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性能实验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性能实验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性能实验
3.1 实验目的
1.掌握制定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性能试验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的设计方法。

2.通过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性能试验,了解受压构件发生偏心受压破坏时承载力大小,侧向挠曲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破坏特征。

3.掌握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测定方法,验证偏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4.了解偏压构件正位或卧位试验的试件安装、加载装置和加载方法,以及常用结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5.初步掌握结构实验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实验分析报告的撰写。

3.2 试件及测点布置
3.3 实验设备及材料
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
2.高压油泵全套设备或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荷重传感器
图柱偏心受压试验示意图
3.4 实验步骤
(一)试验准备
1. 试件的考察,记录相关数据。

2. 混凝土和钢筋力学性能试验。

3. 试件两侧用稀石灰刷白试件,用铅笔画50mm×50mm 的方格线(以便观测裂缝),粘贴应变片或百分表应变装置。

(二)试验加载
1. 由教师预先安装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安装试验柱,布置安装试验仪表,要求试验柱垂直、稳定、荷载着力点位置正确、接触良好,并作好试验柱的安全保护工作。

2. 对试验柱进行预加载,利用力传感器进行控制,加荷值可取破坏荷载的10%,分三级加载,每级稳定时间为1 分钟,然后卸载,加载过程中检查试验仪表是否正常。

3. 调整仪表并记录仪表初读数。

4. 按估算极限荷载值的10%左右对试验柱分级加载(第一级应考虑自重),相邻两次加载的时间间隔为2~3 分钟。

在每级加载后的间歇时间内,认真观察试验柱上是否出现裂缝,加载后持续2 分钟后记录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手持式应变仪读数。

5. 当达到试验柱极限荷载的90%时,改为按估算极限荷载的5%进行加载,直至试验柱达到极限承载状态,记录试验柱承载力实测值。

6. 当试验柱出现明显较大的裂缝时,撤去百分表,加载到试验柱完全破坏,记录混凝土应变最大值和荷载最大值。

7. 卸载,记录试验柱破坏时裂缝的分布情况。

(三)承载力极限状态确定方法
对柱试件进行偏压承载力试验时,在加载或持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标记即可认为该结构
构件已经达到或超过承载力极限状态,即可停止加载:
⑴受压区混凝土的压碎破坏;
⑵对有明显物理流限的热轧钢筋,其受拉主筋的受拉应变达到0.01;
⑶受拉主钢筋拉断;
⑷受拉主钢筋处最大垂直裂缝宽度达到1.5mm;
3.5 数据处理
1. 根据试验过程中记录的百分表读数,计算各级荷载作用下试验柱中部的实测挠度值,作出压力和跨中挠度关系P-f对比曲线。

2. 根据试验过程中记录的受压主筋的应变仪读数,作出压力和主筋应变关系P-εs对比曲线。

3. 根据试验过程中记录的手持式应变仪,计算量测标距范围内混凝土的平均应变值,作出试验柱平均应变沿侧向高度的分布图,并进行对比。

4. 根据试验中记录的数据,计算试验柱的开裂压力和破坏压力,并与相关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5. 绘制试验柱裂缝分布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