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相变

第九章相变


三,等温相变
1.实现低温、等温相变使气体液化是人类的长期努力 例如,将空气冷却,则空气的不同成分将在不同的温度下液化, 从而分离出不同的气体——不同的液体有不同的沸点。 下面是空气不同组分的不同液化点: O2 -118.8 157.35 N2 -147.16 125.99 H2 -239.95 33.2 He -268.12 ℃ 5.03 K
§2
气液相变
凝结过程和汽化都有能量交换。 吸热 液相 ―――――→ 气相,汽化 汽化热 ‖ 汽化热 液相 ←――――― 气相,液化 放热
一,蒸发与凝结,饱和蒸汽压
1,什么是凝结?什么是汽化? 物质由气相转变为液相的过程称 为凝结,相反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热与汽化条件(温度和压 强)有关。
2,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沸腾: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明的汽化现象,只在沸点进行。
4)临界状态:临界点的状态往往是气体本性的表现,对临界状 态参数的实验测定能得到不少气体性质,在物理化学生物也就 中发挥重要作用。临界点的状态就是对应的温度压强和体积,记 为Tk、pk、Vk,它们都是实现相变不能超过的最大值。
4)临界状态:临界点的状态往往是气体本性的表现,对临界状 态参数的实验测定能得到不少气体性质,在物理化学生物也就 中发挥重要作用。临界点的状态就是对应的温度压强和体积,记 为Tk、pk、Vk,它们都是实现相变不能超过的最大值。 四,气液二相图 3.有必要强调,气体液化的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自学例3
MRT
V
p1 - p
2a r
2a r 4p 2a 3
1/ 3
如果为球形气泡,V = 4pr3/3, 其中, = 2a (4p/3)1/3
vRT p1 - p 1/3 V V
1 V
1/3
V

1/3
平衡条件为

vRT p1 p 1/3 V V
2)不同的相变温度会有不同的等温线,同 一物质,存在一族不同的等温相变曲线。
临界点,等温压缩的局限:如果温度升高,将会有更多的分子 跑出液面称为气体,饱和蒸汽压将增大,气、液之间的差别将 缩小,代表相变的平台直线段BC的长度将缩短。当温度升高到 体定程度时,相变直线段BC将收缩成一个点K,称为临界点,记 为Tk,如果温度再升高,不论怎么压缩气体,都不能使气体液化, 而只有单元气相。 3)把不同温度下的相变曲线画出来,整个p-V图平面就被分 成了三个区域四个范围。Ⅰ——这种方法不能液化的气体; Ⅱ——气液共存的相变区域;Ⅲ——单相液态区;Ⅳ——可用 等温压缩使其可液化的气体。
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与联系 从相变机制上看,蒸发和沸腾并无实质区别,都是发生在气液分界 面的相变。但由于液体中一般存在大量气泡,使得两相分界面远大 于液体表明,因此沸腾比蒸发要剧烈得多,能量消耗得速度也比蒸 发快得多,所以,必须及时补充能量,才能维持沸腾的继续。
3,影响蒸发的若干因素
(1)蒸发使液体的能量降低,由一定的降温作用。
A.威尔逊云室的原理 过饱和水蒸汽中出现带电粒子时, 带电粒子使周围的水气凝结,如果 粒子使运动的,则留下一串水珠的 痕迹——表明带电粒子的存在。 B.雨雪的形成,人工降雨,都是 凝结核在起作用。利用干冰降温, 利用碘化银做凝结核
二,沸腾 1.液体沸腾的过程:1)液体中的气泡相当于一个 密闭容器,液体的蒸发使其内形成了饱和蒸汽压。 没有沸腾时,汽化和液化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2)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中分子有更多的能量从而有 更多的机会跑到气相,饱和蒸汽压加大,气体膨胀 体积增大,同时所受浮力增大,气泡向液面运动。
5.气泡室的工作原理 与云室采用带电粒子使过饱和气体液 化从而显示调电粒子运动轨迹类似, 带电粒子通过过热液体,会在其附件 产生汽化核,形成气泡,从而显示带 电粒子的轨迹,称为云室,可用于基 本粒子的研究。过热液体常是丙烷、 液体氢处于高度过热状态。 发明人格拉塞(Donald Arthur Glaser,1926-)
温度升高时,饱和蒸汽压p1增大,必须增大体积V才能保持平 衡,由于vRT/V比b/V1/3减少得快些,因此能够达到新得平衡。
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当饱和蒸汽压增大到外界气压时,就不能再 靠增大体积来维持平衡。气体膨胀和液体汽化的竞争,彼此促进, 远离平衡,当外界压强与饱和蒸汽压相等时,就不能通过体积改 变实现平衡,平衡打破就是沸腾。可见,外界压强与饱和蒸汽压 相等就是液体沸腾的条件。 3.密闭容器中液体沸腾的情况 密闭容器中,由于液面上的压强至少等于饱和蒸汽压(因为, 有可能还有牵其他气体),液体中将无法形成气泡,从而密闭 容器中的液体不能沸腾。但当快速降低液面上方气体的温度 (例如,化学实验中对倒置的烧瓶顶部浇水),使气体分子的 能量降低,较多的气体分子回到液体中,使液面上方的气压低 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则沸腾就会发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2:(1)求温度为250℃时水的汽化热; (2)求压强为15atm时水的沸点及汽化热。 (1)查有关熔值表,250℃时水和水蒸气的焓: h1 = 259.4kcal.kg-1,h2 = 669 kcal.kg-1, l = h2-h1 = 409.8 kcal.kg-1 2)查表得:15atm的水的沸点t = 197.36℃,此时的焓值: h1 = 200.7 kcal.kg-1 h2 = 666.7 kcal.kg-1 l = h2-h1 = 466.0 kcal.kg-1(另外,根据v1,v2可求Δu) 这个例题不仅告诉我们怎样由焓值表求汽化热和沸点等, 而且看到,水的沸点随压强增加而提高得比较快。(随 着温度升高,气液之间的差别减小)
一级相变的潜热等于两相的焓之差。这 个结论很重要,一级相变最常见,而焓 是实际问题中经常研究的对象,而且, 已制成了各种物质在不同相变温度的熔 值表。只要查一查相应的焓值表,就能 方便迅速计算一级相变潜热。
p.342.表9-2 给出了一些物质的溶解热和熔点,由表可见,惰性气 体的溶解热较小,熔点很低;金属的溶解热较大,热点较高。 例1,在外界压强p = 1 atm 时,水的 沸点为100℃,这时汽化热为l = 2.26 ×106J/kg。已知这时水蒸汽的比容 v2 = 1.673m3/kg,水的比容v1 = 1.04 m3/kg,求内潜热和外潜热。 外潜热 p(v2-v1) = 1.013×105×(1.673-0.001)J/kg = 1.69×105J/kg 内潜热 u2 - u1= l - p(v2 - v1) = 2.09×106J/kg
第九章相变
普遍联系的原则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原则。自然界中许多物质 都以固、液、气三种集聚态存在,然而物质的三态可以互相 转化并为物质本的性所决定。例如,常态下液体的水可变成 水蒸汽,也可变成冰,而且冰可直接变成汽。都非常形象地 说明了这种联系。显然,这一系列转化都与物质内部微粒的 热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作为普通物理的热学,至少应 当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简明的回答,哪怕是最肤浅的。物质为 什么会发生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条件什么?物态变化的规 律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这正是本章 的内容。
3,相变:物体的相变发生变化叫相变。 生活经验告述我们, 相变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的。
4,二级相变:没有体积的变化,也没有相变潜热,可有热 膨胀系数的改变、等温压缩系数发生突变等。常见而复杂
5,一级相变:相变时,有体积变化和相变潜热,这两个 特征是一级相变的重要体征。本书重点学习单元系的一级 相变。由于在一级相变时,可以认为是多相平衡共存,所 以,相变所处的状态是单元复相系。
(2)表面积、上方气流速度和温度将影响蒸发的快慢
(3)密闭液体表面的蒸发特点:① 相变的动态平衡,饱和蒸汽压
② 影响饱和蒸汽压的因素
A,易挥发的液体饱和蒸汽压越大;p = nkT可作定性解释。 B,温度越高,饱和蒸汽压越大; C,液面形状对饱和蒸汽压有一定影响: 其他条件相同时,凸形液面上方的饱和蒸汽压大于平直液面上 方的饱和蒸汽压; 其他条件相同时,凹形液面上方的饱和蒸汽压小于平直液面上 方的饱和蒸汽压; 4.凝结:气体分子汇聚重新形成液体(例如液滴)就是凝结。 ① 过饱和和过饱和蒸汽:有时,蒸汽压超过数倍平直液面的饱 和蒸汽压,气体还是不凝结,这种现象称为过饱和,这时的蒸 汽称为过饱和蒸汽。② 过饱和的原因时缺少凝结核,气泡、小 微粒、带电粒子都是很好的凝结核。
4.液体也会出现达到沸点时不沸腾的现象,称为过热液体 过热液体,是因为缺乏汽化核。液体中的小气泡就是汽化核。 没有或缺乏小气泡,就容易出现液体过热。 液体较长时间维持过热,会使有的液体分子有足够的能量彼此推 开而形成极小的气泡,这种小气泡尺度不过数倍于分子间距,内 部的压强也极小,过热液体继续加热而使温度大大高于液体的沸 点,这些小气泡内的压强就能超过外界压强,这时气泡胀大同时 饱和蒸汽压也迅速升高,使气泡膨胀非常迅速,甚至发生爆炸毁 坏容器,这就是过热液体的暴沸。 为避免暴沸,锅炉中的水在加热前要加一些新鲜水或放进一些 附有玻璃管的碎片或无釉的陶瓷块,并对锅炉的耐压能力进行 检验,在供暖锅炉系统中尤其如此。
气相的体积比固体相和液 相的体积大,一般情况下, 液相的体积比固相的体积
二,一级相变
大,反常膨胀则相反。
1. 相变时的体积变化
2. 相变潜热 注意“潜”字的理解:能量交换潜藏 设 u1,u2 ;v1,v2分别代 在温度不变的表面现象背后。其一, 表1相和2相的单位质量的 温度不变,其二,有能量交换。第一 内能和体积(称作比容) 点不用讨论,第二点则必须探求规律。 1)在单元系的一级相变中,伴随着两种能量的变化。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相变的过程在 p-V图中是一平直线段,将该直线用一 个点来表示会更方便。采用p—T图, 不同的等温相变对应于不同的点,将 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就代表 了相变时温度与压强的关系,将这样 的p—T图称为气液二相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