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靖边县概况

靖边县概况

靖边县概况: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

全县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辖13个乡、9个镇、1个国营农场,215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31.5万,其中农业人口26.7万。

靖边史称“夏州”、“朔方”,明太祖年间(1373年)设“靖边卫”,清雍正九年(1731年)设靖边县。

公元418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在今靖边县红墩界镇),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都城遗址,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靖边县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转战陕北时曾在靖边生活战斗了65个日夜,目前革命旧居依然保存完好。

靖边资源富集,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岩盐等。

煤、油、气、盐四大资源同时在一个县境内富集,全国独一无二、世界罕见。

其中石油储量约在3亿吨以上;天然气探明储量为4666亿立方米;煤炭已探明储量达35亿吨以上,总储量预测在150-200亿吨;全县有近80%的面积含岩盐,预计岩盐储量在1500-2000亿吨。

目前,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已经开工,最终将建成投资过千亿、产值过千亿、甲醇年产量过千万吨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

靖边土特产品丰富,大漠蔬菜、陕北白绒山羊、马铃薯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靖边交通便利,青银、包茂两条高速公路在县城交汇,穿越我县的太中银铁路预计201O年内投入试运营。

我县正形成承东启西、联南通北、通江达海的大交通格局,成为连通华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此外,靖边至延安、榆林机场只需1小时,到银川机场只需2小时,三座机场拉近了靖边与世界的距离。

靖边已连续六年被评为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连续七年跨入西部经济百强县行列,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2008年度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位居第93位。

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0.7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2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31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居陕西省十强县第3位,西部百强县第7位,全国百强县第95位。

享有中国“科威特”之誉的靖边,以丰富的资源而驰名中外。

改革开放以来,靖边依托资源优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按照统筹产业发展、统筹移民搬迁和统筹重点镇建设的“三统筹”思路,围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加快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与示范点14个,其中小城镇建设2个、现代农业服务基地2个、移民示范点2个、产业示范点8个。

“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9%,2010年是“十五”末的2.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40亿元,年均递增24.8%,2010年是“十五”末的3倍;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40.2%,2010年是“十五”末的5.4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1%,2010年是“十五”末的3.9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22.1%,2010年是“十五”末的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27%,2010年比“十五”末增加14733元,增长2.3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32.8%,2010年比“十五”末增加5757元,增长3.1倍。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五年均位居陕西省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2008年起,连续两年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2009年位居第95位。

依托能化园区建设,积极推进资源的深度转化。

能化园区累计完成投资30多亿元,全面完成了石化大道、迎宾大道等5条主干道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园区的基础框架已经成型。

180万吨甲醇项目已完成五套装置设备订购工作,盐化工、煤电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依托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创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园区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引进企业22家,其中4家建成投产。

全县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2010年实现增加值40.9亿元,占GDP总量的17%,较“十五”末提高14.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五年累计签约项目50多个,签约资金达到500多亿元。

依托新能源开发利用,光电和风电产业成为靖边发展的新亮点。

靖边太阳能光伏产业示范园区于去年5月开园开工,陕光伏一期10兆瓦太阳能组建安装工作已经完成。

陕西省第一个风电项目山东鲁能4.8万千瓦风力发电已并网运行,国电等其他5个风电项目全面开工。

依托资源开发,骨干支柱产业不断增强。

2010年全县生产原油达到338.4万吨,其中地方原油达到88.7万吨,是“十五”末的1.4倍;加工地方原油261万吨,是“十五”末的2.1倍;五年累计生产天然气139.1亿立方米。

煤炭资源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完钻普查井62口、详查井129口。

2010年,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克服金融危机、物价上涨等不利影响,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39亿元,增长1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42亿元,增长33.5%;完成财政总收入56.2亿元,增长3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01亿元,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38亿元,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32元,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99元,增长26%。

同时,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节能减排等各项社会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我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

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

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

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

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

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

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

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

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

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

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

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

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

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

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

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

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

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

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