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012年Vol.27 No.9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2-08-20作者简介:杨 勇(1972-),男,福建平潭人,助理研究员,从事高校行政管理方向的研究。
一、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这些年,虽然国家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先后出台高校人事制度改革、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等,促使高校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然而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传统下形成的弊端依然存在,严重束缚了高校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依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主体性和自主发展规划分析1.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办学潜力不能发挥。
从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进程来看,各个高校之间表现出高度的同一性:当精简机构时,大家都精简,而且都能成功地控制在20个以下;说要成立学院,一下子又成立了很多学院;说要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又都忙于将后勤与学校剥离。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政府的主导下一块一块地进行,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制约高校发展的种种障碍,使高校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了高校的活力,但这样的改革未免有点支离破碎,不能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高校尚未表现出一个法人实体所应有的作为,政府也未把高校看作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
这就导致高校丧失了自主发展的意识,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使改革变成一种被动的任务,而非主动的探索。
2.高校发展缺乏长远目标及战略规划。
政府直接插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具体改革,并且通过各项行政手段零敲碎打的进行,使高校的发展缺乏长远目标及战略规划。
因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是为高校发展服务,因此高校的长远目标与战略规划在高校的发展中应处于首位。
许多高校在政府规划下,看上去都有了自己的目标与规划,如把高校办成一流高校这样的目标等,但这种规划适应的是政府的行政规划,而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律,行政任务使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造成了高校办社会的格局,形成了单一、封闭的办学模式,缺乏与本校相适应的长远目标与规划。
(二)高校内部管理的权限分工和机构设置分析1.高校的党政关系一直未能理顺。
1998年《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这种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责任制度,是结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具有特色代表性的教育法,实际上非常适合在各大高校实行。
但是这项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内涵认识不足,思路不够清晰,出现了部分院校党政关系未能理顺,由于个人利益的冲突导致许多不良因素出现,种种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面作风,给高校校长书记带来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严重影响了学校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
2.高校泛行政化、官僚化严重,行政机构、人员冗余。
高校所有的建设都由国家付费,建立了学校附属的各个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等。
这些机构的管理等方面都和高校有着直接的联系,与社会上的相应机构出现了脱钩的现象,学校任何附属的一个小机构的行政、人员等都非常的受限制,形成了近似于官僚化的管理体制,这也严重制约了《高校教育法》的真正实行。
(三)高校内部管理的运行机制分析1.校院(系)二级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学校管理重心还没有真正下移,学院(系)一级应该承担的职能与学校一级应该承担的职能还缺乏科学的划分模式。
2.高校管理模式单一,管理观念、手段陈旧,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
目前高校的管理还主要以人充当管理信息载体和传递渠道,部门之间、整个高校内部缺乏动态电子信息的管理和传递,造成信息滞留或者传递效率低下。
许多高校虽然增添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但由于管理人员管理观念没有更新,信息技术管理技能没有提高,常常不能物尽其用,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而制约了高校的全面发展。
二、进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建设的需要(一)从外部环境着眼1.适应社会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重新启动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入21世纪以来,在知识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整个中国开始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
这一社会转型,已经或正在广泛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经济的全球化使高校不仅要面临来自国内的竞争压力,同时必须立足于国际教育市场,参与到国际教育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这对我们刚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的高等教育管理来说,自然是一场新的挑战。
英国教育管理专家托尼·布什认为:“教育机构的工作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管理质量是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这必然就要求高校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活力与竞争力,更好为社会、国家服务。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今流传的理念。
在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和谐社会”转型期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与思考杨 勇(闽江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摘 要:从高校主体性和自主发展规划、内部管理的权限分工和机构设置、内部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高校内部各项激励和保障制度完善四个方面分析,指出了目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并对其成因做了初步的分析。
并以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提出进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转型期;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09-0065-02662012年第27卷 第9期杨 勇:转型期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与思考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transition in the reform of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Yang Yong( Minjiang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Abstract: Analyze of four aspects from the subjective and aut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internal management authority division of labor and institutional settings,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 mechanism, the university internal incentive and guarantee system to improve, pointed out at present the university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existence malpractice,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And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factors of the two aspects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put forward that the reform of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is need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Key words: transition period; university;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责任编辑:邓 乐]的美好理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共中央将和谐理念引入国家治理、社会关系协调领域中,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社会和谐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和谐高校建设,因为高校是育人的基地,是肩负社会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部门,和谐高校的建设至关重要。
高校要想全面的、长期的、健康的发展下去必须遵从和谐发展,坚持和衷共济及内和外顺的原则,提高管理者的认识、规范管理行为,从根本上优化育人的氛围。
和谐高校的建设要以内部的各项主体关系为基础来进行建设,从根本上说,构建和谐社会,从高校自身出发,首先就是要构建和谐的内部管理体制。
内部管理必将对和谐高校的建设起到非常有效地推动作用,使高校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效率,透明管理细节,使高校得到可持续发展。
3.高校内、外部共同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处于转型期,高校教育在不断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需要,一次次的进行教育创新。
这些转型都需要高校内部及外部各种关系的调整,内、外两方面要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提高高校管理效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从内部发展着眼1.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需要。
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在校园管理方面合理化的建议没有得到很好地采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不够科学的制度。
计划经济的残余管理模式尚且存在,办学缺乏经济头脑,效益如何未能预算及计算,国家的大量资金未能得到正确使用及节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
2.实现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的客观需要。
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管理体制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完善的管理体制要求各机构明确职责,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失职必究,这样就能保证管理的实效性。
而当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着手点也正是希望通过改革,在人、事、财、物、时间管理上取得最佳效果,科学合理的进行机构划分、人员分配、内部分工及职权划分,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使高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化。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对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产生了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高校内部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量迅速增大,信息传递的过程和距离也越来越遥远。
对管理信息处理的时效性要求以及管理的复杂程度都大大提高。
有计划有步骤的采用现代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辅助管理,是实现管理手段科学化的迫切需求。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校长要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
学校各部门要明确各自责任,密切协作,切实完成相应任务。
”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内部管理系统为主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