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 增加工程项目特性表
突出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总投资、建设期、工程占地。
(2) 增加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介绍
如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时序、土石方及砂石料开挖场地、运输、堆存方式。
(3) 土石方平衡
不能简单用“挖方-填方=弃方或借方”的方法计算平衡,要考虑挖填方的施工时段、材料质量、标段划分、运距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提出平衡方案。
(4) 主体工程比选方案的水土保持评价
用扰动面积、土石方量、损坏植被面积、水土流失量及危害、工程投资等指标评价各比选方案(线路方案、场址方案),提出水土保持推荐方案。
(5) 项目区自然概况应突出重点
①项目占地中各种地貌类型面积(如山区、丘陵区、平原区等),线路工程应分里程表述。
不良地质区段应予说明。
②气象水文特点应突出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反映降雨强度的一定频率的6小时或12小时最大降雨、年均风速、大风日数:年均气温、吸端气温、最高和最低月均气温、无霜期、≥10℃的积温;临河及低洼场地建设项目应说明场地高程、与洪水位关系。
⑧植被突出植被类型、主要群落结构、植被覆盖率。
④生态用水的来源和保证率。
(6) 水土流失现状
通过现场调查,参考区域最新公告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用表格说明项目区各级侵蚀强度的面积、所占比例。
①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最好用当地实测成果和已有的科研成果,或用当地水文水保资料;在当地做过侵蚀因子研究的地区,可用流失方程式测算。
②说明本项目区所属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及水土流失容许值(200、 500、1000t/km2.a)。
(7) 社会经济
调查项目区或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不能用过大范围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