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生命世界的精彩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生物学》(北师大版)教科书介绍一、教材编写的原则(一)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的理念就是人们对于课程的一种认定、一种认识。
1.第一个基本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
《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最基本的含义是指课程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学生。
课程标准要求所有的在校学生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向着课程目标指引的方向有所进步。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本的含义。
这一理念的本质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发展的尊重。
在这样一个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就要有这样一些要求:第一,要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
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关系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关系学业优秀与学业有差距学生的关系第二,面向全体学生指的是标准的制定是着眼于最基本的要求。
标准制定里凡是涉及内容的要求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下限的要求是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该达到的要求公民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第三,在我们考虑了每个学生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忽略那些在数理逻辑和科学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我们也要关注那些理科的学生、在生物学的学习上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爱好的学生。
标准上关注那些优秀的学生教材上关注到那些优秀的学生老师的授课上要关注到那些优秀的学生为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发展提供选择和提供不同程度的空间第四,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从评价这一方面考虑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
学生不同的特点有一个真实的反映,让不同的学生显现出自己的优势除了纸笔之外的评价之外,还可能有探究的评价在评价后不可回避等级,但这种歧视不应来自于教师隐含着没有歧视,民族、性别、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不应成为被歧视的理由第五,处理好公民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
2.第二个课程的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于科学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构成(1)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学生的好奇心是科学态度里最基本的一个方面诚实的科学态度,每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都在科学的问题上都应该是真诚的。
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如何对待科学、如何认识科学知识的问题说明:针对科学素养调查显现的偏差,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中最好的是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另两个方面差距很大。
通过活动而不是说教来改变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2)科学过程的技能科学过程技能就是怎么样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最终帮助人们找到答案,即从问题开始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科学过程技能的培训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的能力、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是构成生物学科素养的基本组成,这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中关键的,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死记硬背不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素养,应该让学生在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去解决这些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在考虑采取行动的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采取行动。
在科学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加强能力训练(4)科学素养还应该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是构成科人的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相互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中的现实问题。
对个人、家庭、社区、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把生物学知识与相关的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包括人生发展和职业选择的关注。
表现: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对个人发展及学习能力的形成。
3.第三个理念是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科学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和不断探究的过程科学从两方面讲,科学既是一个知识体,一个知识的整体,又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探究的过程。
理科的创新主要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的。
落实全教会精神和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求是在探究过程中得以体现和发展的,当然还有其他的教学活动,但主要是探究。
好的探究可以使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
小结: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来的三个理念,在高中阶段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些课程理念是要指导我们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
这实际上是针对我们在以往的生物学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希望能够通过这些课程理念指导我们这一次地课程改革的一些具体的行动。
关于课程的理念就讲这么多。
最后我还想说课程理念实际上我们依据了国家课程改革纲要、依据了21世纪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基本思想,结合了我们义务教育的特点以及结合了我们国内外比较研究的成果,也考虑了我们的问题和我们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一些最基本的课程理念。
这些理念应该成为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贯彻课程目标课程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课程具体目标知识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初步获得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等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比:提出了对“生物技术”的知识要求提出了“知识的影响”在生理健康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心理的健康”提出了关注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说明:更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生物学对人发展的作用,关注公民教育能力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能够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能够正确使用生物实验中常用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对比:明确要求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了完整的科学探究的内涵提出了“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问题”说明:强调“科学探究”,逐渐摆脱“学科中心”。
强化生物学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超出生物学本身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妙,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对比:“思想情感”改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出“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说明:体现义务教育的特点——公民教育总之,课程目标将课程理念进一步具体化(二)努力构建四大知识结构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三)教材体系的组成教科书(学生用书)——突出知识体系、教学体系教学参考书(教师用书)——突出教学体系活动手册(学生用书)——突出能力体系伴你学生物(学生用书)——突出评价体系二、教材总体介绍(一)教科书的基本体例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是科学课程的共同任务,也是生物学课程的任务。
编写组在教材中课文系统的设计和要求中也体现了这样的认识。
因此,课文既要注意可读性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有意识地保持了一定的文字量,使学生在适当的阅读中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2.提高教材插图的有效性使教材图文并茂是编写组的基本追求。
教科书采用了彩色印刷,封面和全书的基本色调力图突出主题思想;插图的选择紧扣教学内容,注意插图的有效性,而没有轻易地采用“以图代文”的做法。
3.简洁的栏目设计除了正文以外,教科书中还有一些主要栏目,如活动、演示等。
栏目的数量不多,但每个栏目的内容变化空间较大,灵活性强。
这些栏目是:学习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活动——如探究实验、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研究计算、验证等演示——教师进行演示建议活动——课外学习或研究的资料,弹性章的小结——学习要点、概念体系、复习要点;与“学习目标”呼应思考与练习——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评价)小资料和课外读——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二)知识体系1.构建知识体系的观念(1)针对过去生物教材存在的问题构建知识体系“难、繁、偏、旧”的问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对学生学习兴趣、经验等关注不够(2)依据课程标准构建知识体系。
以人与生物圈为线索,特别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标(实验稿)》规定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以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为主线,不是以学科知识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