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南美白对虾引种及生物学特性ppt
南美白对虾引种及生物学特性ppt
非产地以外地区对相关国家的生产能力具有非常 积极的影响。
• 巴西 • 主要是由于没有能力集约化繁育和饲养当地虾种
(特别是在高温和低溶解氧的条件下),巴西于 1980年首次输入日本对虾,1981年输入斑节对虾 ,1983年输入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然后于 1994年输入长毛对虾(P. penicillatus)( Roberto Andreatta等,2002年;de Barros Guerrelhas,2003年)。南美白对虾的商业生产 始于1983年,但是直到1995年这一品种才占有主 导地位。主要是因是(在1991年)输入高产的巴 拿马种群、掌握其驯养成熟期、生长迅速、有效 的食物转换和在池塘中的高成活率以及其在欧洲 和美国的市场潜力。
•
• 南美白对虾土生土长于墨西哥和中南美洲
直到秘鲁的太平洋沿岸,全年水温一般都 在20℃以上的地方(Wyban与Sweeny, 1991年;Rosenberry,2002年)。虽然在 养殖条件下来自不同地区的种群之间似乎 存在着差异,但是目前尚不知这里只有一 个种群或还是另有孤立种群存在。
• 对虾的第一次试验性移动始于70年代初期
,那时法国研究人员在塔希提岛开发包括 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及后来的南美白对虾 和细角对虾在内的各种外来对虾品种的集 约化繁育和饲0年代,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
被从墨西哥到秘鲁的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其自然 生长地转移。从此,它们被引进到美国和夏威夷 的太平洋西北沿岸,以及从北方的卡罗来纳和得 克萨斯经墨西哥、伯利兹、尼加拉瓜、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直到南部的巴西,引进到大西洋东岸 。现在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都已经建立起这些品 种的水产养殖业。
• 尽管如此,中国台湾省南美白对虾2002年
的产量(7633公吨)依然高于斑节对虾的 产量(1828公吨)。
•
• 与中国台湾省一样也出现疾病问题,中国
大陆巨大的人口和物质资源(及需求)使 中国在这10年中成为世界虾类,特别是南 美白对虾的生产大国(Wyban,2002年) 。在2002年,中国大陆南美白对虾的生产 水平约为27万公吨,预计在2003年达到30 万公吨(比世界其他地方总计还多)。这 个数量占中国虾类预计总产量41.5万公吨 的71% 。
• 南美白对虾最初传入亚洲是菲律宾和中国大陆分
别于1978/79年和1988年进行的引进活动(FAO 通讯员)。在这些首次试验中,只有中国大陆保 持生产并形成产业。1988年,一批南美白对虾后 期仔虾从得克萨斯大学的海洋科学研究所被引进 到中国大陆。
•
• 将南美白对虾引进到美洲国家、太平洋及亚洲等
•
•美国
• 1985年,南美白对虾以后期仔虾形式首次输
入美国南卡罗来纳。此后,它的种群稳步增 长,成为北美养殖虾的主要品种(Sandifer 等,1988年)。已有6个对虾品种(南美白 对虾,斑节对虾,细角对虾,日本对虾,中 国对虾和印度对虾)被引进到夏威夷,用于 养殖和研究。尽管大部分品种的种群依然存 在,用于繁殖SPF和SPR原种,出售给其他国 家,但目前只有南美白对虾用商业池塘养殖
• 3.耐盐性 :容忍较大的盐度范围(0.5-45‰),而且 更能适应内陆养殖地点。
• 4.耐温性 :具有特别强的耐低温能力(低至15℃) ,能够在寒冷季节进行养殖。
• • 5.蛋白需要量 :对蛋白饲料的需要(20-35%)低 于斑节对虾或细角对虾(36-42%),使得经营费用减少 ,并适于封闭式异养系统。食物转化率为1.2,而非其他 虾1.6。
•
二.南美白对虾的优势及劣势
• 1.生产率:优势,它和细角对虾可具有同斑节对虾一 样的增长速度,直至20克,而目前在亚洲其生长速度(11.5克/周)通常超过斑节对虾(1克/周)。收获时的个头 差别一般较小。劣势,南美白对虾在达到20克之后,其 生长速度减缓,这使得大个头虾的生产减慢。
• 2.放养密度 :适于在极高的放养密度条件下进行养 殖,(通常密度为60-150/m2,甚至可以达到400/m2), 比好斗的斑节对虾和细角对虾更容易养殖。
南美白对虾引种及生物学特 性ppt
•
一.南美白对虾的引种历史和国内外养殖
现状
• 利用外来[6]动物品种增加粮食生产和收入
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从19世纪中叶就已经 成为一项惯例。在利用外来种方面的争论
源于许多众所周知的巨大成功和重大失败
。根据粮农组织有关引进水生物种数据库 [7](DIAS)的报告,水产养殖的发展是大 部分引进活动的主要原因,占全部引进案 例的40%。这也表明,引进的数量(65% 为有意的)自1940年以来成倍增长。这些 引进活动大部分是鱼类,仅有6%或191项 记录为甲壳类。
• 6.抗病性:尽管南美白对虾易感染WSSV,但是亚洲 目前并没有出现该病毒的问题;南美白对虾是下述病毒的 易感品种和载体:TSV、WSSV、YHV、IHHNV和LOVV。 斑节对虾能够抵抗TSV和IHHNV。
• 7.易于繁殖和驯养 :孵化池中南美白对虾的成活 率为50-60%,高于斑节对虾(20-30%)。
•
•亚洲
• 中国台湾省1996年从夏威夷引进SPF南美白
对虾亲虾是美洲到亚洲的第一次商业引进活 动(Wyban,2002年)。中国台湾省在这一 品种的成熟、仔虾饲养和养殖方面的初次成 功导致对亲虾产生的巨大需求和1997年从拉 丁美洲的多个来源引进野生亲虾。
• 到1998年中,无论中国大陆还是中国台湾省
的养殖者都能自己生产池养亲虾。在1999年 初,与野生亲虾一起从拉丁美洲传入的TSV 开始在中国台湾省的池塘中造成幼虾大量( 三天之内有80%)死亡 。
•
• 另外,WSSV还造成死亡和矮小变形症(
RDS),因为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功能坏死病 毒(IHHNV)造成的生长缓慢也很普遍。这 些疾病问题导致利润下降和使用廉价池养亲 虾的倾向,而不考虑遗传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这种情况造成近亲繁殖和通过孵化场生产 的后期仔虾传播疾病的情况增加。
• 8.收获后特点 :经过冰处理之后能够抵抗黑变病。
• 9.销售:在美国市场白虾因其口味比斑节虾更受欢迎 。亚洲对白虾的需求非常旺盛。南美白对虾的出肉率( 66-68%)高于斑节对虾(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