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字塔原理》--阅读指导

《金字塔原理》--阅读指导

归纳法先提出“如何进行” 再提出“为什么” 归纳法先提出“如何进行”,再提出“为什么”,直接回答了读者 的直接疑问,思路清楚,所有关于某一主题的信息都集中在一起, 的直接疑问,思路清楚,所有关于某一主题的信息都集中在一起, 不同主题之间的界限非常清楚。 不同主题之间的界限非常清楚。
例:归纳法
我们必须进行改革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
写作(表达)过程中,我们经常面临三种困境, 1. 写作(表达)过程中,我们经常面临三种困境,语言 组织是其中之一,解决之道是组建清晰的文章结构。 组织是其中之一,解决之道是组建清晰的文章结构。
影 响 表语 不够 问题类型 用词不够准确 语言风格问题 基本语言训练 问题表现 解决方法
“金字塔”的特性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 金字塔原理是 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 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 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 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 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金字塔训练表达者: 金字塔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 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想清内容说什么、 怎么说,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金字塔帮助达到沟通效果: 金字塔帮助达到沟通效果: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主 次分明,让读者有兴趣、能理解、能接受、记得住。
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建立金字塔
步骤4 步骤 步骤5 步骤 步骤2 步骤 步骤1 步骤 步骤3 步骤
背景 冲突 设想读者疑问 准备主题 回答疑问
序言
主 题
步骤6 步骤6 步骤7 步骤
设想读者的新疑问 回答新疑问 确定子主题 重复
子主题
步骤8 步骤
次子主题
“思考的逻辑”更多实例和方法请详细阅读《金字塔原理》 思考的逻辑”更多实例和方法请详细阅读《金字塔原理》 思考的逻辑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
为什么要告诉读者(听众)清晰的文章结构? 2. 为什么要告诉读者(听众)清晰的文章结构?
思维能力一
识别和解读所读到的词语
思维能力二 思维能力三
找出各种思想之间的关系 理解思想的内在含义
写作(表达)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听众) 写作(表达)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听众)理解自己的思想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
第二期 表达的逻辑
金字塔三种子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1.纵向结构:疑问/回答式帮助我们引发读者的兴趣,了解我们的思维脉 纵向结构:疑问 回答式帮助我们引发读者的兴趣 回答式帮助我们引发读者的兴趣, 纵向结构 络
为什么? 为什么? 猪应当被当做宠物养
为什么? 为什么?
猪很漂亮
哪些品种? 哪些品种? 品种
2.1 横向结构:如果可以选择,与演绎的逻辑关系相比,关健层各主题 横向结构:如果可以选择,与演绎的逻辑关系相比, 之间选归纳的逻辑关系更佳。 之间选归纳的逻辑关系更佳。
演绎推理先提出“为什么”,然后阐述“如何进行”,将使读者 演绎推理先提出“为什么” 然后阐述“ 如何进行” 听者)在整个推理过程中不断反复,造成读者理解的障碍。 (听者)在整个推理过程中不断反复,造成读者理解的障碍。
金字塔原理
----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宣传目录
• • • • •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引子总述+表达的逻辑(1) 表达的逻辑(2) 思考的逻辑 解决问题的逻辑 演示的逻辑
第一期: 第一期:引子
• “想清楚,说明白”,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境界, 想清楚,说明白” 想清楚 我们向您推荐《金字塔原理》一书,这本书帮 助您提高思考、汇报、写作、讲课、管理下属 及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性、条理性、效果和效率。 • 本期我们将为大家分享本书中的精彩知识点。
“金字塔原理” 于1973年由巴巴拉 明托(Barbara Minto) 金字塔原理” 1973年由巴巴拉 明托( 年由巴巴拉·明托 Minto) 金字塔原理 发明,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 发明,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金字塔原 畅销40年不衰,广受欢迎,被译成多种文字,数次再版, 40年不衰 理》畅销40年不衰,广受欢迎,被译成多种文字,数次再版, 常年名列各国畅销书排行榜。 常年名列各国畅销书排行榜。 巴巴拉·明托( Minto) 巴巴拉 明托(Barbara Minto) 明托 1961年 1961年 1963年 1963年 1966年 1966年 1973年 1973年 哈佛商学院第一批女学员之一 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 负责提高麦肯锡欧洲员工写作能力 出版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第三期 思考的逻辑
• 思考的逻辑,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把握思维的细节,以保证你使用的 思考的逻辑,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把握思维的细节, 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你想表达的思想要点, 所说是所想” 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你想表达的思想要点,即“所说是所想”。 确定逻辑顺序 写作的逻辑 思考的逻辑 概括总结思想
所说即所想
G:回答 受众疑问
冲突:出现的问题 矛盾 冲突:出现的问题/矛盾 设想疑问: 设想疑问:受众的疑问
子主题
A B C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横向关系 序言(背景):提示受众已知的信息, 序言(背景):提示受众已知的信息,并指出矛盾吸引听众产生疑问 ):提示受众已知的信息
3.2 序言(背景)的常见模式和结构 序言(背景) 情境 公认的事实 需要完成某项任务 存在某个问题 存在某个问题 采取了某项行动 冲突 由情境引发疑问的因素 发生了妨碍事件 有解决方案 有一个解决方案 行动未能奏效 怎么办 如何实施 是否正确 为什么没有奏效 疑问
读者思考的第二逻辑
复杂化
演绎 类比
对刚才的例子进行修正后,一般读者会在 妙内抓住要点 妙内抓住要点, 对刚才的例子进行修正后,一般读者会在30妙内抓住要点,甚至记住
归纳
销售系统和库存系统产生的月度报告缺乏有效性 1. 报告中含有不可靠的数据 2. 报告的格式混乱 3. 产生报告的时间太晚,无法采取有效措施 产生报告的时间太晚,
3.我们可以通过金字塔包含的三个子结构让读者 3.我们可以通过金字塔包含的三个子结构让读者加快理解 自己思想的过程。 自己思想的过程。
子结构三: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子结构三 序言 子结构一:主题和子主题之 子结构一 间的纵向关系 子主题 主题
子主题
子结构二:子结构中的横向关系 子结构二
示例: 示例:你觉得哪种方式能让听者更快理解你的意思?
例:演绎法
我们必须进行改革 为什么这么做? 为什么这么做? 这些是目前存 在的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这些是产生问题 的原因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如何进行? 如何进行? 因此, 因此,这些是必须 采取的措施 措施一 措施二 措施三
整个推理过程需要不断反复
2.1 横向结构:与演绎的逻辑关系相比,关健层各主题之间用归纳的逻 横向结构:与演绎的逻辑关系相比, 辑关系更佳。 辑关系更佳。
结构性分析
非期望结果R1 非期望结果
1.1界定问题的框架 界定问题的框架
情境 切入点/ 切入点/序幕 非期望结果( 期望结果(R2) 非期望结果(R1) 期望结果(R2)
困扰的事件 界定的问题
公司经营业务: 公司经营业务:有巨大需求的工业不动产 销售流程: 销售流程: 1.销售人员列出潜在客户名单 2.写好针对潜在客户的推销信 3.邮寄给所有潜在客户 销售业绩: 销售业绩:每年增长10% 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今年预计减少10%
猪可以培育出很多品种
为什么? 为什么?
猪很肥
为什么? 为什么? 是肥胖者 更谦虚
具有典型英国特征
大小
性格
功能
使其他人 显得苗条
为什么? 为什么? 如大树
与大 地相 连接
说明权力与 仁慈并非不 能共存
完全符合英国特征, 完全符合英国特征, 足以成为英国的国 家象征
如粉笔灰
纵向结构迫使读者提出 问题, 问题,并在下一级的思 想中寻找答案。 想中寻找答案。
案例
1.2 案例 说明界定问题框架和关键问题 案例:说明界定问题框架和关键问题
情境 切入点/ 切入点/序幕 列出潜在 客户名单 困扰的事件 季度销售额预计下降10% 销售下降的原因 • 潜在客户名单已经过期 • 推荐信没有说服力 • 邮寄效率低 • …… 备选方案 • 扩充现有名单 • 修改推销词 • 邮寄录像带 • …… 写推荐信 邮寄 界定的问题 非期望结果( 期望结果(R2) 非期望结果(R1) 期望结果(R2) 对年增长率 造成影响 继续保持 年增长率10%
下面是思考缺乏逻辑性的句子: 下面是思考缺乏逻辑性的句子:
客户对销售报告和库存报告不满意 提交报告的周期不恰当 库存数据不可靠 获得库存数据的时间 库存数据与销售数据不吻合 客户希望能改进报告的格式 客户希望除去无意义的数据 客户希望突出说明特殊情况 客户希望减少手工计算 读 者 反 馈
乱七八糟
• 从保障信息传递完整的角度讲,思考的逻辑是读者的,而不是作者的 从保障信息传递完整的角度讲,思考的逻辑是读者的, 归纳 读者思考的第一逻辑 简单化 排序
……金字塔原理解决问题的逻辑
解决问题
构筑金字塔 实施分析 方案
分析问题 结构性分析
提出问题
界定问题
金字塔原理:提高写作研究咨询报告的效率秘诀在于( ) 金字塔原理:提高写作研究咨询报告的效率秘诀在于(1)界定问题 (2)有条理地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他们转换成金字塔的形式 )有条理地收集和分析数据,
用序列分析法对R1(非期望结果)和R2(期望结果)比较分析产生的答案, 非期望结果) 期望结果) 用序列分析法对 非期望结果 期望结果 比较分析产生的答案, 是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1. 有没有/可不可能有问题(机会)? 2. 它在哪里? 3. 为什么存在? 4. 我们能做什么? 寻找解决方案 5. 我们应该做什么? 期望结果R2 期望结果 界定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