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信息员培训班分析
怎样写好社情民意信息
当前社情民意不够高,建议一般化,没有深度, 缺乏新意。 问题准,但深度不够、内容空泛,没有亮点。建议 笼统,泛泛而谈。 反映的问题没有普遍性、突出性、倾向性。 反映的是局部性的问题,没有全局性意义。
※
※ ※
怎样写好社情民意信息
提供社情民意信息的重点
怎样写好社情民意信息
撰 写 信 息 的 几 个 要 素
四个勤于:①勤于学习;②勤于观察;③勤于思考;④勤于 动笔。 四个善于:①要善于从政治高度看待问题,有政治敏锐性;② 要善于以小见大描述问题,善于发掘和筛选;③要善于举一反 三发现问题;④要善于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来发现和研究 问题。 四个关注:①政策的盲点;②决策与实际的矛盾点;③决策在 基层落实中的症结点;④社会问题中的敏感点。
怎样写好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民意信息“十要报”
⑴、对中央和上级重大方针政策出台前后和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后,有代 表性人物的重要表态,或有独到见解的反映,要报。 ⑵、对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观点或有重要参 考的对策性思路,要报。 ⑶、对可能导致经济和政治生活严重紊乱的重大事件、举措、行为,要报。 ⑷、对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而尚未引起足够 重视或解决不力的,要报。 ⑸、对群众情绪发生普遍性变化,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性事件,即 便是处于苗头状态,要报。 ⑹、对机关干部中的不正之风,情节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报。 ⑺、对灾情严重,干部群众情绪动荡,需要上级采取紧急措施的,要报。 ⑻、民族、宗教工作中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要报。 ⑼、对本单位特殊群体(统战对象)发表的确有份量的评论,要报。 ⑽、对其他促进党政工作重要的意见、建议,要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平凉市崆峒区委员会
社情民意信息员培训班
2 0 1 0 . 5
内容摘要
◆ ◆
什么是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民意信息的特点; 怎样写好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民意信息收集与报送。
◆ ◆
什么是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民意信息的概念
社情民意信息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 各民主党派人士围绕国家大政方针、政治、 经济、文化和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 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向政府提出改 进的意见和建议,是政府领导部门了解情 况、作出决策的重要途径和依据。
怎样写好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民意信息的基本写作要求
写作上要把握的四条原则:
☆ 客观真实。坚持实事求是,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原汁 原味”地反映社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 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结合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积极反 映有价值的信息;突出难点,着重发现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难题 信息;突出热点,主动反映需领导了解的或领导需要了解的信 息。 ☆ 彰显特色。重视反映其他部门单位不易掌握、不易反映、 难以得到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见,尤其注意本部门单位的特殊 人物、少数人群在特殊时期,或在特殊环境的看法、意见等。 ☆ 快捷高效。收集和报送信息要反应灵敏,减少环节,力争 快速。
什么是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民意信息的种类
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10种:
时政表态类: ⊙表态:就重大时 事表明态度; ⊙热点关注:就突 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 提出看法; 工作报道类:
⊙报道:对自身活 动进行报道; ⊙总结:对专项工 作或阶段性工作进行总 结。
注:以上分类不是惟一的,一篇信息可能交叉体现为几个类型。
什么是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的区别
▲
提出的主体不同 审查机关不同 各 有 优 势
▲
时间期限不同
▲
▲
目 的 不 同
▲
什么是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民意信息的种类
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10种:
参政议政类:
⊙政策性观点:对 某项政策、方针提出看 法; ⊙具体建议:对一 个具体问题提出建议; ⊙对重大问题见解: 提出自己独到看法; 民主监督类: ⊙批评:对一件事、 一种现象作批评; ⊙提醒:提醒政府 关注某个问题; ⊙要求解决问题: 对某个具体问题,要求 有关部门解决;
信 息 的 报 送
委员和特邀信息员可通过 以下方式将需要反映的社情民 意信息报送到政协平凉市崆峒 区委员会办公室。 信函:平凉市崆峒区政协 办公室 【744000】
电话:8213460
电子邮件:ktqzx@
谢谢大家!
社情民意信息的特点
※ 真实性 ※ 预见性
※
建设性
※
时效性
怎样写好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民意信息的基本形式结构
社情民意信息基本要素:时间、空间、主体、 事件、结果、建议。 社情民意信息具有相对固定的外在表现形式, 其结构形式一般采取“议论文”体,共分为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 三大部分基本要求是:反映情况真实准确, 分析问题力求深刻,建议措施操作可行。
一是在本人的工作领域中,需要领导和决策部门重视 的事关发展全局或群众利益的情况和问题; 二是本人在出差、出席会议等活动中,所看到、听到 的应引起领导和决策部门重视的情况和问题; 三是本人参与的有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调研过程中, 所了解到的应引起领导和决策部门重视的情况和问题; 四是在本人的工作、生活中所了解到的群众对领导和决 策部门的情绪态度及倾向意见,以及对重要会议、活动的情 绪态度及倾向意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