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

3、企业实践一个月证明材料。
组长(迎评办提供教师、企业名单)
3、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证明。
1、上级表彰文件;2、证书。
党政办、 组长
4、每学期为青年教师开展校本培训2次。
1、2012年9月-2013年6月两学期青年教师参加校本培训计划表;
2、图片。
组长(迎评办提供教师名单)
5、学校该专业“双师型”教师达83%。
引进或培训的证明。
3、专业带头人的职称证书,资格证书。
专业带头人的职称证书、资格证书。
4、学术成果证明等资料。
学术成果证明等。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和协议。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引进和培养方案。
5
1
2、引进或培训的证明。
引进或培训的证明。(2人“双师型”)
3、专业带头人的职称证书,资格证书。
组长
3.完善内部管理
《教学督导工作办法》、《教学检查实施细则》、《听课管理件。
1、《教学督导工作办法》;2、《教学检查实施细则》;
3、《听课管理实施办法》;
4、《实践教学管理规程》;
5、《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教务处
5
1
4.改革评价模式
1、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相关资料。
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
建设负责人
邓 刚
建设内容
完成时间:2013年6月
佐证材料
责任人(待落实)
资金分配(万元)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组长
11
3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1、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名单。
成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文件,成员名单和聘书等。
组长
8
3
2、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3、专业建设委员会有关专业建设活动资料。
1、会议记录等;2、图片。
4、专业建设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校企顶岗实习协议,校外实训基地协议。
校企顶岗实习协议(15家),校外实训基地协议(5家)。
招就办
1+5(省市地方财政投入)
0.5+2.3
2、学生校外实践情况统计表、实习手册等。
1、学生校外实践情况统计表;(2010级)2、实习手册等。
组长
3、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98%。
1、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2010级)
2+1.26
2、冠名班级相关材料。
1、冠名班级授牌照片;(“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2、冠名班级录用学生名单;(2012级)
3、企业奖学金发放表;
4、相关图片等。
4.开展职业培训
1、培训协议。
与“赛维”等企业签订合作培训协议。(新余电子企业2家以上)
培训处
4
1
2、培训名单、职业资格鉴定等相关材料。
培训人员名单800人。(2012年7月-2013年6年、含企业人员与社会人员等)(培训的工种有农村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家电维修等)
小计
183
其中实验实训设备费用小计
31(0)
其中师资培训进修费用小计
16(6)
骨干教师的职称证书、资格证书。
4、学术成果证明等资料。
学术成果证明等。
3.教学团队建设
1、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迎评办
16
7.2
2、参加各种培训证明,每位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不少于1个月。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名单;
2、2012年9月-2013年6月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计划表;(含有企业名单)
组长(迎评办提供教师、企业名单)
20
5
2、指导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的资料。
1、校内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安排表、教案;(5人左右)
2、校外顶岗实习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安排表、教案;(5人左右)
3、图片(校内、校外)。
3、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20人)(个人相关信息、企业名称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2、人事和绩效工资分配管理制度;
3、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制度;
4、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制度;
5、兼职教师引进、培养、管理和考核制度;
6、教师职称评聘和学历提高管理制度。
迎评办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兼职教师聘书或协议。
1、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聘书或协议;(10人左右)
2、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汇总表。
1、上级表彰文件;2、证书。
党政办、组长
2.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建设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等。
1、课程建设活动计划;2、活动记录;3、照片等。
组长
50
6.6(共享)+12(平)+3
2、学习专业领域课程体系标准。
1、会议记录;2、学习笔记等。
3、制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方案。
制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方案。
4、编写《Multisim10电子仿真》、《PLC仿真实训》等2套特色校本教材、学习软件,建成教学资源网络平台。
1、编写《Multisim10电子仿真》、《PLC仿真实训》等2套特色校本教材;
2、共享学习软件、教学资源网络平台。
迎评办
5、课程建设相关研究论文或经验总结。
课程建设相关研究论文或经验总结。(2篇以上)
2、毕业生顶岗实习安排表;(表中含有实习人数/总人数比例)
3、学生顶岗实习记录。
3.完善企业冠名教学班级建设
1、丰富“订单式”教学培养内涵,完善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计划和方案。
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组长
10+5(行业投入)
3、电子实训中心仪器清单和图片。
4、改建电子产品装配生产车间。
1、改建方案;2、采购清单;3、图片。
5、新建员工培训车间。
1、建设方案;2、采购清单;3、图片。
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引进和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引进和培养方案。(1人“双师型”)
组长
4
1
2、引进或培训的证明。
迎评办
6.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完善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组长、总务处
20+5(学校自筹)
5+2.4
2、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协议。
校企共建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协议。
3、引入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共建学校电子实训中心。
1、照片;(要有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名称命名实训中心)2、实训安排表;
3、毕业生双证书率达到93%。
1、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和行业资格认定名册统计表;(2010级、获取率比例、证书号)
2、证书。
组长
4、制定项目化、分层次教学改革方案。
制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化、分层次教学改革方案。
5、学生兴趣小组名单。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兴趣小组名单。
6、学生参加省市技能竞赛成绩统计资料。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双师型”教师汇总表;(含比例、证书号)
2、证书。
6、建立教师引进、培训、考核、评价制度,人事和绩效工资分配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制度,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制度,兼职教师引进、培养、管理和考核制度,教师职称评聘和学历提高管理制度。
1、教师引进、培训、考核、评价制度;(4个制度)
建立和完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任务书为载体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组长
4
1
2、推进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建立弹性学分制。
弹性学分制实施方案等。
5.加强信息化管理
1、新建1个多媒体教室。
1、建设方案;2、采购清单;3、图片。
组长、总务处
10
2
2、建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体系。
共享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