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质意识培训资料

品质意识培训资料

品质意识培训资料
质量可以兴国,质量可以兴厂,质量可以兴家,质量可以兴人。

质量管理,要以人为本,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不断提高人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这就是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方法。

人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的质量,决定了自己的工作质量,也决定了产品质量。

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品质是由人做出来的,取决于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如果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发生偏差,则品质体系再完善,品质控制方法再先进也没有。

如果有正确的质量观念,则在工作中把质量放在首位,相反,就会反感,忽视质量工作,更谈不上把质量放在首位
1 何为品质意识?
首先要保证我们的产品是合格的,符合产品的规格要求,另外整个生产流程要严格遵照生产流程的管理规定。

作为员工,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更要不断地提出改善意见,促进质量的提高。

品质意识是品质控制人员对品质的一种感知度。

要做好质量:
※第一是对产品的熟悉程度;
※第二是对质量异常的敏感程度;
※第三是要善于总结。

它和制度的区别就在于:
※品质意识,使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犯错;
※规章制度,使想犯错的人不敢犯错。

品质意识就是对质量的态度,通俗来讲:品质意识就是你把事情做对,并对结果负责!
不好的品质理念:
1)品质是件奢侈的事情,一定要投入很多的钱(其实,真正费钱的正是不符合要求的事,而如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些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可以避免)。

2)品质是检查出来的,不是设计出的,生产出来的,预防出来的。

3)品质是品质部的事与我们无关(品质改善人人有责)。

4)品质是由管理人员来控制的与我们一线作业员工无关。

5)99%意味着一个公司的质量水平已经很高了,100%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

6)品质不会增加产量。

7)产量第一,质量第二。

8)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很正常的。

9)差不多就行的……等等
以上说法无疑是对品质的误解,如果以此来对待品质,则品质怎能做好?
---要破除旧的观念!!!
2如何树立品质意识
2.1质量是企业命脉意识全员认识到:产品的质量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利润来源,企业就会面临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人人本着“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的看法,把企业的产品做得最好,时时刻刻具备“居安思危”意识,把企业的产品质量做得更好!
2.2 质量的客户意识本着“质量由大家开始,由客户的满意结束”的理念,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在工作中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产品的质量才会有保证。

2.3 质量的预防意识
“扁鹊医道”闻名天下,扁鹊兄弟三人都从医,大哥善于“防患于未然”,把病消灭在萌芽之前,结果病人老是怀疑自己没病,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

二哥善于把病消灭在萌芽之中,结果闻名乡里。

扁鹊善于在病入膏肓时让人起死回生,结果闻名天下。

作为企业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是要有预防式管理理念:“产品的质量靠制造、设计、预防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出来的”,如质量控制不从源头控制,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作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宴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醒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2.4质量的执行意识海尔集团总裁说:“制度规定每天擦桌子6遍,日本人每天会坚持擦6次,而中国人第一天擦6次,随后5次,到最后可能一次都不擦了”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生存、发展、取胜,质量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决定力量,但什么又决定质量呢?如何提高质量呢?执行!执行!还是——执行!执行,这个“质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质量最有力的发动机,它发动着质量的改进,发动着企业发展。

2.5质量的持续意识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质量改善是一个持续、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PDCA回环模式,PDCA回环模式可简述如下:P(Plan)即计划,D(Do)即执行,C(Check)即检查,A(Action)即处理/处置。

也就是说,凡事先要有计划,然后依照计划实施,实施后加以检查,发现结果不良时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如此循环前进阶梯上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PDCA循环两个特点:
一是循环前进,阶梯上升。

二是大环套小环
2.6质量的成本意识保证质量,追求利润是全员的目标。

要发展,不得不注重生产的成本,然而成本与质量息息相关,质量做得好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产品的质量不好花费成本很高,恶性循环后甚至将企业逼到绝境。

好多企业衰败并不是因为没有客源、没有订单,而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而无法参与市场竞争。

2.7质量的教育意识一个优质产品的打造,决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需要全体员工的通力合作,通过学习再学习的方式改变大家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了解质量是每个人的责任的思维方式,随之而然全员行为方式就会改变。

同时伴随时代发展,质量管理观念需要不断地更新,需要学习。

二十一世纪成功将属于学习成长型企业,加强内部员工培训,提高全员工作创新能力,将会使企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所以说,“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2.8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3质量的概念
3.1什么是质量?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 “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区别与其他事物的性质,我们称之为质量参数;例如:产品的尺寸、颜色、功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

※2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例如:“明示的”: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如合同;“隐含的”:按照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如化妆品保护皮肤;“必须履行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如《食品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

※3 我们说的质量有两种含义:第一,产品本身质量,即合格与否。

第二,生产产品过程的质量,即生产过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按设定的标准进行实施。

广义的质量包括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制程质量、部门质量、人的质量(包括:工人、工程师、管理者)、制度质量、公司质量、目标质量等。

包含的特性:性能、可用性、可靠性、文明性、舒适性、美学、时间性、经济性、安全性等。

3.2何为产品?
产品:过程的结果。

注1:有下列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服务(如运输)————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3.3如何衡量产品质量的高低?
主要是看产品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所具备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

所以我们根据产品特征的适用性来衡量产品质量的好坏。

有形特性:
1)性能
2)适用性
3)可靠性
4)安全性
5)经济性(性价比)
6)环保
7)可维修性
8)时间性(寿命)
无形特性:
1)性能
2)经济性
3)时间性(有效性)
4)舒适性
5)文明性
注:产品质量即产品的优劣程度,也就是产品的性能和特征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3.4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非检验出来的。

→因此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程度,每个员工都必须意识到,次品和不合格品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服务质量是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的结合,在各行各业都以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宗旨。

3.4怎样做出合格的产品?
零缺陷原则: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避免返工及产生不合格品,同时保证质量和效率及降低成本。

三不原则:不接收不合格来料,不生产不合格品,不合格产品不向下工序流转。

执行方法:准备生产时先检查来料,生产操作过程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生产完毕检查产品是否合格。

将上道工序当成供应商(生产前发现的不合格品要返回上工序),将下道工序当成客户(生产后的不合格品也不可以交到下工序手上)。

3.5质量控制
质量的控制大致分为:进料检验控制(IQC)、过程检验控制(IPQC)、成品质量控制(FQC)检验手段及目的:过程中的首检、巡检,目的是确认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工序转交的完工检,目的是确认产品是否批量合格。

生产人员要做到自检,注意自检一定是全检。

做好品质,做好自己的工作开始做好工作,提高品质的四步曲:
1)明确要求和标准,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目标;
2)严格依照要求和标准进行工作;
3)对工作结果加以确认,对不足加以改善;
4)养成良好习惯。

持续改进,每天前进一步。

同时增加你需要的真本事!提升品质管理能力,创造企业更大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