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铁工钢轨气压焊焊接作业标准

成铁工钢轨气压焊焊接作业标准

成铁工【2008】576号附件:成都铁路局现场钢轨气压焊、铝热焊接及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标准(试行)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移动式气压焊接、铝热焊接方法,在现场对50Kg/m 、60Kg/m钢轨进行接头焊接作业。

适用于50Kg/m 、60Kg/m钢轨移动式气压焊、闪光焊、铝热焊新焊焊缝(以下简称新焊焊缝)和在役钢轨接头焊缝(以下简称在役焊缝)的超声波探伤作业。

2.引用标准TB/T1632.1 -2005 钢轨焊接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TB/T1632.2 -2005 钢轨焊接第二部分:闪光焊接TB/T1632.3 -2005 钢轨焊接第三部分:铝热焊接TB/T1632.4 -2005 钢轨焊接第四部分:气压焊接TB/T2658.21-2007 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JB/T10061-1999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JB/T10062-1999 超声波探伤用探头测试方法TB/T2634-1995 钢轨超声波探伤探头技术条件3.移动式气压焊作业标准3.1作业人员3.1.1钢轨焊接工必须经过培训,理论与实作技能考试合格,取得相应证书。

3.1.2防护人员 4名3.1.3控制箱操作、油泵操作、压接机操作、摆火操作、焊接看火操作人员各1名3.1.4焊前打磨人员 1名3.1.5焊后打磨人员 1名3.1.6探伤人员 2名3.1.7铺助人员 18-22名3.2主要设备(每个焊轨工班配置数)3.2.1移动式钢轨气压焊接机 2台3.2.2移动式钢轨气压焊加热器 4套3.2.3移动式钢轨气压焊气体控制箱 2台3.2.4移动式钢轨气压焊钢轨端面打磨机 4台3.2.5移动式钢轨气压焊拉轨器(行程≥500mm)1台以上焊接设备应符合TB/T2622.1~5-1995标准。

3.2.6 三相发电机组 8-10kw、 5kw 各 1台3.2.7 钢轨锯轨机 2台3.2.8 油泵 2台3.2.9 直轨器 2台3.2.10 仿型打磨机 2台3.2.11 冷却水泵 4台3.2.12 其它铺助工具3.3工艺流程准备作业拉轨锯轨配轨端面处理对轨压接机定位安装加热器点火焊接推瘤正火矫直及打磨质量验收施工现场清理。

3.4作业条件3.4.1在雨、雪、雾、天气和风力大于5级情况下禁止焊接作业,气温在5-0℃时,应采取相应的铺助保温措施,方可作业。

3.4.2在隧道及夜间焊接作业时应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

3.5作业程序和技术要求3.6重点要求3.6.1焊接作业点附近不应有挥发性气体、易燃、易爆物品等。

3.6.2压接机应平稳骑放在待焊轨上,焊缝居中定位,打紧压接机楔块,使两轨顶面平直。

如两钢轨高低差较大时,可用垫片调整至<0.5mm后拧紧压接机紧固螺栓,严禁焊头位置下凹。

3.6.3点火时,先将氧气开至额定量的1/3,再开启乙炔气阀门,氧气量要渐渐由小到大,最后开足到额定量,停顿2-3秒后,采用割炬或明火投掷爆鸣方法进行点火。

3.6.4焊接结束后,应尽快撤除加热器,安装推瘤机推瘤,推瘤的最佳温度为:900-1200℃。

3.6.5焊头冷却到500℃以下时方能开始正火,采用焊接加热器正火,加热宽度以焊缝为中心,两边各30mm±10mm,正火温度控制在850-900℃范围内,息火后使焊缝自然冷却。

3.6.6焊头打磨使用仿型打磨机打磨,打磨(精整)后的外观质量应符合TB/T1632.1-2005技术要求。

外形精整的长度不应超过焊缝中心线两侧各450mm长度。

外形精整不应使焊头或钢轨产生任何机械损伤。

不应使用外形打磨的方法纠正超标的平直度偏差和超标的接头错边。

轨底角边缘各35mm范围内,采用手提砂轮机沿钢轨纵向进行打磨。

轨底底面打磨应使用轨底打磨支架,并配备反光镜检查,防止磨亏。

3.6.7焊缝轨面精磨后,不允许低凹,用1m直尺测量中间拱度不大于0.4mm;焊缝作用边应平直,误差不得超过0.2mm;轨底部焊缝不允许凹陷,凸出轨底底面不得大于1.0mm。

焊缝两侧各100mm 范围内,不得有明显压痕、划痕及擦伤缺陷。

3.6.8焊缝应进行外观和探伤全面检查,若发现不良焊头,应及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7作业安全3.7.1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规定,在线路上焊接钢轨,必须封锁时间施工,并按规定设置防护。

3.7.2在复线间、站内两线间或砟肩上等线下焊接时,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和防护人员,配齐防护用品,确保作业安全。

3.7.3线下焊接作业时,应预先了解列车运行情况,两车交会地点应停止焊接作业,焊接工具及设备不得侵入限界。

3.7.4操作人员上岗前应充分休息,作业中,要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时精力集中,听从指挥,严禁违章作业。

3.7.5氧气、乙炔气管路应做标记加以区别,混合气管路不宜过长。

3.7.6加热器应备有足够的冷却循环水,水温不应超过50℃,超过时要及时换水,加热器循环水管不能接反,水管不宜过长。

4.铝热焊作业标准4.1作业人员4.1.1铝热焊焊接从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双证上岗。

4.1.2每个铝热焊作业班组应不少于2名持证人员。

4.1.3、防护人员4名,辅助用工8-10名。

4.2主要设备:(每个铝热焊班组应配设备)4.2.1 A型对正架 1套4.2.2轨底式对正架 1套4.2.3推瘤机 1套4.2.4仿型打磨机 1套4.2.5拉轨器 1套4.2.6发电机组5 kw 1台4.2.7模具 2套4.2.8角磨机 2台4.2.9内燃锯轨机 2台4.2.10预热枪、支架、氧气调压表、丙烷调压表 1套4.3工艺流程准备工作轨道准备工作待焊轨准备轨缝设置及对轨作业水平对正作业倾斜度调整砂模装预热作业焊剂准备浇铸应时间拆模作业推瘤作业热打磨作业冷打磨作业4.4作业条件4.4.1在雨、雪、雾天气和气温低于0℃时,禁止现场钢轨焊接作业。

4.4.2当气温在5-0℃焊接时,必须在安装砂模具前,对焊缝两侧各1米范围内钢轨进行加热处理至37℃,确保焊接质量。

4.4.3在隧道及夜间施工时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4.5作业程序和技术要求4.6重点要求4.6.1检查被焊钢轨轨型及材料品质是否符合要求。

4.6.2钢轨纵向对直测量:用一米焊工直尺在轨头内侧作用边轨面下16mm处测量,两钢轨应与直尺密贴。

当被焊轨头宽度有误差时,差值为1mm时可采取工艺对中、对直,如果差值达1-3mm时,应以内侧作用边为基准对直。

4.6.3 钢轨的扭曲矫正:调整对正架的螺钉以矫正钢轨的扭曲,使轨顶面、轨头内侧作用边、轨腰和轨底同时对齐。

若钢轨轨腰厚度与轨底宽度有误差时,则应对称设置。

4.6.4封锁后,将轨端两侧3根轨枕上的扣件松开,拆掉轨枕上的垫板,放入A型对正架或轨底式对正架,按照工艺要求用1米直尺和塞尺进行尖点的设置、水平的对正和倾斜的调整,必要时可用斜铁进行辅助调节。

对正后用斜铁或斜木轻轻的塞入钢轨底部,以稳固钢轨,避免钢轨在随后的工作中发生移动。

4.6.5安装砂模具时,应将侧砂模在轨缝处进行磨合,减少砂模之间以及砂模和钢轨之间的间隙,将底板安装在轨缝居中,检查钢轨的对正和尖点值是否正确。

4.6.6封箱过程是关健,在操作时要特别留意,封箱完毕后,焊接负责人应该检查封箱是否达到要求,以确保焊接质量。

4.6.7调节预热支架使其在钢轨上居中,并保证预热器喷嘴与钢轨顶面距离40-50mm,喷嘴处出现蓝色焰芯为12-20mm左右。

把预热器放入砂模中迅速定位,微调火焰至火焰声音变化的临界点,开始计时,预热5-6分钟,同时将分流塞放于砂模外侧进行加热。

4.6.8浇注结束后拆模,并推掉顶部多余的砂模、清除两侧的砂模封箱泥。

6-7分半钟后开始推瘤。

严禁推瘤过早,如果提前进行推瘤,焊缝处可能产生微细裂纹,导致焊缝伤损,影响焊接质量。

4.6.9在低温情况下焊接时,推瘤后应立即用保温罩对焊头进行保温,保温时间为10分钟以上,然后再进行热打磨。

1小时后开始精整打磨。

4.6.10在焊接施工前,应准备一根6m以上的短轨备用,一旦焊接失败后,立即进行临时处理,确保开通线路和安全。

4.7作业安全4.7.1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规定,在线路上焊接钢轨,必须封锁时间施工,并按规定设置防护。

4.7.2在复线间、站内两线间或砟肩上等线下焊接时,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和防护人员,配齐防护用品,确保作业安全。

4.7.3线下焊接作业时,应预先了解列车运行情况,两车交会地点应停止焊接作业,焊接工具及设备不得侵入限界。

4.7.4作业人员应按规定配戴防护用品,明确分工,熟悉各环节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4.7.5在车站道岔焊接时,未经防护人员同意不得点火施焊。

4.7.6在打浇铸棒时,应用力适当,防止铁块飞出伤人。

4.7.7为了避免意外事故,严禁将废弃物扔进水里,废渣盘中应铺垫干燥的沙子,如果沙子的水分过大时,多余的铁水流入渣盘时,会发生沸腾极不安全。

4.7.8铝热焊焊接过程中,因砂箱开裂或封箱砂封闭不严,会发生钢水泄漏现象(跑铁)。

为防止泄漏,焊工在点燃焊剂后,应手持“堵漏棒”站在一旁,密切注意浇注全过程,一旦“跑铁”,立即用“堵漏棒”封堵。

如钢水无法堵住时,应立即离开焊接现场,避免人员受伤。

铝热焊现场焊接技术记录记录人:年月日铝热焊现场焊轨施工记录单位_________记录卡编号______记录人:年月日5.钢轨焊缝超声波作业标准5.1探伤人员焊缝探伤作业人员必须持有铁道部门无损检测Ⅱ级及以上资格证书,并了解钢轨焊接工艺,熟悉钢轨焊缝伤损情况,掌握焊缝探伤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5.2探伤设备5.2.1焊缝超声波探伤仪应符合JB/T10061-1999标准规定。

5.2.2 探头应符合JB/T10062-1999标准规定。

5.2.2.1直探头:2.5P 20-D5.2.2.2斜探头:2.5P 12×12 K0.6、 K0.8 、K1、 K1.5、 K25.2.2.3短前沿斜探头:2.5P 8×12 K2.5斜探头角度误差:≤0.5°为满足单探头探伤灵敏度,要求探伤仪配用的斜探头在CSK-1A(IIW)试块上R=100反射波高度为垂直刻度50%时,灵敏度余量≥64dB。

5.2.3 试块5.2.3.1 CSK-1A(IIW) 标准试块5.2.3.2 50、60Kg/m钢轨对比试块5.2.3.3 GHT-1、GHT-5对比试块5.3.耦合剂油脂5.4.工具铲刀、砂纸、300mm钢直尺等5.5基本要求5.5.1采用单探头和双探头两种方法对焊缝进行扫查。

5.5.2铝热焊焊缝扫查应遍及焊缝全宽度(焊缝宽度超过40mm的轨底两侧除外)。

5.5.3新焊焊缝的探伤应在推瘤和打磨以后进行,焊缝处温度应冷却至40℃以下,探测面不应有焊渣、焊瘤或严重锈蚀等。

轨头踏面、轨头两侧,应打磨至钢轨原始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