系、生活情况等,帮助患者解决其各种实际困难,以解除其思想顾虑。
3、由于此类手术的病人,恢复时间较长,费用相对较高,给病人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要让其家属对本病有一定的认识,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治疗护理。
4、术后由于患者处强迫体位,手术的痛苦再加上疾病尚未痊愈,有的病人出现暴躁易怒,有的病人表现抑郁低沉,因此要耐心听取病人诉说,对其给予同情和尊重,同时把握病人心理症结,如有的病人担心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是否成功,生活能否自理等,所以要恰如其分,又要实事求是给以心理疏导,同时,可以介绍一些同疾病做抗争的事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共同达到手术目的,使病人早日康复。
(二)、术前饮食护理1、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大多长期卧床,脾胃功能弱,应合理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含钙和胶质的丰富食物,以增强体质。
同时应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2、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应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要少食多餐,保证热量供应,避免暴饮爆食增加心脏负担。
3、对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应忌食生冷。
4、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严格进行饮食管理,根据生理需要,确定饮食总热量和营养成分,进餐定食定量,以控制血糖。
(三)、术前护理主要训练患者:1、在床上抬臀及使用便器,让病人在床上大小便,以避免术后出现体位性的尿潴留、便秘。
2、患肢肌肉及关节活动。
护士应指导病人做屈伸踝关节和足趾关节活动,做大腿及臀部肌肉收缩训练,这样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防止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
3、指导病人学会床上做扩胸运动和深呼吸与咳痰,以增加肺活量,避免术后发生坠积性肺炎。
4、使用助步器。
术后一般要使用双腋杖,先得保持立位平衡,再迈步,腋杖与健肢交替行走,患肢不负重或部分负重。
使用单拐时,拐杖应握在健侧,拐杖要靠手使劲。
(四)、术前检查术前做全面理化检查。
术前1周停用阿斯匹林,以减少术中出血;术前3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当晚服安眠药以减轻紧张感,保障充足睡眠;手术当日禁食、禁水,以防呕吐。
术前6一12h去除骨牵引,备皮(范围:上平脐,下至大腿上1/3,前至对侧腋前线,后至棘突连线。
)要彻底、干净。
术晨行无菌导尿术、清洁灌肠。
术前1h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术前遵医嘱予抗菌素。
备血200—400ml。
严格术区皮肤准备,如出现皮肤有潜在性感染灶,应推迟手术时间。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术后接回病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行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吸氧,观察血氧饱和度。
6小时内按硬膜外麻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6小时后仍需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协同处理。
2、体位:术后取平卧位,患肢成外展30度中立位,患肢足部抬高20度角,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患肢制动,患侧穿“丁字鞋”,两大腿间放一软枕头,以保持患肢有效外展30度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避免股骨头脱出。
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肢血运、感觉情况,如出现皮肤颜色改变,趾端温度低,足背动脉搏动微弱,感觉麻木时,应考虑术中有神经血管损伤或牵引不当引起,应及时处理。
3.预防切口感染: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有渗出时及时报告医师更换,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其伤口周围肿胀伴有高热,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遵医嘱合理安排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4、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通畅是降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病人在搬动过程中,要有专人看护,以防脱落。
每隔2小时要观察1次,防止引流管折压阻塞,一旦阻塞,及时用50ml针筒抽吸。
不主张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免增加逆行感染率。
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引流管保持48——72小时拔除。
引流管需24小时引流量低于60ml。
5、基础护理:由于术后卧床时间长,各种活动受限,病人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要做到:(1)、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定时按摩受压部位,按时更换体位。
有条件时使用气垫。
(2)、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咳嗽,并给予拍背、超声雾化吸入。
(3)、指导病人多饮水,定时排尿,避免尿潴留。
6、饮食:术后护理多数病人年龄大、体质差、手术时间长,因此,在手术6小时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必要时,静脉点滴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等。
治疗期间禁酒,同时注意补钙。
如:甲鱼、乌鸡、动物肝、虾皮、排骨汤、瘦肉鸡蛋等。
多吃青菜、香蕉、蜂蜜,多饮水,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7.二便护理:(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每日数次按摩腹部。
(4)、有便秘倾向者可口服蜂蜜,排便困难时可给予缓泻剂或肛注开塞露。
8、功能锻炼:是老年人骨折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术后第一天患者可主动活动双上肢,扩胸,深呼吸等。
患肢被动锻炼,如腿部肌肉按摩,膝踝关节被动活动等。
术后2-3天,协助指导患肢进行股四头肌等长和等张舒缩锻炼,加强膝踝关节活动,每日4次,每次15分钟。
锻炼过程中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术后一周,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洗脸、梳头、刷牙、进食,加强患肢、臀部肌群锻炼。
预防血栓性静脉炎,防止肌肉萎缩;两周后可自主活动髌关节,但在抬臀时,应将整个髋关节托起,不可牵拉抬高患肢,以免人工股骨头脱出。
4周后可持拐下床.不负重活动。
病人出院后半年内扶拐行走,不要用力下蹲或蹲得过低,避免髋关节过度活动,预防人工股骨头脱出,定时复查。
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1、严格骨科3天备皮法,绝对无皮肤划痕。
2、术前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3、患侧臀部不作肌肉注射。
4、控制潜在感染,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至正常后方可手术。
5、积极治疗体内原发感染,待感染完全控制后方可手术。
6、术前作好房间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7、术后创腔内持续负压引流管要妥善固定,慎防滑脱,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排出创腔内的渗血、渗液,以防内源性感染及逆行感染。
四、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一)熟知脱位的易发因素,并采取积极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是防止髋关节脱位的关键。
1、术前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指导患者合理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保证手术后足够的肌肉张力,降低脱位的发生率。
2、术后正确搬运。
患者术后回病房最好3—4人搬运,分别托起患者的头、颈、躯干、下肢,同时用力将患者平放于床上,搬运时注意患髋的保护,以防假体滑脱。
3、患肢制动。
术后患者取仰卧位,保持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或外展内旋位(外展30度内旋15度),不要过早进行直立活动,禁止患侧卧位,对术后关节不稳定者,适当延长制动时间。
4、及时应用镇痛药物,以防疼痛肌痉挛致关节脱位。
5、术后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
6、预防伤口感染也是防止脱位造成手术失败的重要措施。
7、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保护置换假体,在日常活动中选择适度运动,避免奔跑、跳跃、暴力和外伤。
(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发生患髋疼痛率较高,文献报道为%至46%。
早期预防措施:1、对陈旧性患者应重视骨折后至术前这一时期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确保术前肌力强度。
2、无论新鲜或陈旧骨折术后均要早期合理功能锻炼。
3、指导患者早期术后离床活动,待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愈合,髋关节已相对稳定后即可扶拐下床活动,时间以3周为宜。
4、指导患者术后不宜过早负重,一般术后4—6周待复查X线片后遵医嘱弃拐行走。
远期预防措施:远期疼痛预防应重视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使用和加强置换关节的保护。
(1)、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持扛重物。
(2)、避免剧烈运动和患肢单腿直立。
(3)、尽可能不做下蹲运动和盘腿运动。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较大,一般在%—%之间。
差异较大,一般在%—%之间。
1、足踝的主动、被动环转运动:20次/分钟,2分钟/次,1次/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