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题设计总结

快题设计总结

快题设计总结所针对报考学校及专业:重庆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所论述作图工具与纸张:钢笔尺规+马克笔+白纸提纲:一,关于工具的选择1.铅笔 2。

绘图笔 3。

草图笔 4.马克笔 5.草图纸 6.硫酸纸 7.其他工具 8.饮品一,关于工具的选择1.铅笔:4—6B的软铅笔用来画构思草图。

HB—2B的硬铅笔用来画一些控制线和细节。

0.7的自动铅笔备一支。

2。

绘图笔:推荐德国产的施德楼pigment liner,灰色杆,粗细选用0.2---0.7。

这笔的价格适中。

好处就是干得比较快,上马克的时候不容易把图蹭黑。

强烈不建议红环一次性,水太大,容易蹭。

也反对红环绘图针管笔,笔尖是金属的,出水慢,常断线,也容易划伤纸。

3。

草图笔:推荐stabilo的。

不分粗细。

常用红,兰,绿,黑等颜色。

大到构思小到轴线网格都可以用其来画。

4.马克笔:马克笔较快,也较易出效果。

当然如果有功底的兄弟姐妹选用彩铅之类也可。

对于色彩和马克笔功底比较弱的同学,建议多用灰色系。

浅灰到黑的各个层次的都要有。

绿。

蓝,主选灰色调的。

比较艳丽的大红,大绿,大兰,大黄只用来画比例人。

5.草图纸:用来构思的要提前裁好,裁成你用着最顺手的大小。

6.硫酸纸:可用白色硫酸纸,略带颜色的也行,就当有了个底色。

硫酸纸的图显正式,而草图纸皱皱的。

硫酸纸比草图纸也结实,不易弄破。

裁五张左右小一号的(为了换纸方便,不推介裁成标准一号大的),打上黑色边框。

一张直接用电工胶带贴在一号板上。

可省去考场上裁纸,打框的时间。

要知道,集少成多,考场上的每一秒钟都很关键。

7.其他工具:大号的工具盒,比例尺,橡皮、刀子、双面胶带、透明胶带、电工胶带,三角板、90厘米的一字尺绑好在一号画板上、圆模版、曲线板,红环圆规加红环针管笔专门用来画圆。

8.饮品:两罐红牛。

建议考场上少喝水,虽然可以出去方便,但是时间是自己的。

二,关于表现的训练1.钢笔练习 2.透视感 3.一点与两点透视 4.马克笔练习 5.用色的复色原理 6.透视中钢笔线多些 7.透视图的大小 8.大的图面效果 9,表现与方案哪个重要 10.时间安排1.钢笔练习:以临摹为主。

先掌握一套纯钢笔的程式化的表现技法。

学会如何求透视,学会如何表达透视关系。

这方面的书很多。

推介钟训正的《建筑画环境表现技法》和彭一刚的《建筑绘画与表现图》这两本老院士的书讲的都很系统,详尽;范例也是经久考验的名作。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远非那些后辈们的泛泛而谈可比。

认真研究与临摹几个月,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2.透视感:表现透视感就两条原则:形象上近大远小,前后遮挡:灰度上前后互挤,同面退晕。

相信素描好的同学马上就会明白。

由于水平所限,再多的也不敢多说了。

abbs学生广场,有个叫匠人无愚的大牛在那里讲画钢笔画,大家可以去看看。

3.一点与两点透视:个人建议画一点的。

把主立面蒙在下面,定好视点,直接拉出来前后关系就行,而同一面上的各部分比例和立面一样。

优点是起形比较快。

缺点是有点老套和保守,但是可以保证能画完。

两点透视起形难度要大些,如果实力一般或者为求稳者,可舍弃之。

也有一种一个面透视比较平,另一个面透视很陡的画法,其实表现的主要还是一个面。

是稍加变形的一点透视。

4.马克笔练习:找些好的范例。

还是以临摹为主。

其实要想真正提高画画的水平,还是得写生。

考研画表现图,一来不同于纯粹的画画,二来时间所限,不能有太多的时间搭在画画上。

每临摹一幅,都要找高手批评指点,进步才会比较快。

除非你是跨专业的,才向你推介黎志涛的那本快题100例。

国内画马克笔外部透视的书,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要么太复杂,动辄几个小时才能画出人家的效果,要么是以室内的图居多。

我用的是《设计与表达---麦克笔效果图表现技法》(张汉平等著,中国计划出版社),《建筑画—麦克笔表现》(夏克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还有一本《美国建筑画表现进阶教程2》(好像是这个名字,横16开本黑色封面)。

掌握一套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平面用色,立面用色,透视用色,都固定好。

如果你是绝顶高手,则可以随意些。

“人,车,树,草找好的样子背熟了”(朱文一,)。

不管什么方案都用一套表现方法。

有人提出,针对不同的建筑性格,选择不同的表现风格,个人认为,除非是很高的高手,一般人还是给自己省点时间和精力吧。

能把一套表现技法练熟已属不易,何必折磨自己呢。

毕竟大效果不会差很多。

我想如果能拿到120左右的分数,绝大多数人就比较满意了(今年最高分是2个130)。

5.用色的复色原理:多数地方都不要用单色,否则太单调。

比如玻璃,不应该用一种蓝色。

几种蓝叠加才有效果。

灰色也是,几种同时上,才丰富.马克笔的图,由于时间关系得多依赖钢笔线,上色只是个提神。

对于色彩功底比较弱的同学来说,用最少,最灰的颜色表达清楚应该是正途。

当然,如果是色彩高手,可画的绚丽些。

6.透视中钢笔线多些:比如说地面,环境,多加钢笔线。

地面上打网格是一个办法,加上一片水,加上倒影。

就差不多了。

画配景主要是为了多出几个层次,来衬托建筑。

树的话,马克笔多些,钢笔线多了画不完。

考试的时候也许只有5分钟让你画树。

前中后,三个层次应该表达清楚。

前景黑,中景丰富(建筑),远景简是常用模式。

建筑上用线多多益善,但要重点突出,一般把入口处作为趣味中心来处理,但要注意时间。

7.透视图的大小:透视图建议画最大2号大就可以了。

太大了,一方面显的傻;另一方面也不容易画深入,还浪费时间。

毕竟画图时间是与面积成正比的。

很多同学透视画不完无非是要么给透视空的时间太少;要么画的太大、太复杂,收不了场。

8.大的图面效果:“各张图的深度要一致:不能平面画的很细,剖面只有几根线;透视画的很丰富,而立面上却没有一颗树;最忌讳缺图,要被扣掉很多分数”(朱文一)。

图面构图,只要排下就行,有整体感,宁挤些,不要拉得太松。

不要搞无谓的构图杂耍,浪费时间不讨好。

9,表现与方案哪个重要:个人认为各占一半。

表现决定了老师对你的大印像,方案才是根本。

表现的提高比方案的提高容易得多,只要方法得当,有高人指点,专心练四个月,每天练三小时,就可以突飞猛进,成为高手。

方案也许学4年,还是一塌糊涂。

一般情况是:表现不好的人方案一定不好,表现好的人方案不一定好。

10.时间安排:如果基础比较好,建议8月开始练表现,9月开始练方案。

基础差些的同学,4月份开始练表现比较合适。

如果是跨专业的,越早越好。

之所以在前期侧重表现,因为表现提高得比较快,先取得一些进步会让自己更自信些,同时去清华找老师看图的时候留个好印象。

这里所说的只是“侧重”,练表现得同时也在练方案,练方案的时候也是在练表现。

三,关于方案的训练1.方案的能力 2.基本概念 3.今年的题目 4.推介书目 5.方案的训练和准备 6.分期练习7.频度 8.手法 9.题目类型1.方案的能力: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不然我们不会学5年。

考研复习的时间大概最多十个月。

要想在这段时间内从根本上提高方案能力是不可能的。

但是经过一定量的系统的科学的训练还是可以取得很大进步的。

2.基本概念:“快题考得是基本功,不是创新和创作”(朱文一)。

很多人太强调idea,快题里面要尽力少做。

因为很多idea是要牺牲一部分功能和使用的,而功能是快题评图时候的重要标准。

当然,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力有idea,还是鼓励的。

“把最基本的功能,结构处理好,即可80左右(满分100),若想再高分,就要体现建筑性格”(朱文一)。

3.今年的题目:4800平米的法官培训中心。

一块平整的基地,表面看是梯形,退完各种红线以后,可以做的面积只有1440平米,并且是等边直角三角形。

图纸一律对开草图纸或者硫酸纸,规定图幅约780乘540。

这是一道很常规的题目,没有在建筑功能和性格上难为学生,也没有要求建筑要体现某种特色,仅仅是基地稍微有点限制。

1。

方案最重要的是方案能力,大家都知道这绝非短时间内可以提高的,但又是最根本的,是基础,大家不要为快题而快题,而喧宾夺主。

快题的方案又有其特点,这些徐兄都讲到了。

我准备的时候参考了一本大学生设计竞赛,应该是95-99年的;还有一个天大考验的优秀快题集,复印件,同学考完研丢在我这里的,没想到十分的有用;造型参考的书就比较多了。

最后形成的比较成熟的造型是参考perters&will。

对于好的平面每个都细心研读,——慢慢的会形成好的鉴别力。

快题的平面,刚开始我想准备两套方案,一套主打,一套辅助;后来做的时候发现关键不在数量,而是应变能力;这点徐兄也提到了,我最后是只做了一种平面形式上的考场,把功夫用在了变化上。

灵活的构思是不管什么样的地形,什么的功能,都要能够把准备的用上。

有一定的套路,但肯定不是机械的照搬,准备的也不是死板的平面组合,而是对特定的空间关系做熟,到时能灵活用。

2。

表现这里的表现指把方案表达出来的方法。

具体的徐兄已经说得很细了。

我想说一下图纸深度。

快题清华最忌缺图,这是真的。

而快题最容易时间失控,一不小心就会画不完。

各项图纸轮重要性应该依次是一平——总平——效果图——立面——剖面,不过这种排法有点傻,我想说效果图重要大家都知道,一平也重要,改卷老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上面,可能大家容易忽视总平,其实总平对于表达总体构思,呼应环境等方面是很有讲究的。

还有几句,都贴出来。

大家指正啊4.绘图(1)、构思好以后,就该把轴线柱网打出来,用来做正式平面的架子。

(2)、画首层平面,1:200,环境要有,最好是用环境挤出建筑平面来。

让建筑和周围环境处在不同的层次上。

推介留白建筑内部,涂满建筑外部环境的画法。

树,草,铺地,水面都是提前设计好的模式,环境整体要成面,忌散。

主次入口要强调出来。

可画个黑三角,写上:主入口、次入口。

(3)、主立面,1:200,细致一些,因为透视就要用到主立面,配景成面,忌散。

注意配景层次和轮廓线。

阴影上重色马克笔。

(4)、透视图,前面已有论述。

(5)、“剖面要清楚,女儿墙,室内外高差必须明确,梁柱关系清晰,标出标高”(朱文一)。

(6)、分析图,没什么必要,除非有要求或者有剩余时间。

咱们的设计水平,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根本用不着去分析。

(7)、每个图要一次性完成,不要这个平面画到一半,就去画那个立面,搞到最后,很有可能在慌乱中漏掉一些东西。

每张图在图画完以后,就把大标题,房间小字等字写上。

5.用笔粗细与涂黑:一般0.2的笔画铺地和家具,0.5的笔画一般的线,0.7的笔画环境中比较粗的线,比如树的轮廓线。

墙的涂黑用黑色马克笔。

虽不够黑,但是速度较之用粗针管笔涂黑要快些,毕竟时间要紧。

有个问题是涂黑的时候有时候容易把门给一笔涂死,可以先画门窗,再画墙线,这样涂黑的时候就有个界限。

6.图面表达的个性:图面效果很重要。

上百份图纸挂在一起,评图老师很快就会晕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