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1)练习题

古代汉语(1)练习题

《古代汉语1》练习题一一、填空题1、《左传》相传是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孔丘的《春秋》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体历史著作。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是晋朝杜预注,唐朝孔颖达疏。

2、传统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许慎对“六书”中“会意”所下的定义是画成其物、。

而“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的是“六书”中的形声造字方法。

4、“鬭”的简体字是斗。

汉字的基本属性是表意性。

5、“穆公访诸蹇叔”的“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乎。

6、古今字主要有两个来源:分别是和7、许慎对“指事”所下的定义是视而可视、察而见意。

对“假借”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8、“歌”的异体字是。

4、“慚”的异体字是。

9、“泪”的异体字是涙。

“寶”的简体字是宝。

二、概念题三、释义题(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文中义)1、多行不义,必自毙.。

倒下2、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

带汁的肉3、师进,次.于陉。

驻扎4、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到......,去.......5、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两属6、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驻扎7、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拓展8、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走向,接近9、请以遗.之。

红中带黑10、射其右,斃.于车中。

给,留给11、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镇守12、夫人将启.之。

开,开启13、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拓展,延及14、晋不可啓,寇不可翫.。

因习惯而不留心,等于说放松警惕15、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当贵族的仆隶16、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把.......当做药物四、判定、释义题(指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词性,并解释其意义)1、姜氏何厌之.有?2、不如早为.之所。

3、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5、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6、姜氏欲之,焉.辟害?7、郤克伤于.矢。

8、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9、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10、穆公访诸.蹇叔。

11、失其所与.,不知。

12、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13、命子封帅三百乘以.伐京。

14、射其.御者,君子也。

15、以.此众战,谁能御之?16、请以.遗之。

17、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1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五、分析题(用“六书”理论分析下列各字的结构)牛瓜步寒伐更刃帛寸既火亦北暴森河要在治店日众羊绔本青象甘从果末布得衣即江下州宠六、分析题(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所对应的字是什么?说明它们各自的关系是古今字、异体字还是通假字?)1、佗.邑唯命。

他,异体字。

2、公赐之食。

食舍.肉。

捨,古今字。

3、庄公寤.生。

啎,通假字。

七、分析题(划分句子成分)1、公赐之食。

2、宫之奇以其族行。

3、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6、逢丑父与君易位。

7、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8、邻之厚,君之薄也。

9、生庄公及公叔段。

10、卻克伤于矢。

11、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12、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

13、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八、判定题(指出下面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并解释有特殊用法的词的意义)1、范增数目项王。

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3、庄公寤生,惊姜氏。

4、从左右,皆肘之。

5、不如闻而药之也。

6、晋侯饮赵盾酒。

7、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8、师还,馆于虞。

九、论述题1、论述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

2、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3、论述异体字产生的原因。

4、论述“六书”说。

5、论述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的类型。

6、论述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答:古今字产生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文字的假借由文字假借造成的古今字又可具体分为两种情况:1、某字被借走,为它的本义造新字,原字与新字构成古今字。

如:须一翳“须”字由表花纹条理的“乡”和表头部的“页”构成,其本义是胡须。

(《说文解字:“须,面毛也。

”由于“须”被借去表“必须”之义,于是本义另造“鬃”字表示(“鬃”今又简化为“须”)。

2、古字用于表本义,为假借义造新字,形成古今字。

如:采一彩“采”字的字形结构是“爪”在“木”上,本义是采摘,假借表文彩、色彩,后为假借义造“彩”字。

(二)词义的引申词义引申造成一词多义,表现在书面上就是一字多义。

为了表义明确,为了减轻原字的负担,于是新造字分担原字的义项,形成古今字。

具体情况:1、让原字表本义,为引申义造新字。

如:昏一婚“昏”本义是黄昏。

由于古代婚礼在黄昏时举行,因此引申出结婚之义。

如(《左传·隐公七年:“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

郑伯许之,乃成昏。

”后为引申义造“婚”字。

景一影“景”本义是日光。

2、让原字表引申义,为本义造新字。

如:丞一拯“丞”在甲骨文中的构形特点是:人掉入陷阱中,有人用手相救。

故其本义为“救”。

引申为辅助、丞相等义。

后为本义造“拯”字。

7、论述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

答: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8、论述甲骨文这种汉字形体的特点。

答: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其主要特点:(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

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另外,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

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同时,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十、标点题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为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则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

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2、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详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古代汉语(1)》练习题二一、填空题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

作者无可考。

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西汉时期刘向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12 国,共33 篇。

2、“闻斯行诸?”中的“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乎。

二、释义题1、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子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拜访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夫病足,曾不能疾.走。

”4、犹不改,宣子骤.谏。

屡次5、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高举6、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打开7、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

裂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圈9、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任凭10、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用12、孟尝君就国于薛。

到,走向。

13、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遊于观之上。

参加14、异乎三子者之撰.。

才干15、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他,指老丈人16、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即:走向17、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三、将下面古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标点: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早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亡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翻译:齐国有一个人,家中有一妻一妾。

这个男人每天外出,总是吃饱了酒肉才回来。

妻子问他每天和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他回答说都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

妻子听了,便对妾说:“丈夫每天外出,总是吃饱了酒肉才回来,问他同什么人一起吃喝,说都是有钱人家。

可是却从没见过有什么尊贵的人到咱家来。

我打算偷偷跟着他,看他究竟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一清早,她便尾随她丈夫出去。

可是走遍了全城,也没见有什么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打招呼。

最后,她随他来到了东郊外的一片坟地里,只见他向正在上坟祭祖的人们讨些残酒剩饭来吃;不够吃的,又东跑西颠地跑到别的地方去乞讨。

——原来,这就是他饮酒吃肉的方法呀!他的妻子跑回家,将看到的情形告诉了妾,并说道:“丈夫,是咱们终身依靠的人呀!可如今,他却是这个样子!”而她们的丈夫还不知道这些,洋洋得意地从外面回来,照旧在妻妾们面前夸耀,摆出威风。

君子看来,世上的人们,为了升官发财、追名逐利而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让妻子们知道而不感到害羞,不抱头痛哭的,实在是太少了。

3、标点: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

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翻译:马惊恐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平民百姓惊恐政事,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

马惊恐车,就不如使马安静;平民百姓惊恐政事,就不如给他们实惠。

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

传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

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