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型气压焊钢轨焊接作业指导书

小型气压焊钢轨焊接作业指导书

小型气压焊钢轨焊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60kg/m钢轨小型气压焊焊接作业。

二、所需工器具
三、操作程序及要领
(一)准备工作
1、检查光电测温仪、乙炔气压表、氧气气压表的计量检定合格有效期。

2、检查所携带的工器具是否齐全、状态良好。

3、检查待焊钢轨类型及材质(包括U71Mn、U75V钢轨),并检查待焊钢轨外观情况(包括轨头、轨脚有无其他伤损)及长度。

4、检查线上两端焊口的钢轨类型及材质(包括U71Mn、U75V钢轨),并检查其外观情况(包括轨头、轨脚有无其他伤损),以及两端焊口间长度。

5、计算配臵、切锯、纵向串动待焊钢轨。

6、检查焊接机具、材料,按规定要求放臵、安装焊轨设备及材料。

(二)小型气压焊焊接钢轨作业
1、端面处理
(1)用垫木垫起待焊钢轨端头。

(2)清除钢轨表面污物。

(3)正确安装钢轨端面磨平机,磨平钢轨端面。

用锉刀走向应一致,并锉至无砂轮磨痕。

(4)用直角尺和塞尺检查端面质量。

(5)锉刀找平、找细、精修钢轨端面。

(6)钢轨端面如被污染,应重新处理。

(7)安装钢轨端面防护罩。

2、固定钢轨
(1)取下钢轨端面防护罩,将待焊钢轨纵向位移对位,使落两端面相距30~40mm。

在运营线路上直接进行焊接时,应封锁线路,在距焊接轨缝处一侧50m范围内,松开线路扣件,距焊接轨缝20m范围内保留直线,20m 以外起高或水平方向将线路钢轨拨弯,预留焊接顶锻量。

(2)用起道机将待焊钢轨抬起,在焊接轨缝两侧各600mm和10~1 5m 范围分别放短枕木,撒出起道机,对正钢轨,并用木楔木和特制道钉固定钢轨位臵。

采用对轨架对轨时,在焊接钵缝两侧lm和lOm处分别垫好500mm
长的短枕木,在短枕木上面安放对轨架。

(3)在距焊缝一侧20~30m处,目测焊接处钢轨方向、高低、将待焊钢轨轨缝两侧各20m范围拨直、对齐,调整钢轨位臵,并预留上拱度。

在道床碴肩上焊接时,则应拨离距线路钢轨轨头外侧800mm以上。

(4)将压接机安装在待焊钢轨上,焊接轨缝居中,打紧压接机楔块,拧紧压接机机座轨底螺栓。

(5)压接机安装后,开启电动油泵,对两待焊钢轨轨端进行预顶。

3、点火焊接
(1)检查氧气、乙炔气减压器,气路、水路、电路、油路应畅通,无泄漏。

(2)开启冷却水泵,供应冷却循环水。

(3)加热器试火,调整氧气、乙炔燃烧配合比(见附表)
,使加热器火焰为中性焰或弱碳化焰,并保持火焰稳定后熄火。

(4)将加热器安装在压接机上,使安放后的加热器与钢轨纵轴线保持垂直,挂好摆火钩,摆动摆火摇杆,将加热器推离焊接轨缝,先将氧气开至额定量的1/3,再开启乙炔气,阀门逐渐有小到大,最后氧气开足到额定量,待3~4秒钟后进行无烟点火(爆鸣点火)。

(5)点火后, 迅速将加热器移至焊接轨缝中心,由专人按《钢轨气压焊焊接工艺卡》要求做好记录,并以焊接轨缝为中心对称摆动。

摆动频率与摆动量按工芝参数执行。

(见附表)
采用“三段压力焊法”时,当焊接轨缝处钢轨表面加热区产生2~3mm 塑性凸起时,油泵减压至额定压力,加热器继续摆动加热。

(6)当焊接轨缝处钢轨表面加热已达到半熔化状态,出现了随火焰面移动的“镜面熔池”,开始施加顶锻压力。

顶锻压力、顶锻速度及顶锻量按工艺参数进行。

(见附表)
(7)当顶锻量达到工艺参数规定数值时,调整油泵压力,关闭流量控制箱的氧气和乙炔气。

4、焊缝除瘤
A.推刀除瘤
(1)安装推瘤刀架;
(2)放臵推瘤刀;
(3)加热器熄火后,将加热器推离焊瘤处,摘除加热器摆火挂钩,取下加热器;
(4)松开压接机油缸伸缩一端顶部固定螺栓,油泵换向,反向供油;(5)推除焊头,轨腰及轨底焊瘤;
(6)焊瘤推除后,油泵回油,收缩推瘤刀,清理推除物;
(7)卸下推瘤刀。

B.割炬除瘤
(1)用挡渣板保护压接机及油缸。

(2)点燃除瘤割炬,调整好割炬火焰,分别由钢轨顶部、轨腰、轨脚上表面及轨底底部进行除瘤。

除瘤割炬应采用低余量割炬;气割除瘤时,气割“风线”的方向必须与钢轨纵轴线相同;气割除瘤不得伤及钢轨母材,气割后焊缝的表面应光滑平整;采用割炬除瘤时可在压接机保压状态下进行。

(3)清除气割后的熔渣。

5、正火处理
(1)用钢轨测温仪测量焊缝表面温度。

(2)当焊缝表面温度自然冷却到正火工艺规定的起始温度时,在压接机上安装、点燃加热器,以焊缝为中心,左右均匀摆动,摆动频率和摆动量按工艺参数规定执行。

(见附表)
(3)测量焊缝表面正火温度,当达到工艺参数规定要求后,加热器熄火。

钢轨焊接接头正火起始温度不大于450℃,终了温度应按工艺参数要求执行。

(见附表)
6、整修焊缝
(1)钢轨焊缝在正火结束后,应及时调直。

(2)当钢轨焊接接头表面温度自然冷却到700℃时,用打磨机沿钢轨纵轴线方向打磨轨项轨面、侧面、轨顶面圆弧部分、以及焊缝两侧距轨底脚边缘上表面宽度为35mm的范围进行粗打磨。

(3)安装轨底打磨支架,用打磨机打磨焊缝钢轨底部,并辅以反光镜检查打磨质量。

(4)对焊缝钢轨顶面及两侧面进行精打磨。

(5)用lm直尺检查打磨质量。

(见附表)
7、焊缝探伤
(1)探伤仪在使用前,先用对比试样校准。

再进行基线校准和灵敏度测试,并检查仪器面板上旋钮、开关的工作状态、以及电源、探头线、插件的性能是否良好。

焊缝探伤时,焊缝表面温度应冷却至50℃
以下。

如浇水冷却,浇水前的焊缝表面温度不得高于250℃。

(2)对焊缝两侧钢轨顶面各250mm范围、轨底上表面150mm、及距两侧轨底角边缘各为35mm范围内除锈,用0#砂布磨出金属光泽。

(3)按TB/T2658—1995规定标准对焊缝轨头、轨腰、轨底角及轨底三角区进行全断面探伤检查,并按《钢轨气压焊焊接工艺卡》要求做好探伤记录。

四、质量控制
1、端面处理后钢轨端面应符合:
①端面不平误差不大于0.15mm。

②端面与钢轨纵轴线垂直误差不大于0.15mm。

③端面粗糙度Ra最大允许值为l2.5μm。

④距钢轨端部200mm范围内表面无任何油垢、锈蚀等污物。

2、固定钢轨时,以焊接轨缝为中心,用lm直尺检查两待焊钢轨顶面,其上拱度1~3mm,不的有低凹,钢轨内侧作用边应保持平直,误差不大于0.5mm。

如待焊钢轨有公差,高低误差则以钢轨顶面作用面对齐,轨头宽度则以钢轨内侧作用边对齐,轨底宽度误差则应对称布臵。

3、待焊钢轨如不及时焊接,则用清洁焊布将焊接处遮盖。

在安装压接机前,应用锉刀再次处理钢轨断面。

4、加热器点火时,应离开焊接轨缝,推至加热器构造摆动距离的远端进行。

焊接钢轨表面温度应加热均匀,不应出现局部熔化、过烧现象。

5、遇下列情况时应停止焊接,重新处理钢轨端面:
①加热器放炮、回火;
②点火已达2分钟,发现加热器未供冷却水;
③加热器摆放歪斜,加热火焰不均衡;
④因氧气、乙炔气中断而熄火;
⑤钢轨顶锻量不足5mm时,因故障而熄火。

6、应严格掌握钢轨表面加热温度在1350~1400℃时进行顶锻。

7、当钢轨顶锻量达到5mm及以上时,因故障中断焊接,可保持原顶锻力,待故障排除后,再继续加热顶锻。

8、钢轨焊接接头在正火前后的温度应使其自然冷却,严禁浇水冷却,并避免雨淋。

9、钢轨焊接接头在正火结束后,焊缝表面温度自然降至400℃以下时方准撤除对轨架或垫木。

10、钢轨焊接接头应纵向打磨,母材允许打磨量:钢轨顶面、内侧作用面,轨底宽度不得超过lmm,轨底脚不得超过0.5mm。

钢轨顶面和轨底底部焊缝两侧各lOOmm范围内不得有明显压痕、碰痕、划伤缺陷。

11、焊缝轨底底面打磨不得有凹陷,高出母材0~lmm,焊缝与母材圆顺,不得有棱角。

12、焊缝探伤检查判定有未焊透、过烧、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应切割重新焊接。

13、凡在线路外焊接的钢轨接头,须经探伤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上线路。

如在线路上直接焊接的钢轨接头,经探伤检查判定伤损时,必须先临时加固处理,再重新焊接处理。

14、作业人员与记录者应互相呼应、提醒,严格按《钢轨气压焊焊接工艺卡》要求做好记录,无漏记、错记,记录规范、字迹清晰。

五、安全措施
1、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工作衣、鞋、手套、防护眼镜、焊接面罩等。

2、做好班前人员分工和安排。

3、上道作业,应按规定办理动火证、施工要、销点手续。

4、钢轨切割、翻动、对位、固定时,现场负责人必须统一指挥,作业人员须服从命令、互相提醒。

5、焊接作业器具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摔砸、踩踏;并严格按要求放臵。

6、作业完毕转移时,应做到“工完料清”。

钢轨焊接主要工艺参数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
附件:钢轨气压焊焊接工艺卡
焊前端面测量
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接头测量及探伤
焊工签字:探伤工签字:检查人员签字:施工负责人:
分管领导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