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应注射成型技术概述 1.

反应注射成型技术概述 1.


纤维增强材料:RRIM使用的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 尼龙纤维及不锈钢纤维等,其中用量最大的是玻璃纤维。
RRIM制品具有高模量、耐热性能好、线膨胀系数小等特 点,可替代钢材制作汽车车体和各种结构部件。
应用拓展:不再局限于聚氨酯体系,已广泛应用于不饱和 聚酯、环有机硅树脂和互穿聚合物网络等多种材料; 将RIM工艺用于橡胶与金属成型已成为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 的研究热点。
一、反应注射成型的原理及特点
一、反应注射成型的原理及特点
反应注射成型(RIM):最早是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 发的聚氨酯材料成型工艺,后由美国汽车行业进行实用化研 究,成功用于聚氨酯汽车保险杠制造。
RIM成型原理:将具有高化学活性、相对分子质量低的双 组分材料(如异氰酸酯和多元醇)混合后,在常温低压下注 入模具内,完成聚合、交联和固化等化学反应并固化成制品。
5)可生产厚壁制品,且壁厚与加强筋之比可达1:0.8, 此值高于其它成型工艺。
6)RIM工艺过程具有物料混合效率高、流动性好、原料 配制灵活、生产周期短的特点。
7)具有设备投资及生产成本低、制件外表美观,耐冲击 性好,设计灵活性大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汽车覆盖件等大 型塑件的成型加工。
RIM与其它塑料成型技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RIM是能耗最低的工艺之一。因液态原料所需注射压 力和锁模力仅为普通注射成型的1/100~1/40,耗能少。
2)RIM模腔压力小,约为0.3~1.0MPa,设备和模具所需 的投资少。
3)RIM所用体系多种多样,如聚氨酯、聚脲、尼龙、双 环戊二烯等。
4)易于成型薄壁大型制件,且具有很好的涂饰性;液态 物料对模具表面的花纹、图案具有很好的再现性。
早期应用:聚氨酯弹性体和聚氨酯泡沫塑料,用于大型厚 壁制品生产。
反应注射成型的原理及特点
增强反应注射成型(RRIM): 1979年出现,用玻璃纤维增 强的聚氨酯RIM生产工艺,可拓宽应用领域,提高制品刚性 与强度;用于汽车挡泥板和车体板的生产。
结构反应注射成型 (SRIM):1980年出现,专门用于增 强型结构制品成型的技术,工艺原理与RIM相同,不同在于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