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常用结论一.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1. 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xbb 4ac b2,顶点坐标是2a,。
2a4a2.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的解:①若b 2 4ac0, 则 x 1,2bb 2 4ac ;2a②若b 2 4ac0, 则 x 1x 2b ;2a③ 若b 2 4ac 0,它在实数集 R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 C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xb(b 2 4ac)i (b 2 4ac 0) . 2a3. 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 bx c 0(a0) 解的讨论 :二次函数yax 2 bx c( a 0 )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有两相异实根有两相等实根ax 2bx c 0x 1, x 2 ( x 1x 2 ) x 1 x 2b 无实根a0 的根2aax 2 bx c 0x x 1x 2x xb(a 的解集x 或x2aR0) ax 2 bx c 0x x 1 xx 2 (a0)的解集二、指数、对数函数1.运算公式mn mm1⑴分数指数幂: an; an(以上 a0, m,n N ,且 n1 ) .a ma n⑵ . 指数计算公式: a m a na m n ; (a m )n a mn ;( a b)m a mb m⑶对数公式:① a b N log a N b ;② log a MNlog a M log a N ;③ log aMlog a Mlog a N ; ④ log a m bnnlog a b .Nm⑷ . 对数的换底公式 : log a Nlog mN.对数恒等式 :alog aNN .log m a2.指数函数y a x( a0且a 1) 的图象和性质a>10<a<1图象(1) 定义域: R性 ( 2)值域:( 0, +∞)质( 3)过定点( 0,1),即 x=0 时, y=1(4)x>0 时, y>1;x<0 时, 0<y<1(4)x>0 时,0<y<1;x<0时, y>1.(5)在 R 上是增函数( 5)在 R 上是减函数3 .对数函数 ylog a x,( a 0, a 1)的图象和性质a >10< a < 1y log a xx 1图1,0a 1x11,0)log a xy 象x 10 a 11 x 0, , y R( 2) 当 x=1时, y=0;( 3)当 x>1时, y < 0,( 3)当 x>1时, y>0,0< x <1 时, y > 0;0< x <1 时, y<0;( 4)在( 0,+)上是增函数( 4)在( 0,+)上是减函数三.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1. ①C ' 0 ;② ( x n ) ' nx n 1 ;③ (sin x) ' cosx ;④ (cosx) 'sin x ;⑤ (a x )'a x ln a ;⑥ (e x ) ' e x ;⑦ (log a x) '1 ;⑧ (ln x) ' 1 。
x ln ax2.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u v)u v ;( uv)u v uv ; ( u)u v uv ;vv 23.复合函数的导数: y x y u u x ;四.三角函数相关的公式:1.⑴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弧度180, 1180弧度, 1弧度(180 )57 18'⑵弧长公式: l R ;扇形面积公式:S1lR1R 2。
222.三角函数定义 : 角终边上任一点(非原点)P (x, y) , 设| OP | r 则:sin y x y, cosr, tanr x3.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简记为“全 s t c”)4.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5.⑴y Asin( x)对称轴:令⑵ y A cos( x) 对称轴:令x k2,得 x; 对称中心:(k,0)(k Z);x kk k2,0)( k Z );,得x;对称中心:(⑶周期公式 : ①函数y A sin( x) 及 y Acos( x2)的周期T(A 、ω、为常数,且 A≠0). ②函数y A tan x的周期 T(A 、ω、为常数,且 A≠ 0). 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 2 x cos2 x1; sin x tan xcos x7.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对称性:⑴ y sin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k,2 k k Z ,单调递减区间为222k3k Z ,对称轴为 x k(k Z ) ,对称中心为k ,0(k Z ) . ,2 k222⑵ y cos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k,2 k k Z ,单调递减区间为2k,2 k k Z ,对称轴为 x k (k Z ) ,对称中心为k,0( k Z) .2⑶ y tan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 k2k Z ,对称中心为k,0k Z .228.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① sin() sin cos cos sin ; cos()cos cos sin sin;tan(tan tan. )tan tan1② sin()sin()sin2sin 2; cos()cos()cos2sin 2.③ a sin b cos=a2b2 sin()(其中,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 (a, b) 所在的象限b).决定 , tana9.二倍角公式:①sin 2 2 sin cos .(sin cos)212sin cos1sin 2② cos2cos2sin 22cos 21 1 2sin 2(升幂公式) .cos21cos2,sin 21cos2(降幂公式) .2210.正、余弦定理:ab c2R 是 ABC 外接圆直径⑴正弦定理:sin B2R () sin Asin C注:① a : b : csin A : sin B : sin C ;② 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③abc a b c。
sin A sin Bsin Csin A sin Bsin C⑵余弦定理: a 2b 2c 22bc cos A 等三个; cos Ab 2c 2 a 2 等三个。
2bc11. 几个公式 : ⑴三角形面积公式:① S1ah a1bh b1ch c (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 a 、 b 、c 边上222的高);② S1ab sin C1bc sin A1ca sin B .22 2五。
立体几何1. 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⑴柱体:①表面积: S=S 侧 +2S 底;②侧面积: S 侧 =2 rh ;③体积: V=S 底 h⑵锥体:①表面积: S=S 侧 +S 底 ;②侧面积: S 侧 = rl;③体积: V= 1S 底 h :3⑶台体:①表面积:S=S 侧+ S 上底 S 下底 ; ②侧面积: ')l ; ③体积: V=1 ''S 侧 = (r r( S+SSS ) h ;4R 3.3⑷球体:①表面积: S= 4 R 2;②体积: V=32.空间中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 )、直线和平面平行:⑴定义:若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直线与平面平行。
⑵判定定理:若 a , a 且 a// a , 则 a//; 若// 且 a,则有 a // 。
⑶性质定理: a//. 且 a,l 则 a // l .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⑴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两个平面平行。
⑵判定定理:若a ,b 且a // ,b // ,则 //⑶性质定理:若// ,a,b,则有 a // b.3.空间中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 )、直线与平面垂直:⑴定义:设 l 为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al ,则 a 。
⑵判定定理:若 a,b, a b P ,且 la,lb ,则 l 。
⑶性质定理:若l 1, l 2则 l 1 // l 2.2 )、平面与平面垂直:⑴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0 ,则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⑶性质定理:若若六.解析几何:,l , a 且 a l ,则 l 。
,,l 则 l。
1.斜率公式: ky 2y 1,其中 P 1 (x 1, y 1) 、 P 2 ( x 2 , y 2 ) .x 2 x 1直线的方向向量v a, b ,则直线的斜率为 k = b(a 0) .a2.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1) 点斜式: y y 1 k( x x 1 ) ( 直线 l 过点 P 1 ( x 1, y 1 ) ,且斜率为 k ) . (2) 斜截式: ykx b ( b 为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 ).(3) 两点式:(4) 截距式:(5) 一般式: y y 1x x 1( P ( x , y ) 、 P ( x , y ) y 2 y 1x 2 1 1 1 2 2 2x 1x y 1 ( 其中 a 、 b 分别为直线在 x 轴、 a bAx By C 0 ( 其中 A 、 B 不同时为 0).x 1 x 2 , y 1 y 2 ).y 轴上的截距,且 a 0,b 0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若 l 1 : yk 1 x b 1 , l 2 : y k 2 x b 2 , 则:① l 1 ∥ l 2 k 1 k 2 , b 1 b 2 ; ② l 1 l 2k 1 k 2 1 . ( 2)若 l 1 : A 1xB 1 yC 1 0 , l 2 : A 2 x B 2 y C 20,则:① l 1 // l 2A 1B 2 A 2 B 1 0且 A 1C 2 A 2C 1;② l 1 l 2A 1 A 2 B 1B 2 0 .4.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 1)列约束条件; ( 2)作可行域,写目标函数; ( 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5.两个公式 :⑴点 P ( x 0, y 0)到直线 Ax+By+C=0的距离:Ax 0 By 0C ;dA 2B 2⑵两条平行线 Ax+By+C 1=0 与 Ax+By+C 2=0 的距离 dC 1 C 2A2B26.圆的方程:⑴标准方程:① ( x a) 2 ( y b) 2r 2 ;② x 2 y 2 r 2 。
⑵一般方程: x 2y 2DxEy F0 ( D 2 E 24F0)注: Ax 2+Bxy+Cy 2+Dx+Ey+F=0表示圆 A=C ≠0 且 B=0 且 D 2+E 2- 4AF>0x r cos⑶参数方程:yr sin7.圆的方程的求法: ⑴待定系数法;⑵几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