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菊苣JujuHERBA CICHORII RADIX CICHORII本品系维吾尔族习用药材。
为菊科植物毛菊苣Cichorium glandulosum Boiss.et Huet或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夏、秋二季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泥沙和杂质,晒干。
【性状】毛菊苣茎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被柔毛或刚毛,断面黄白色,中空。
叶多破碎,灰绿色,两面被柔毛;茎中部的完整叶片呈长圆形,基部无柄,半抱茎;向上叶渐小,圆耳状抱茎,边缘有刺状齿。
头状花序5~13个成短总状排列。
总苞钟状,直径5~6mm;苞片2层,外层稍短或近等长,被毛;舌状花蓝色。
瘦果倒卵形,表面有棱及波状纹理,顶端截形,被鳞片状冠毛,长0.8~1mm,棕色或棕褐色,密布黑棕色斑。
气微,味咸、微苦。
毛菊苣根主根呈圆锥形,有侧根及多数须根,长10~20cm,直径0.5~1.5cm。
表面棕黄色,具细腻不规则纵皱纹。
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外侧黄白色,中部类白色,有时空心。
气微,味苦。
菊苣茎表面近光滑。
茎生叶少,长圆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少数,簇生;苞片外短内长,无毛或先端被稀毛。
瘦果鳞片状,冠毛短,长0.2~0.3mm。
菊苣根顶端有时有2~3叉。
表面灰棕色至褐色,粗糙,具深纵纹,外皮常脱落,脱落后显棕色至棕褐色,有少数侧根及须根。
嚼之有韧性。
【鉴别】(1)本品茎横切面,表皮偶有多细胞腺毛。
棱角处皮下为厚角细胞充满黄棕色内含物;内皮层凯氏点较明显,中柱鞘纤维不发达,维管束外韧型,约有20~25束,形成层明显,导管类圆形,单个或数个环列于木质部,直径8~50µm。
毛菊苣根横切面,木栓层2~3列细胞,棕黄色;韧皮射线单列。
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散在或2~6个径向排列,木射线1~6列,细胞壁薄,纹孔明显。
菊苣茎横切面中柱鞘纤维较发达,导管数或十数个相聚,间断环列于木质部。
菊苣根横切面皮层狭窄,木质部约占横切面的1/2。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药渣备用,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甲醇(1:1)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菊苣(或菊苣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二氯甲烷(1: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药渣,挥尽石油醚,加乙酸乙酯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甲醇(1:2)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菊苣(或菊苣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再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0.0%。
总灰分不得过10.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附录Ⅸ 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X A)测定,用5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0%。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
【性味】微苦、咸,凉。
【功能与主治】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
用于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
【用法与用量】9~18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毛菊苣Cichorium glandulosum Boiss.et Huet毛菊苣Cichorium glandulosum Boiss.et Hout【性状】毛菊苣全体被硬毛。
茎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断面黄白色,中空。
叶多破碎,灰绿色,茎中部的完整叶片呈大头羽裂。
头状花序5~13 个成短总状排列。
总苞圆筒状,直径5~6mm;苞片2 层,外层稍短或近等长,有腺毛;舌状花蓝色。
瘦果倒卵形,有棱,顶端截形,被鳞片状冠毛,长1~2mm,黄褐色或棕褐色。
气微,味咸、苦。
菊苣茎近光滑。
茎生叶少或退化,长圆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少数,簇生;苞片2 层,外短内长,无毛。
菊科(Asteraceae)多年生植物,学名为Cichorium intybus。
用作蔬菜或沙拉;根经烘烤磨碎後加入咖啡作增香添加剂或作咖啡的代用品。
原产於欧洲,19世纪末引入美国,在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广泛栽培,在北美也有栽培。
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成为杂草,大量孳生于牧场及路边。
菊苣有一长形肉质主根;茎挺硬,多分枝,多毛,高达1∼1.5公尺(3∼5呎)。
叶基生,分裂而具齿,形似蒲公英叶。
根煮熟後可涂上奶油食用,叶可做沙拉。
菊苣亦可栽培为粗饲料或牧草。
有时用於咖啡的著色、增浓和增加苦味(纽奥良市人常常这样做)。
夏季,将其根栽於户外,秋天收取,或不论季节在室内栽培,以便在冬季催成。
有一种催成都方法可生成「长胡子」菊苣(barbe de capucin),是法国人喜爱的冬季沙拉。
另一种方法生成紧密的叶球,称为白色菊苣(witloef或witloof),为比利时人及其他地方的人所喜爱。
在整个欧洲,人们贮藏其根,以便冬季萌生叶子供做沙拉。
在温暖地区,生长季节达5.5∼6个月,如果春天播种太早,植株就会结籽而不能形成硕大的贮藏根。
因此在这些地区应在6月份播种,根就可在地窖里、温室种植台下或户外催成。
毛菊苣:全体被硬毛。
茎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断面黄白色,中空。
叶多破碎,灰绿色,茎中部的完整叶片呈大头羽裂。
头状花序5~13 个成短总状排列。
总苞圆筒状,直径5~6mm;苞片2 层,外层稍短或近等长,有腺毛;舌状花蓝色。
瘦果倒卵形,有棱,顶端截形,被鳞片状冠毛,长1~2mm,黄褐色或棕褐色。
气微,味咸、微苦。
菊苣:茎近光滑。
茎生叶少或退化,长圆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少数,簇生;苞片2层,外短内长,无毛。
菊苣(一)概述菊苣通称为欧洲或法国苣荬菜、比利时苣荬菜、苞菜,在日本称之为“苦白菜”。
菊苣是菊科菊苣属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叶、叶球、叶芽为蔬,是从野生菊苣中驯化选育出的一个变种,原产地中海,亚洲中部和北部。
菊苣中含有一些一般蔬菜中没有的成分,如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野莴苣甙、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等苦味物质,有清肝利胆的功效。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美食家们都很看重菊苣,把它视为蔬菜中的上品。
其嫩叶可以炒食、做汤或做色拉;软化栽培后的菊苣芽球可用以生吃,或做成鲜美开胃的凉拌菜;欧美等国还有人把菊苣的肉质根加工成咖啡的代用品或添加剂。
菊苣的经济价值较高。
目前,在我国菊苣仍是一种新兴的特菜,在我国南方栽培较困难,而我国的华中、华北等地的气候条件较适宜菊苣的栽培,能获得优质的产品,极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潜力很大。
(二)主要品种类型及其性状目前在北京地区栽培表现适应性良好的叶用结球型菊苣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用于促成栽培的“软化菊苣”,另一个是能自然形成叶球的结球菊苣。
1. 用于软化(促成)栽培的品种作软化栽培用的品种,主根膨大成长圆锥性的肉质直根,全根都生长在土中,外皮灰白色,光滑,一般直根的两侧着生两列须根,主根受损伤后容易分叉产生歧根。
地上部叶片丛生于短缩茎上,呈倒披针形,先端渐尖,叶缘有齿状深缺刻的称“花叶”,全缘的称“板叶”。
长乳白色的菊苣芽的品种,地上部叶色绿至深绿色,有些品种基部合叶背的叶脉带有紫红色晕斑,叶面有稀疏的绒毛。
长红色菊苣芽的品种,地上部叶片褐紫色活紫红色。
叶簇开展度很少成斜直立生长,或平展生长,都不形成叶球,仅利用其肉质直根进行促成栽培,采收芽球。
芽球有乳黄色、红紫色和紫红边芽球等品种。
(1)乳黄色品种科拉德从荷兰引进的杂种一代品种。
软化芽球非常整齐、紧凑,单芽球重150克,纺锤形。
该品种休眠期较短,可用与早熟水栽软化,品质极佳。
梅切丽斯从荷兰引进的品种。
软化后的菊苣芽球非常整齐、紧凑,用作中晚熟和晚熟水栽软化。
软化栽培前需经低温贮藏处理。
特利劳夫荷兰引进的品种。
肉直根需冷藏后再行软化栽培。
芽球紧凑,产量高,质量高,可不用土覆盖,但不适宜水栽软化。
艾切利尼莎从英国引进的品种。
植株生长势强,容易栽培,宜直播。
软化芽球整齐、肥厚,单芽重约100~150克,乳黄色。
巴西白菊苣从巴西引进。
株根休眠期不明显,软化后的芽球较白。
沃姆(即ZOOM) 是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品种,软化芽球奶白色,近似椭圆形、紧实、质脆嫩、口感好,单芽球重150~300克。
株根没有休眠期,挖根后可以直接进行软化栽培,水培、土培、不用覆盖均可。
白河日本品种。
株根没有休眠期,挖根后不用经过冷藏处理,可直接进行软化栽培。
(2)红色芽球品种德国红菊苣从德国引进。
肉质直根较细小,植株生长势较弱,叶片绿中带深紫红色。
促成栽培后芽球型较少,近椭圆形,叶肉红紫色,主叶脉和叶鞘奶白色,质脆嫩,与乳黄色品种比较其苦味较淡,清甜味更浓,口感好,单芽球重30~80克,芽球见光后绒毛增多。
法国红菊苣从法国及意大利引进。
芽球较小,叶肉较厚,边缘微皱,叶缘紫红色,叶脉及近叶脉处的叶肉奶白色,味甘甜,质脆,优质。
2. 结球菊苣此类菊苣与结球生菜相类似,主根较短,须根系发达,叶簇为根出叶,生长多片叶后即向内卷,而逐渐形成叶球,生长期较短,栽培容易,分红色叶球和绿色叶球两大类:(1)红叶球品种其叶球鲜红色,叶鞘部及主叶脉奶白色。
种植这种类型时不能太深,要经常灌溉,并且要求昼夜温差在10℃才能保证获得颜色艳丽、叶球紧实的产品。
现用的品种有: “美杜莎”F1 从荷兰引进的杂种一代早熟品种,耐热、高产,外叶绿色,叶球红色,紧实。
从定植至收获60~70天。
适于密植,种植株行距30厘米×35厘米。
艾利奥斯从荷兰引进的杂种一代品种,植株较大,外叶绿色,叶较多,叶球大,圆球形,红色。
耐热性较差,适于秋植。
种植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
西乐拉从荷兰引进的品种,早熟型。
外叶少,绿色。
叶球红色,较小而紧凑。
该品种耐热性强,抽薹晚,适于露地及保护地栽培,也可以用塑料箱或花钵种植。
露地栽培可密植,种植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
吉尤利奥从荷兰引进的红叶球品种。
耐热性较强,晚抽薹,产量较高。
可于夏季栽培。
种植株行距30×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