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使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完好,确保其量值溯源符合要求,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配置、采购、验收、贮存和使用的管理控制。
3 引用文件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管理程序
检测设备校准管理程序
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
记录目录清单
4 职责
4.1 技术负责批准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配置、使用、降级和报废。
4.2质量负责审核标准物质配置、使用、降级和报废;负责审批并组织实施参考标准与标准物质的检定计划和期间核查计划。
4.3 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配置计划编制、验收保管和发放工作;负责检定计划和期间核查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4.4 办公室/异地实验室委托采购单位组织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采购。
4.5 检测人员按照标准物质的保管、使用的要求正确地使用标准物质,并做好记录。
4.6 异地实验室负责异地实验室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管理。
5 措施/方法
5.1 标准物质的配置、采购、验收与贮存
5.1.1购买标准物质时,应首选国家标准计量主管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的标准物质。
当国产的标准物质确实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时,方可考虑购买进口标准物质。
5.1.2由检测室提出配置需求,标准物质管理员认可后编配置计划,报质量负责审核,技术负责批准。
5.1.3 办公室/异地实验室委托采购单位根据批准的配置计划组织采购,具体执行《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管理程序》和异地实验室《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管理制度》。
办公室/异地实验室委托采购单位应确保采购的质量、数量和供货时间。
5.1.4 购买到货的标准物质,由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验收。
验收时主要对标签,生产日期,标准证书、数量是否符合采购计划等进行确认。
可能时,每批标准物质在使用前应与在用标准物质比对,符合要求并经批准后才能投入使用。
验收应做好记录。
5.1.5 验收合格的标准物质应由标准物质管理员粘贴标识入库登记,不合格的标准物质办理退货。
5.1.6 入库后的标准物质应按标准物质说明书中的要求和保存规定进行贮存。
对有危害的标准物质应实施安全隔离。
要求贮存环境条件较高的标准物质,其贮存环境应建立监控手段和设施,必要时应规定环境记录的要求。
5.1.7 超过有效期或保质期的标准物质,应及时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防止误用。
5.2 参考标准的校准
5.2.1 凡对检测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的参考标准,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除按计划周期校准/检定外,公司应通过不间断的校准链或比较链与相应的测量SI单位相连接,以保证测量溯源性。
具体按《检测设备校准管理程序》执行。
5.2.2 公司持有的测量参考标准应只能用于规定项目的校准/检定,不得挪作其它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应确保其性能不会失效或下降,并需经技术负责批准。
5.3 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内部管理样)的量值管理
5.3.1 检测工作中所使用的标准物质应能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并在溯源的有效期内,其溯源方法及能力应符合《计量设备溯源框图》的规定。
5.3.2 对无法溯源到国家基准的标准物质,可通过与有证标准物质比对,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来实现验证的有效性。
5.3.3 对因标准物质异常可能影响的测试结果应依序向前追溯,直到结果连续正常为止。
对标准物质异常期间的检测数据如判定有误时,应按《结果报告管理程序》规定对报告进行更改。
5.3.4 经溯源定值达不到使用要求的标准物质,应由标准物质管理员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集中处理。
5.4 标准物质的使用
5.4.1 领用标准物质要履行登记手续,填写《标准物质使用登记表》,按需要量控制发放。
5.4.2 必要时,标准物质使用部门应对管理样的检测结果作质量控制图进行统计分析。
5.4.3 使用中发现标准物质量值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向标准物质管理员报告,查明原因,并迅速采取解决措施。
5.4.4 经溯源定值达不到使用要求的标准物质,应由标准物质管理员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集中处理。
5.5 标准溶液的配制、使用和保管
5.5.1 检测过程中所需用的基准溶液和标准溶液由专人配制、标定;
5.5.2 建校准曲线所用标样应覆盖被测样品的浓度范围,原则上至少使用5个标样(除空白外)。
校准曲线最低点浓度应接近检测方法报告限的水平。
5.5.3 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应满足检测方法的要求。
如适用,应使用插入法技术。
应使用中间点的校准标样按5%的检查频率检查校准曲线,并进行符合性判定。
5.5.4 标准溶液的配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或规范,并有详细记录,标准溶液的配制应有逐级稀释记录。
具体按《标准溶液配制管理规定》执行。
配制完后应与原标准溶液进行比对,合格后,方可批准使用。
5.5.5 标准溶液应贴有规定格式的标签,注明标准溶液名称、浓度、介质、配制日期、有效期及配制人等。
5.5.6 各类标准溶液应分类保管,做到不受污染。
超过保质期的溶液未经比对合格,不得用于检测。
5.5.7 配制标准溶液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经检定(校准)。
5.5.8 配制标准溶液用水按GB6682规定的方法和项目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5.9 标准溶液使用部门需办理领用登记手续,填写《标准物质使用登记表》,注明领用标准溶液名称、规格、数量、领用人和时间。
使用时,遵循“只准取出,不准回倒”的原则。
5.6标准物质管理员应对标准物质、内部标准物质、标准溶液进行核查,以保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5.6.1标准物质在使用期间应按计划进行期间核查,核查可根据检测工作的实际,从标准物质的性状是否有异常变化、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着手。
5.6.2核查对象的选择原则:主要核查常使用的项目;稳定性不好或本身易变质的标准物质,主要核查其稳定性;已过期的标准物质,认为还需要使用,主要核查需使用的项目;其他认为需要的。
5.6.3标准物质管理员在年初制订本年度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并报质量负责审批。
5.6.4标准物质管理员依据计划签发《测量和试验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通知书》到相关检测室。
5.6.5相关检测室收到《通知书》后按要求进行检查,并做好《测量和试验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和《测量和试验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报告》,交标准物质管理员审核,质量负责批准。
5.6.6 标准物质有效性判断依据:以选定核查方法规定的允许误差为判定依据。
5.7过期标准物质的停用、启用及失效标准物质的报废
5.7.1 超过有效期的标准物质,应及时清理并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防止误用,同时报质量负责审核,技术负责批准。
5.7.2超过有效期的标准物质需启用时,应通过溯源比对并报质量负责审核,技术负责批准后方可使用。
5.7.3若核查中发现标准物质已经分解、产生异构体、浓度降低等特性变化,应立即停止使用,由标准物质管理员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集中处理,并追溯对之前检测结果的影响。
5.7.4对标准物质异常期间的检测数据如判定有误时,按《结果报告管理程序》规定对报告进行更改。
5.7.5 过期和失效的标准物质报废时,应报质量负责审核,技术负责批准。
5.8 标准物质的档案
标准物质管理员应建立在用标准物质台帐,完整填写《标准物质台帐》,按规定保存。
5.9异地实验室按照本程序进行异地实验室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配置、采购、验收、贮存和使用的管理控制。
6 记录
本程序形成以下记录,并按《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规定进行控制,按《记录目录清单》中规定进行保存。
标准物质台帐
标准物质使用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