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理论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理论 文学的形象性


二、托物言事的蕴涵性

魏源: “词不可以径也,则有曲而达焉; 情不可以激也,则有譬而喻焉。《离骚》 之文,依诗取兴,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 君王,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虹龙、鸾 凤以托君子,飘风、雷电以为小人,以 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棼为谗构。” (《诗比兴笺序》。)
二、托物言事的蕴涵性

Hale Waihona Puke 黑格尔:“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 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 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前一个因 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 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 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 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 的意蕴。那外在形状的用处就在指引到 这意蕴。”
三、因小见大的概括性



《锄禾》 阿Q形象 祥林嫂形象 吴荪蒲形象 贾府的衰落 孙悟空的形象 诸葛亮的形象
四、以情动人的感染性

文学形象具有感染性,文学形象的感染 性来自情感的力量。文学形象的情感内 涵有如一根纽带,连接着作者和读者, 它使得这二者在同一个点上发生共振并 从而得到沟通。
三、因小见大的概括性

在中外文学艺术的长廊中,大凡成功的 形象都能对事物的本质、规律作出有力 的概括,而这种概括性乃是一种具象概 括性。
三、因小见大的概括性



巴尔扎克指出:“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 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它 类似总结。” 刘勰:“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亚里士多德:“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 味。”
四、以情动人的感染性

《白毛女》演出发生士兵枪打演员事件。 清代女子阅读《红楼梦》抑郁而死。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林黛玉听戏文
我羡慕亲吻你指心的键盘
莎士比亚




我的音乐呵, 你把钢丝的和声 轻轻地奏出, 教那幸福的键木 在你可爱的手指按捺下涌进 一连串使我耳朵入迷的音符 我就羡慕那轻跳着去亲吻 你那柔软指心的一个个键盘 我的嘴唇,本该有这个权利 却羞站一边,眼看琴键的大 胆!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特征论(一)
一、什么是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 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根据丰 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 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 节、场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是以 人物形象为中心,其他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 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 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蕴灌注而 成。




受了逗引, 我的嘴唇就巴望 跟那些跳舞的木片换个处境; 你的手指别尽漫步在木片上 教死的木片比活的嘴唇更幸 运。 孟浪的键盘竟如此幸福? 行, 把手指给键盘, 把嘴唇给我来亲吻!
本节知识点

1、文学的特征有哪些? 2、什么叫文学的形象性? 3、文学的形象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托物言事的蕴涵性?
二、托物言事的蕴涵性



司马光在《迂叟诗话》里说:“意在言 外,使人思而得之。” 王建《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二、托物言事的蕴涵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地上本来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什么是文学的形象性


1、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 2、生动具体,宛在眼前; 3、来源于现实生活; 4、具有美学蕴涵; 5、以人物形象为中心; 6、灌注作家的思想倾向与情感意蕴。
二、托物言事的蕴涵性

文学所描绘的形象是生动、具体、可感 的,但它同时又是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底 蕴的,在其生动、具体、可感的外观之 下,潜伏着更为深刻、更为隽永的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