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质意识 培训教材

品质意识 培训教材

☺所以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都是 很重要的,为了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 就必须定好标准,作好培训!
领导-----请重视制度和培训,这
样才能培养员工,您才 不需要这么忙
员工-----请遵守制度,这样才能
胜任工作,你才不会因 怠工而被撤职
品质没有折扣!
不知道那位大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品 质没有折扣”,品质就是按照客户的要 求执行!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 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 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 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 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 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 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 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 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 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 作性。
作为员工应该有的意识性
☺既然我们有了工作标准就应该很好的去 执行它,不要打折扣,不要等到领导认 为你不能胜任工作才后悔!
我当时真的认为有些是吹毛求疵。但这是 一种对待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谨细致 的工作作风,态度决定一切。
做质量就是要做到细致入微。
这个历史事件 带来的寓意。。。
或许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 买回的某品牌做的方便面里吃出一根头发, 什么滋味!?厂家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 袋方便面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 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 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 100%。
小故事,大道理
4.这也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想得到公正, 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这个故事是否为我 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应该算是一种 创新吧。(作为员工我们是否也应经常像 自己的上司询问自己做的有多好)
小故事,大道理
5.定期对客户作潜在期望的调查也能提高 顾客满意度
制度就是让人来遵守的!
有这样一篇短文,是嘲笑循规蹈矩的德国人的:“中国的 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 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 “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 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 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 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 “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我们的大学生 惊讶极了,不晓得何以“呆”到这份上。
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 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在这个故事中, 主持的做法对吗?
小和尚的新安排 你觉得公平吗?
标准的重要性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 撞一天钟”的结果,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 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 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书面权威定义——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 的程度”
思维变革: 带来高标准的同时要注意什么???
控制成本、控制不良和风险。
如:三铃平角某一制品,特性里面客户要求伸率达到 22%以上,我们只要做到23%以上就等于超出了客户 的期望,不是非要做到28%或以上,因为要考虑到成 本和浪费的风险。
标准定的太高,不仅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风险,控制 标准在指定的范围,才是有效的质量管理。
品质!质量!意识!!!
三铃制线(东莞)有限公司 制造5课 刘义
最终修订:2010-11-1
戴明概念:什么是质量?
质量是从客户的观点出发加强到产品上的东 西。 质量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改进其一致性。(可 见的:工作性、耐久性、可靠性、操作性等。 不可见的:嗅、听、触、味觉等) 关心客户,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而做出超过 他们期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质量。
◆ 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
达到什么目标?
在何处执行?
由谁负责完成?
什么时间完成?
怎样执行?
◆ 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
◆ 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
◆ 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
◆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案例:割草的男孩
这个历史事件 带来的寓意。。。
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 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婴儿出 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 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
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 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 时我们也是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感到 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义,而不是庸庸碌碌的只想 换一口饭吃。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
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
???对此的反思???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 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 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 “房子”里了。
☆ 把你自己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 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 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 墙上的铭牌应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小和尚撞钟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 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 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 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 不响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 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
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
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
变成“零”。
这个历史事件 带来的寓意。。。
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 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 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 多就行。就像我们经手的许多因外观不良造成 的投诉。
意所具备的固有特性 案例:我们买一支洗发水,经常吃的盐焗鸡翅? 表面需要它有什么特性? 而潜在的特性又有什么?
客户也期望安全性
产品用到消费者手中时:把伤害(对人)或损 坏的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一种状态。
思维变革与突破:
戴明学“14点”里面提到: 第三条: 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要从一开始
就将质量渗透或融入到产品之中,从而消除 检验的必要。
案例:降落伞的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 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 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 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 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 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 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 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 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30#机 31#机 32#机
思维突破: 高质量代表要多花钱?
这是严重错误的说法!!!
质量会带来高额利润和降低成本。因为质量是 在原有的条件和基础上改进,改进设备的效率、 改进作业方式、改进“人”的思维模式——注 重品质,而不是换更好的材料或者简单换更好 的设备。
最重要是注重品质的稳定性、统一性。
必须注意保证标准的一致性、稳定性! 规定值的偏差越小,质量越稳定。
三组机台抽查宽度测试数据表 取NA:0.035*0.300 10m样板
三组机台抽查伸率测试数据表 取NA:0.035*0.300 10m样板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 第三次测试 第四次测试 第五次测试
——戴明
现代质量概念
塔古奇博士认为:质量的顾客感受到的东西。
统计工程管理学专家 道里安·舍奇认为:质量是客户的满意、 热情和忠诚。
客户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也将会决定一个公司的未来。 ——德鲁克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信誉是企业的灵魂,产品合格不是标 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 ——海尔集团总裁 张瑞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中国谚语
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通电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那他还有什么没做好的,你还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呢? 。。。。。。
“割草的男孩 ”
这个故事描述了什么? 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它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小故事,大道理
1. 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 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 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 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 的抓住顾客。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落后人家好多年。SAP 是德国人做的,在学习SAP的过程中,也感觉到他们 的严谨,但是如果我们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漠视制
度,那么SAP在实际应用时会不会有障碍呢?
记住:
制度就是让人来遵守的!! 请大家牢记这一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