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600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项目提要 (4)项目概况 (5)第一章背景及必要性 (6)第二章建设条件 (7)2.1项目区概况 (7)2.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8)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1)3.1市场分析 (11)3.2销售策略、方案及模式 (13)3.3市场风险分析 (15)第四章建设方案 (16)4.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16)4.2建设规划和布局 (16)4.3建设标准 (17)4.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17)4.5建筑方案 (20)4.6实施进度安排 (22)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4)5.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24)5.2流动资金估算 (25)5.3建设资金筹措 (26)第六章财务评价 (27)6.1财务评价依据 (27)6.2销售收入 (27)6.3 经营成本估算 (27)6.4财务效益分析 (28)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30)7.1结论 (30)7.2问题与建议 (31)1、项目名称:南平市设施农业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南平市农业种植有限公司3、项目指导单位:南平市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4、项目建设地点:南平市市八千乡二郎店村5、建设性质:新建6、建设规模:总规划面积3500亩,一期规划600亩。
7、估算总投资:1.75亿元,其中一期3500万元。
8、技术依托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土建学院管理学院9、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和省“十二五”计划和2012年远景目标纲要(2)《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的要点》(3)河南省及南平市关于发展设施农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帮德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拟在河南省南平市市八千乡二郎店村建设总规划面积3500余亩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总投资约1.75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以农业产业化为主导,以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为基点,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低碳养生休闲度假、尊重自然构建和谐”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园。
该项目分三期建设。
一期为绿色蔬菜产业园建设,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区、露天有机蔬菜培育区、工厂化育苗区、蔬菜加工区、保鲜库等,拟投资3500余万元。
二期为苗木与花卉种植区,建设名贵苗木种植区、花卉种植区等,拟投资6000余万元。
三期为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区,拟投资8000余万元。
一期工程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600亩,总投资约3500万元,建设标准砖墙钢结构日光温室200座、冷藏库1000m2一座、年产2000吨的采后处理中心一座。
年生产绿色蔬菜150万kg,生产种苗400万株。
按照目前绿色蔬菜价格和种苗价格计算,年产值为1100万元,年生产成本454.6万元,年利润约645.4万元。
固定资产总投资为3007万元,投资回收期约4.6年。
第一章背景及必要性2008年以来,南平市积极探索创新蔬菜生产经营模式,积极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科技人员、私营业主,蔬菜生产大户租赁承包土地发展蔬菜生产。
成立蔬菜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践“公司+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多样新型经营模式。
新型生产模式为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经验,示范带动了蔬菜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栽培。
但是,目前南平市市蔬菜生产仍存在以小农经营为主,经营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较低,菜农生产随意性较大,劳动生产率不高,组织化程度低,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
本项目地位于南平市市八千乡二郎店村,该村村民土地收入主要依靠小麦、花生等作物种植为主,每亩年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
本公司面对日趋重要的蔬菜产业发展趋势,并结合南平市设施农业发展政策,决定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每亩每年向农民补助1200元)投入设施农业项目,进行高效农业项目大尝试,把设施农业的开发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该项目的是实施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同时也把农民从传统的土地耕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高效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中来,完成从农民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从而扩大村民就业渠道,提高村民的劳动素质。
公司通过项目实施,不仅可以稳定当地蔬菜生产和供应,确保菜价,安定群众生活,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公司通过农业项目开发,可以获得较好的政府项目支持,为今后公司的规模扩大和提升进行人才、技术的筹备。
而且项目本身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建设期完成后3~5个月就可产生效益,一般4-5年就可全部收回所有投资,以后年利润率在80~100%。
第二章建设条件2.1项目区概况2.1.1建设地点项目区地处北纬34°16′至34°39′,东经113°30′至113°54′之间的河南省中部南平市市八千乡,北靠省会郑州,距南平市南35千米,西邻南平市市区,东接尉氏,南临长葛。
帮德农业基地在南平市市八千乡二郎店村,一期工程建设面积600亩。
2.1.2自然条件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温适中,四季分明。
公历3月至5月为春季,天气温暖,多东北、西北风,雨水偏少;6月至8月为夏季,天气炎热,多东南风,雨水偏多,降水量占全年的52%;9月至11月为秋季,天气凉爽,风向不定,雨水偏少;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天气严寒,多西北、东北风,雨雪偏少。
年均气温14.2℃,最高气温42.5℃,最低气温-17.9℃;年均降水量676.1mm,年均蒸发量1476.2mm;年均日照时数2114.2小时;年均霜日67天。
适合各类蔬菜生产,更适合冬季设施蔬菜生产。
2.1.3社会经济状况基地位于典型农业区,进行一年两季作的小麦、玉米生产,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
近年来相邻的乡镇村在农业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蔬菜的生产,一般温室年收入在4万元/亩,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年收入2万元/亩,露地蔬菜年收入8000元/亩左右。
蔬菜产品主要销售到省会郑州和南平市市及周边城市。
2.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2.2.1政策、资源、市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优势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是2009年中央1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农村重大问题的建议中提出促进园艺产品的设施化产业化发展。
政府支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倡“公司+农户+基地”的一体化产业模式,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每年国家和河南省均有一定的资金投入,通过项目申报的形式给予扶持。
绿色蔬菜生产主要是通过当地良好的气候特点和土地资源,通过建设各种蔬菜保护设施进行,建设设施的原料主要是砖、砂、水泥和钢材,当地均可提供;生产资料主要是优良蔬菜品种和有机肥,可以通过市场解决。
不存在资源缺乏问题。
近年来蔬菜存在较大缺口,导致蔬菜价格连年上涨,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的扩大,近郊菜田被城市建设和工矿区的开发所占用,新菜田尚没有大量跟进,并且原来生产蔬菜的农民由于失地大多进城打工,一些开发出的新菜田由于种菜农户缺乏技术,造成产量较低,质量不高,满足不了蔬菜市场的供应,特别是中高档蔬菜价格在成倍增长,所以,进行绿色蔬菜基地建设,不存在市场销售风险问题。
2007-2010年鲜菜价格持续上涨情况单位:%项目区农田为标准化农田,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田间道路和井渠配套,目前600亩的预留地内有机井8眼,并且南平市市承诺主干道路和水电配套到每一座温室大棚内。
项目区内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2%~1.5之间,适宜于蔬菜种植。
菜田连片成方,布局合理,有利于优良蔬菜品种的规模化种植和病虫害的防治,也适宜于机械化操作。
项目区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南平市干线公路、县乡公路及通村公路网发达,已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辐射全市、联结周边省、市的公路网,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等国家重要交通干线纵贯全境。
中原地区最大的航空港—郑州南平市国际机场在内形成了全国独特的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基地生产的蔬菜产品可迅速外运。
2.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项目顺利实施主要的障碍因素:一是周边投资环境,二是资金回报。
南平市市政府农业相关部门专门指导项目区建设,八千乡政府对项目区的建设给予良好的支持,负责周边建设环境的管理,并且基地所利用的土地已经先期从农民手中租用,不存在和千家万户打交道、签协议的棘手问题;对于资金回报,计划工程概算投资约3500万元,在公司投入1000-1200万元后通过当地农业发展银行进行贷款,同时也可以通过申报政府项目进行后期建设。
并且概算大约4-5年可以收回基本建设的全部投资,5年以后年利润率将达100%左右。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3.1市场分析3.1.1我国蔬菜市场发展趋势1、向营养保健型转化:在市场开放、菜源扩大、品种增多的情况下,挑好选优,讲质量,重营养,讲合理搭配,已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要求。
一些营养价值高,风味好的豆类、瓜类、食用菌类、茄果类蔬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花菜、生菜、绿菜花、紫甘蓝等营养价值高风味好的菜销势看好。
同时,一些具有明显保健作用和较高营养价值的野菜,如生产生蘑菇、蕨菜、马齿苋等,已引起人们重视。
2、向加工方便型转化:净菜上市适应了城市的快节奏、高效率,如今正向净菜小包装阶段发展,即在生产地整理,消毒灭菌,分级和薄膜包装密封,然后上市出售。
3、向“绿色食品”型转化: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残留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尽量少施化肥,多施有机肥,以避免和减少对蔬菜的污染,已成为目前蔬菜生产的趋势,正逐渐向高阶段发展。
4、向新鲜多样型转化:现在市场上“大路货”销售较慢,人们趋向购买时令菜和反季节菜,如花椰菜,番茄,韭菜等,在淡季更加畅销,在北方的冬季,南方生产的黄瓜、花菜、西洋芹等也受欢迎。
3.1.2 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3.1.2.2 城市发展对蔬菜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流动人口增加、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对蔬菜产品的需求量将成刚性增长。
基地所在的南平市市,总人口62万人以上,按照每天每人1kg蔬菜计算,每天消费蔬菜量将达62万公斤,每年需求量为22.63万吨。
按照每亩产量6.5吨计算,仅南平市市就需要常年鲜细蔬菜面积3.48万亩以上。
基地建设仅有600亩,所占比例很小。
3.1.2.3 优质、反季节蔬菜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南平市市能够进行冬季生产蔬菜的日光温室面积很少,冬春季节每月人均日光温室蔬菜不足1.0公斤,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按照每人每天需要0.5公斤鲜细蔬菜计算,南平市市每天需要31万公斤鲜细蔬菜,按照冬季每亩温室每天生产50公斤蔬菜,就需要有0.62万亩的温室净面积生产冬季蔬菜,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发展优质、反季节精细蔬菜具有更大的市场前景。
3.1.2.4流通渠道确保蔬菜产品销售畅通基地所在位置,交通条件便利,具备面向东西南北市场销售蔬菜产品的地理交通优势,北距南平市区38公里;东北距中牟县城45.6公里、开封市区120公里;东至尉氏县城42.6公里;南至长葛市区20.4公里、许昌市区40公里;西南至禹州市区36.5公里、平顶山市区84公里;西至新密市区34.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