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语文)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语文)
——“梅兰芳”;
1、优点是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希望找出问题的答案;
2、不足的是运用了六张图片,数目过多;
适当运用图片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可,不宜过多;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向学生演示“紧盯”、“注视”两个词的意思;
2、运用京剧扮像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喜、怒、哀、惊”的表情;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学员姓名
学员单位
观察时间段
观察对象
小学二年级语文
授课内容
《梅兰芳学艺》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1、播放梅兰芳的旦角扮像照片,让学生猜图片中的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
2、引பைடு நூலகம்对梅兰芳的介绍;
3、进一步导出本文的主人公
2、在学生理解“紧盯”、“注视”两个词的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表演;
3、让学生用面部表情表演“喜、怒、哀、惊”,体会文中“眼睛会说话了”的意思;
1、较好的联系课文内容,适时穿插关联词的应用;并让学生通过表演,把对关键词的理解表现出来;
3、学生练习的说话时间安排不充分;
学生在运用关联词说话的时候,安排的时间不充分,应多抽查几个同学;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1、提出“我觉得梅兰芳是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2、通过讨论梅兰芳成功的经历,得出成功的秘诀是“勤学苦练”、“天才出于勤奋”等。
1、通过回答问题,从主人公的事迹中进行总结,并揭示课文的主题;
2、不足的是引伸不够
通过主人公的事迹,揭示了课文的主题,得出成功的秘诀,还应该再引伸一步,说说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该怎样去向主人公学习、该怎样去做。
1、优点是抓住重点字、词,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留给学生自己体会字词意义的时间不够;
应让学生先多读多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再进行启发,而不是直接向学生演示;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1、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什么?(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