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姓“因生而姓”:“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sì);禼(即契(xiè))母吞燕卵而生禼,故殷姓子;后稷母履大人迹而生后稷,故周姓姬。
”以动植物等自然物为姓: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
母系氏族社会就已有姓,不少古姓带有“女”旁,本质是氏族称号。
《春秋》所载:黄帝是姬姓(周姓),炎帝是姜姓,少皞是嬴姓(秦姓);妫(guī)、姒(sì)、姚、芈、偃yan、隗(huai)、允、子、风、归、曼。
古书常说的“百姓”一词,最早可能指众多的氏族。
周人是黄帝后裔,姬姓不变。
下面又分孟氏、季氏、孙氏、游氏。
陈国的陈完以陈为氏,出奔齐国后便由陈氏改为田氏。
先秦:同姓不可通婚;对人称呼时不称姓。
先秦氏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宗法制度联系密切。
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
1诸侯以封国为氏:郑捷(郑文公);齐、楚、秦。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分封姬姓国53个,其子孙多以国邑名或父祖字为氏。
贵族以嫡长子继承其位,称为大宗;其余儿子称为小宗,成为大宗的臣属。
天子的小宗称王子,王子之子称王孙,统称王族。
诸侯的小宗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统称公族。
王族、公族可以国名为氏,但公孙的子孙则不属于公族,另外命氏:齐文公的儿子叫公子高,孙子叫高傒(xi)。
2卿大夫以封邑为氏:知罃、羊舌赤、解狐。
周公姬旦之子伯禽封于鲁。
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姬同承位为庄公,是大宗;余三子庆父、叔牙、季友为小宗,即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就是“三桓”。
庆父儿子公孙敖承位,庶子或以“孟”为氏,或以“仲”为氏(实际排行老二)季孙子孙多以季为姓氏;又因季友封邑在费,子孙也有以费为姓氏。
3以官名为氏:司徒、司马、司空、上官、太史、王、侯。
4以技为氏(常为贱人):陶、巫、甄。
5以居地为氏:东方朔、西门豹、南宫敬叔、百里孟明视。
6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以祖先字为氏:孔丘(孙嘉字孔父之后)、季孙肥(子友字季之后)。
待嫁女子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孟姜、仲子、叔姬、季芈。
出嫁女子:1本国国名或氏+姓:齐姜。
2嫁给别国国君:配偶封国+姓:秦姬。
3嫁给别国卿大夫:配偶氏或邑名+姓:赵姬(赵衰妻)。
4死后:配偶或本人谥号+姓:武姜(郑武公妻)。
姓+“氏、女、母、姬、媪、妪”:武姜称姜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
先秦名字号名字古人有名有字古时婴儿出生3月后由父亲命名。
男子20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夏商:孔甲、盘庚、武丁(和干支联系,可能和生辰有关)。
春秋:“黑肩”(周公,生理特征);“寤生”(郑庄公,其母难产)春秋:+“子”取字=尊称:子胥(伍员);子渊(颜回)有时省“父”(甫)字:伯禽仲尼叔兴有时省排行:禽父尼父兴父有时以排行为字:管夷吾字仲范雎字叔;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最常见的是姓上冠以排行:孟姜、叔姬、季芈有时省“母”:季姬牙有时省排行:姬原母有时单称“某母”或“某女”:寿母,帛女汉后姓氏后世有非汉族的复姓:长孙、宇文、慕容、拓跋、独孤、尉迟、呼延、万俟改姓:1皇帝赐姓;避讳改姓;避难改姓。
4改繁为易: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爱新觉罗简姓罗、金5少数民族从汉:北魏孝文帝规定皇族拓跋改姓元,其他改陆、穆、贺、于等。
6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等都是汉语译音。
汉后名周秦两汉:单名多于双名;“之”、“不”等为虚字:介之推、申不害魏晋:高雅如“之”:王羲之、顾恺之、祖冲之、裴松之南北朝:佛教盛行:僧肇、道安唐宋:复名增多唐代:求雅:文、德、儒、元、雅、士唐宋:道教盛行,以五行命名:朱熹(火),祖孙名五行循环五代:美士曰彦元代:取蒙文名;且规定汉人不得取名,以出生日期为名:朱元璋名朱重八明清:以族谱、字辈命名:文武,富贵、昭庆、德祥、龙凤、昌盛清满贵族:安、福、永、泰汉人取名:1尚武:胜、武、勇、超、猛、固、彪、举2思贤:张尧、黄舜、邓禹、张汤3求寿:万年、延寿、千秋、去病、去疾汉后字号名字连说=名+字:孔融(名)文举(字);陈琳(名)孔璋(字)古人命字方法:同义反复:诸葛亮字孔明反义相对: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连义推想:岳飞字鹏举;谢翱字皋羽“名”或“字”中用同字或偏旁表示同辈:颜果卿、颜真卿;苏轼、苏辙尊对卑称名,卑也自称名。
但对尊辈,只能称字,对父母连字也不能称。
《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唐宋开始盛行: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青莲居士;苏轼东坡居士其他1唐宋还常以行第连同姓名官职等称人李白是李十二、韩愈是韩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等。
杜甫称杜二拾遗、白居易称白二十二舍人等。
2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职所在地等;表示尊敬,称“地望”):孔融称孔北海;;韩愈称韩昌黎;王安石称王临川3官爵名(包括职衔、封号等):诸葛亮称武侯;王羲之称王右军4弟子或后人所上的尊称: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谥”):陶潜称靖节5在姓氏前加“大(小)”指称特定的同姓者:老杜指杜甫,小杜指杜牧6以几个姓并称特定的几个人:“伊吕”指伊尹、吕尚;“李杜”指李白、杜甫;“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尊号:唐代起皇帝生前还有尊号:唐玄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庙号:汉代起皇帝在谥号前还有庙号每朝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祖、高祖或世祖,其后则称太宗、世宗等:汉高祖的全号是太祖高皇帝,汉武帝的全号是世宗孝武皇帝等。
谥号:古代贵人死后,朝廷给予谥号1表扬: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行义悦民曰元、照临四方曰明、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智曰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2批评: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杀戮无辜曰厉3同情: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慈仁短折曰怀避讳: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改字常以同义互训:(高祖)邦—国;(文帝)恒—常。
空字=□或某或讳。
唐代:开始缺笔。
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
常用的姓约400个。
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
这100姓占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
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
李8700万、王8000万、张80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
民间命名:1节令+花卉:春花、梅、桃,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梅。
2地名:沪生。
3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
4动物:阿牛、小龙、阿龙、小凤、凤儿。
5变性:亚男。
6排行:大牛、二牛、小牛,根大、根亮(两)、根山(三)。
谦词帝王:朕(皇帝)、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
官吏:下官、末将。
晚辈或位卑者:在下。
自谦:不才。
自己儿女:犬子、犬女。
女子:妾。
愚:不聪明:愚兄;愚见。
鄙:学识浅薄:鄙人;鄙意;鄙见。
敝: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敝人;敝姓;敝处;敝校。
卑:身份低微:卑职。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敢问;敢请;敢烦。
拙:自己的东西:拙笔;拙著、拙作;拙见;拙荆。
小:自己或有关事物:小弟;小人;小可;小生;小儿;小店。
家:家父、家尊;家母、家慈;家兄;家叔。
舍:自家或亲属:寒舍、敝舍;舍弟,舍侄,舍亲。
老:老人:老朽、老夫、老汉、老身;老衲;老臣。
贫:僧、道、姑:贫僧、贫道、贫尼。
敬辞帝王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
皇太子、亲王:殿下将军:麾下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阁下师长和朋辈: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
老人:丈、丈人。
令:对方亲属:令尊、令堂、令阃(对方妻子)、令兄、令爱、令郎、令媛(对方的女儿)、令侄、令亲。
尊: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意;尊命。
贤:平辈或晚辈:贤家(称对方)、贤郎、贤弟。
仁:表示爱重:仁兄;仁公。
先:先帝,先考或先父,先慈或先妣,先贤。
太:再长一辈:太后。
圣: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圣上、圣驾。
拜: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拜读、拜服;拜访、拜辞;拜贺;拜识;拜托;拜望。
奉: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奉达;奉复;奉告;奉还;奉陪;奉劝;奉送;奉赠;奉迎;奉托。
惠: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惠存;惠临;惠顾;惠允;惠赠。
恭:恭敬地对待对方: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
垂: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爱、垂怜;垂青;垂问、垂询;垂念。
贵: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干;贵庚;贵姓;贵恙;贵子;贵国;贵校。
高:别人的事物:高见;高就;高龄;高寿;高足;高论。
大: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大伯;大哥;大姐;大妈、大娘;大爷;大人;大驾;大师傅;大名;大庆;大作;大札。
敬: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敬告;敬贺;敬候;敬礼;敬请;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屈: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屈就;屈居;屈尊。
光:光顾;光临。
老:别人(有时特指老人):老伯;老太爷;老前辈;老兄;老总。
雅:对方的情意或举动:雅教;雅意;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指正批评)。
芳: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芳龄;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