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
第二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
“本我” “自我”
“超我”
2.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社会性的发展
是与其认知结构的发展相互依存的,随着其认知结构 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相对而言,认知发展是一个更为 基础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 段 ——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 式运算阶段。
3.儿童社会性发展理论
(三)以社会关系建构为核心 幼儿园社会教育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目的,其核
心是做人的教育。让幼儿学会恰当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是让他习得成长为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和方式。作 为一个社会人,幼儿需要在自我、他人、群体、社会 之间构建和形成良好关系。
自我意识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包括自己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对自身的体验与态度、 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与主导等,它是整个人格的核心。
重要价值取向。
以儿童为本,是指目标的拟定应从儿童出发,并充 分考虑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将儿童自身的发展与 完善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二)以幼儿情感发展为基础 社会情感是幼儿社会性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是一个
重要的途径和中介。
情感是行为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人对社会环境、 社会现象、社会中的人抱有积极态度,则将极易产生 情绪情感上的共鸣及积极的社会行为,因而,注重幼 儿社会情感的培养会使相关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会性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特征,主要包括社会认 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三个方面。
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三个方面既 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二)内在依据 现代教育强调“以幼儿为本”的基本教育思想,要
真正地将“以幼儿为本”落到实处,便是将幼儿的 发展作为制订教育目标的内在依据。
教师在制订社会教育目标时,需要对幼儿深入进 行关注和解读,以便真正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 制订科学、合理的社会教育目标。
人际交往
目标1 愿意与人交往。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 社会适应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二)网络结构 纵向目标 :
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主题目标 活动目标
横向目标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
幼
从心理结构的维度
儿
幼儿与自身的关系
社会认知
园
社
幼儿与他人的关系
会
社会情感
教
幼儿与群体或集体的关系
育
总
幼儿和社会园社会教育目标的纵向结构及分析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是对幼儿在一定年龄阶段应达到的教
育效果的期望描述。不同年龄的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 决定了我们必须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提出有差异性 的目标,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深要求,逐步实现 总目标。
第二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
(目标导航)
• 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 掌握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结构。 • 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核心价值。
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一)理论依据
1.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两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 从人格发展的角度,分别对个性和社会性的协调统一 发展作了阐述。
幼儿与群体或集体的关系(遵守规则、爱护公物和环境 等);
幼儿和社会的关系(社会职业、家乡、祖国、世界文 化等)。
从儿童的心理结构分析,可分为:
社会认知(即个体对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社会环 境、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认识);
社会情感(即人们在社会生活、社会父往中的情 感体验,如自尊心、同情心等);
社会行为(即在与人交往、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 的行为技能,如谦让、分享、合作等)。
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核心价值
一、目前幼儿园社会教育价值取向的误区 (一)忽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地位 (二)忽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 (三)忽视幼儿社会情感的引导和培养 (四)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培养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核心价值
(一)以儿童为本 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和健全人格是幼儿社会教育的
在制订教学活动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有机统一 2.目标明确具体 3.把握好年龄的特点和个别差异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横向结构及分析
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横向分类通常有多种方式。
从社会关系的维度分析,可分为:
幼儿与自身的关系(自信、主动 、自觉、坚持等)
幼儿与他人的关系(乐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 等);
(三)外在依据
社会教育既需要帮助幼儿适应变化,也需要帮助
幼儿发展具有弹性、适应性的心智,因此社会的发 展需要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外在依据
(四)政策法规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和总方向。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方面描述了幼儿社
会领域学习和发展的各项具体目标,并提出教育建议, 能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主题目标
主题目标是在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教育效果,是对某一教 学主题系列活动目标的综合说明,具有系统性和综合 性。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活动目标是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主题目标 的具体化,是对一个具体课时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的 具体描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目标及其网络结构
(一)总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
结果,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的综合,是对幼儿社 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是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 和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从两个方面提出 了社会教育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