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提出问题是生物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
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生物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4、注意课堂延伸。
不足之处:
学生第一次做实验,课堂时间比较难控制,最后普遍时间不够用。
这一节课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的较好:
1、课前准备充分,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鼠妇的知识(鼠妇的形态、饲养方法等),考虑到一些同学会找不到,有些人找到的会死亡,全体动员,使得实验动物数量能够满足实验要求;
2、重难点处理得当,要点突出,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过程掌握较好;
3、难点细分,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思考逐步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本节课可以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即课堂发言是否踊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教师的启发是否到位,师生配合是否完好等。
教学反思
活动是新课标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侧重点。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来说,主要就是在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的同时,养成他们进行探究活动的程序习惯。使他们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一说到探究活动就意识到要完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几步。我觉得初一阶段的探究性教学主要目标就是养成他们的这种习惯模式,所以这一节课重反复强调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使学生形成较深印象。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作业模版)
学员姓名
学员单位
巍山县
大仓中学
观察时间段
2018年12月
16日
观察对象
初二生物
授课内容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1)学生们一听到上课的铃声,就从四面八方奔回自己的教室,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引出条件反射的形成。(2)教师事先在讲桌底下藏一盘山楂,上课时拿出来让一部分学生吃,然后问起他的学生是不是也有唾液分泌出来,引出条件反射的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板书设计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课前准备2、提出的问题3、作出的假设4、制定计划5、实施计划6、讨论
解释:吃梅—望梅—谈梅分泌唾液的原理。
判断:1、汽车司机看到红灯后停车。
2、小偷听到警察就跑
3、小孩的排尿反射
分别属于什么反射,理由是什么。
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生物课堂教学
结合起来。
将生活现象与生物课程内容相结合,充分将理论知识永无实际当中。
事例太少应更多的应用生活中的事例。并以视频短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会更利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
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
初中生物研修成果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作者及工作单位
罗韧 巍山县大仓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中的探究性实验,也是生物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教材安排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到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打下基础。
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生物课好玩的同时,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教师:生活中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例子很多,除教材提示的以外,请学们再列举一些条件反射的例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认知水平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可以采取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多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学生:举例(板书: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教师:看来我们关于反射的例子很多,那同学们发现这两组两组反射有什么不同。
学生:一种是天生的一种不是天生
总结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表格)
产生时间
(生下来就有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级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较低级的)
(比较高级的)
参与中枢:
(只需要脊髓或脑干的中枢参与)
(必须有大脑皮层的中枢参与)
之后,以多媒体手段讲解条件反射的形成。
在提问举例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闹热,
但食物举例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生物教学,需要
尽可能地创造生物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举此事例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
思考。使学生把物理
和生活有机、自然
联系起来了,拉近
了物理与生活、物
理与学生的距离。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
哪些因素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如何保证实验结果是只由一个设定的变量得出的?用一只鼠妇行么?为何要取平均值
其他因素对鼠妇生物的影响,独立完成类似的探究
将鼠妇放回自然
积极行动起来
积极思考与回答提问
听从指挥,积极动手和观察
积极发言、交流,学习总结
积极思考、发言
积极思考、独立设计方案
放鼠妇回归自然
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课前准备
2、导入新课
3、学生实施计划
4、表达与交流
5、学生讨论
6、进一步探究
7、情感教育
捉鼠妇、准备实验材料等
介绍鼠妇、向学生提问、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方案、对照实验等。
分工合作、分成10小组、每组4—5人、保持安静等
提问结果与假设是否一致,取平均值,得出结论,总结探究的一般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