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欢树教案

合欢树教案

《合欢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立足文本,阅读品味语言,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深刻寓意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感悟来解读合欢树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探究合欢树丰富的象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教学重点:“我”对母亲的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与象征意义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基础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一、检查课前预习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作品以及作者的相关背景情况(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学生自由回答有关作者的知识,教师适当补充了解作者及背景,帮助理解主题二、导语设计了解史铁生的生平,我们会发现在作家史铁生的人生轨迹中,发生了一件可以说是改变了他一生命运的事情也就是1972年双腿瘫痪而他瘫痪的时候年龄有多大?(21岁)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孩子只有靠双手摇着轮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年轻的史铁生曾经长达十年都无法理解命运的安排,觉得自己的生命就是一场冤案然而,负载着这份沉重感的史铁生最终还是成功了1979年史铁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这与他的瘫痪相隔了几年?(7年)7年的时间,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对于作者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轮椅上的生活,是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可是,他还是坚强的活下来了而支撑着他活下来,扶持他走过这段噩梦般的岁月的,又是什么?(是母亲,是母爱)结合课下已发资料,跟随教师预设的情境,体会人生命运的多舛,以及在困境中母亲是最有力的支持,感受母爱的力量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受到震撼,因而会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有深刻的体验三、阅读感悟请一位学生朗读13自然段(一)思考: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二)品味语句,品味感情[示例]1、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2、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3、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4、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三)母亲逝世后,作者对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变化的?这个过程折射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那份深深的思念和愧疚此时的合欢树已经成了母亲的化身学生思考交流:①我十岁时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热爱生活(“做裙子”)②我二十岁时母亲:“不年轻”、“有了白发”“全部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1句:“全副心思”“到处”“总能”体会母亲为了治疗而奔波不厌其烦的态度2句:“惊惶”“昼夜守着”及语言描写的语句都很好地表现“我”病情不好时母亲的心情及她奋力同病魔抗争的形象3句:“到处”“顶着风或冒着雪”表现母亲看到“我”对生活有了新的企盼,又是希望又是无奈鼓励我写作,也是对人生的激励和劝勉,只不过能让我摆脱精神上的痛,一切的努力都值得4句:“她心里太苦了”表现了母亲的艰难,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表现了“我”对母亲深深的理解、思恋和愧疚忘记:因为失去母亲的难以抑制的悲痛找借口不看:怕触景生情,担心自己难以承受那无限的伤感和深深的愧疚老惦记:体现思念之深主动想去看,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去看:在写作上取得成功想去看看合欢树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名家之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质疑凿深有同学说既然写的是母亲,干脆就以《我的母亲》为题好了,你怎么看呢?(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思考交流:1、是“我”的象征,寄托了母亲对我的希望2、是母爱的象征3、取“合欢”之意,象征“我”和母亲生死相依的浓浓的母子情4、合欢树寄托了对母子合欢的期望,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感悟升华保加利亚作家海托夫《趁双亲还在》:“直到中学毕业,我才意识到父亲为所做的一切,对他充满感激和惋惜之情因此,我下定决心,只要拿到我挣来的第一笔钱,我就给他买些苹果因为他需要这样的营养品,而在我家居住的巴尔干山村是买不到苹果的我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终于在一个春日,得知了父亲于夜间逝世的噩耗……直到现在,在我父亲逝世二十多年以后,那些未买的苹果依然如鲠在喉”为了让我们没有作者一样的遗憾,没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趁着双亲还在,请抱着一份感激去善待我们的父母!六、作业结合学习本文的感悟,写一篇《重读的爱》的随笔,500字左右聆听、感悟完成作业母亲儿子合欢树拓展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朱自清《背影》教后反思:《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用平实、淡泊、洗练的笔调,按时间的顺序向我们叙述了母亲的付出,讴歌了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那种悲痛又愧疚的思念文章所流露出的款款深情,并不像朱自清看到父亲背影时的那种辛酸和怜惜,而是在平实、淡泊的叙述中透露出深深的思念与愧疚,正是从这种让作者“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的思念与愧疚中,我们领略到了作者对母亲深不见底的追思其实母爱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感受;感恩、珍惜也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提醒,这节课究竟要教什么?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了很多,想得太多,反而无所适从,放不开手脚后来我想,从很多的目的出发,让语文课承载太多的使命和功能不是不可以,但未必就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怎样做到课堂的有效性?我觉得最主要是两个出发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文本出发一位教学论专家这样说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因而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语言水平等),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点、障碍点、发展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来组织与实施教学例如,在文章的第一小节中,作者给我们展现了我十岁时的母亲形象,学生的兴趣点就放在了这一节的最后一句话,“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因而在教学中,我顺着学生的发现,引发他们思考,这句话实际上是说母亲是个爱美、爱生活的人,她懂得为自己活,这就与后文“我”双腿残废后母亲把“全部心思”放在“我”身上形成对照,从而突出了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无私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我在分析文本的时候,在读每一句话的时候,我都在想学生会不会对这里感兴趣、会不会在这发问也许,正因为做到了“心中有学生”,课堂上才会有此起彼伏的发言上完这节课另一个感受就是要上好一节课,教师一定要沉下心来好好的研读教材,要读懂、读透,课本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是语文教学的抓手从文本出发,就是要凭借不同类型的文本材料,找准训练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1、从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窗口”,抓住题目,常能得其要旨,理出思维点,串起全文例如,这篇文章是以《合欢树》为题,从题目切入,引导学生设问:有同学说既然写的是母亲,干脆就以《我的母亲》为题好了,你怎么看呢?这就引发了学生对合欢树象征意义的思考2、从重点段入手仔细品读课文中重点的语段,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主旨例如,文章第八节,表层是写母亲悉心培育照顾合欢树,实际上是母亲把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培育中合欢树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在母亲眼里,合欢树就象征着儿子这样的重点段对学生理解整篇文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3、从关键词、句入手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读懂关键词语的意思有助于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例如,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可以提示学生体会这里的“抖”字和“推说”一词从这些词可以看出我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与愧疚交织的情感抓住课文中这样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感觉收获很大当然教学中还是有遗憾的地方,主要一点是没来得及借这样一篇文质兼美、构思精巧的文章来对学生进行写作上的指导我想教学的遗憾同时也是一种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我会以此来不断激励自己更好地走在教学的路上开课意图:合欢树是《合欢树》中的一个重要物象,对它的描写,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感情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散文,是散文常见的写法,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散文“托物言志”的技巧,明白散文作家通过写“物”来侧面烘托以抒情写志的办法在《合欢树》中,作者为了表现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母爱的赞美,没有直接描写母亲对儿子的爱有多深厚,而是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来含蓄地表达儿子对母亲的怀念,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采用此类写法的散文很多,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小橘灯》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此类散文的技巧和阅读方法,并对此与同行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开此课1.学习提高内在素质。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2.教师终身学习扩展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给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

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教师对知识的虔诚态度是多么令人感动啊!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