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复习纲要)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复习纲要)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复习纲要)目录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 (1)第一部分 (2)第1章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 (2)一.基本概念 (2)二.重点内容 (2)第2章信息系统构件 (3)一.基本概念 (3)二.重点内容 (3)第3章信息系统开发 (4)一.基本概念 (4)二.重点内容 (4)第4章项目管理 (6)一.基本概念 (6)二.重点内容 (6)第二部分 (6)第5章系统分析 (6)一.基本概念 (6)二.重点内容 (7)第6章需求获取的调查研究技术 (8)一.基本概念 (8)二.重点内容 (8)第7章使用用例建模系统需求 (8)一、基本概念 (8)二、重点内容 (9)第8章数据建模和分析 (9)一.基本概念 (9)二.重点内容 (10)第9章过程建模 (10)一.基本概念 (10)二.重点内容 (11)第10章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分析和建模 (12)一.基本概念 (12)二.重点内容 (12)第11章可行性妇女系和系统方案建议 (13)一.基本概念 (13)二.重点内容 (13)第三部分系统设计方法 (14)第一部分第1章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一.基本概念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人、数据、过程和信息技术之间相互作用,收集、处理、存储和提供支持企业运作的信息的集合体。

2.二.重点内容1. 七类信息系统应用: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信息系统、主管信息系统、专家系统、通信和协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2.系统关联人员(参与者)1)系统所有者:2)系统用户:内部系统用户(如技术人员、服务人员、中间经理、高层经历)外部系统用户(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3)系统设计人员(如网络架构师、数据库管理员、web架构师)4)系统构造人员(应用程序员、系统程序员)5)系统分析员6)外部服务提供者7)项目经理3.系统分析员的角色系统分析员既懂业务又懂技术,他们首先研究业务问题和机遇,然后把业务和信息需求转换为对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规格说明,而这个信息系统则由包括程序员在内的技术专家来实现。

4.系统分析员所需的技能有效的信息技术知识一半商业知识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技能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

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人格与道德规范5业务驱动力: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和电子业务、安全和隐私、协作与合伙经营、知识产知识产权管理、持续改进和全面质量管理、业务过程重构6.技术推动力网络和因特网、移动和无线技术、对象技术、协作技术、企业应用软件8. 系统开发流程1)确定问题(系统启动)2)分析和理解问题(系统分析)3)确定方案需求和预期(系统分析)4)确定替代方案,选择最佳方案(系统设计)5)设计所选方案(系统设计)6)实现所选方案(系统实现)7)评估结果(系统实现)第2章信息系统构件一.基本概念1.前端信息系统和后端信息系统企业既有直达客户的业务功能的前端信息系统,也有支持内部业务运行并与供应商交互的后端信息系统。

二.重点内容1.信息系统架构:信息系统架构作为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构建的不同视图的框架。

从本质上讲信息系统构架为你想开发的任何信息系统组织各个组建提供了基础。

2.信息系统的三个公共业务目标1)改进业务知识的目标2)改进业务过程的目标3)改进业务通信和人际协作的目标。

3.三个目标技术1)支持企业积累和使用业务知识的数据库技术2)自动化业务过程和服务的软件技术3)支持业务通信协作的接口技术4.“知识”目标的四个构件1)信息系统范围和构想2)业务数据需求3)数据库设计4)数据库方案5.“过程”目标的四个构件1)功能范围和构想2)业务构成需求3)业务构成设计软件设计4)商用软件包和/或定制应用程序6.通信目标的四个构件1)通信范围和构想2)业务借口需求3)接口设计4)接口方案第3章信息系统开发一.基本概念1.能力成熟度模型用来评估组织的信息系统开发以及软件管理过程和产品的成熟度等级的框架。

2.系统生命周期1) 系统开发阶段2) 系统运行和支持阶段3.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开发方法是一个十分正式且精确的系统开发过程,他为系统开发人员和项目管理定了一组活动、方法、最佳时间、交付成果和自动话工具,用来开发和维护大部分或所有的信息系统和软件。

二.重点内容1.能力成熟度模型:1)初始级:无政府状态或混乱状态2)可重复级:组织已经建立了项目管理过程和实践来跟踪项目费用、进度和功能。

3)已定义级:组织购买或开发了一个标准的系统开发过程。

4)已管理级:组织建立了可度量的质量和生产率目标。

·5)优化级:根据第四级建立的度量和数据分析,标准化的系统开发过程被连续第监督和改进。

2.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1)让系统用户参与。

2)使用一套问题解决步骤。

3)确立开发阶段和开发活动。

4)在开发过程中记录文档。

5)建立标准。

6)管理过程和项目。

7)将信息系统作为重要的投资看待。

8)不必害怕取消和返工。

9)分而治之。

10)设计系统时应考虑到增长和变化。

3.系统开发的源动力——问题、机会和指示(总括为问题)。

4.PIECES框架:P——改进性能(performance)的需要I——改进信息(information)(和数据)的需要。

E——改进经济(economics)、控制成本或增加收益的需要。

C——改进控制(control)或安全的需要。

E——改进人与过程的效率(efficiency)的需要。

S——改进对可会、供应商、合作伙伴、雇员等的服务(service)的需要。

5. 系统开发的基本阶段.1)范围定义2)问题分析3)需求分析4)逻辑设计5)决策分析6)物理设计和集成7)构造和测试8)安装和发布6. 跨声明周期活动1)调查研究2)记录文档和演示汇报3)可行性分析。

4)项目管理和过程管理7.典型开发路线1)模型驱动开发A)适用于用户的预期和质量比时间和进度更重要。

B)三种模型驱动开发技术:过程建模、数据建模、对象建模2)快速应用开发策略3)商用应用软件包实现策略8. 自动化工具和技术1)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CASE资料库、CASE工具、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2)应用开发环境3)过程和项目管理器第4章项目管理一.基本概念1. 项目:项目是必须按时在预算内并遵循规格说明完成的一系列活动。

2.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至在指定时间内用最少的费用开发可接受的系统的管理过程,内容包括确定范围、计划、人员安排、组织、指导和控制。

3.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记录、管理并持续第改进系统开发过程的活动。

二.重点内容1. 项目失败的原因。

2.项目经理所需的能力业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影响能力、管理者能力3.项目管理的职能确定范围、估算、调度、组织、知道、控制、项目总结4.项目管理的8个活动1)协商范围2)确定任务3)估计任务工期4)说明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5)分配资源6)指导团队工作7)监督和控制进展8)评估结果和经验第二部分第5章系统分析一.基本概念1.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一种问题解决技术,他讲一个系统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目的是研究各个部分如何工作,如何交互,以实现其系统目标。

2.模型驱动分析:强调绘制图形化系统模型来记录和验证现有的和/或建议的系统。

系统模型最终成为设计和构造一个改进的系统蓝图二.重点内容1.系统分析方法1)模型驱动分析法2)加速系统分析法强调系统分析强调构造原型以便更快地为一个新系统确定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3)需求获取法4)业务过程重构法5)FAST系统分析策略2.范围定义阶段1)列出问题和机会2)协商项目的初步范围3)评估项目价值4)计划项目进度表和预算3.问题分析阶段1)研究问题领域(上下文图)2)分析问题和机会3)分析业务过程4)修改项目计划5)汇报调查结果和建议4.需求分析阶段1)定义需求2)排列需求的优先次序3)修改项目计划4)交流需求陈述5.逻辑设计阶段1)结构化功能需求2)简历功能需求的原型3)验证功能需求4)定义验收测试用例6.决策分析阶段1)定义候选方案2)分析候选方案3)比较候选方案4)修改项目计划5)推荐一种系统方案。

第6章需求获取的调查研究技术一.基本概念1.需求获取包括系统分析员用来从用户团体那里确定或提取系统问题的方案需求的那些技术2.系统需求信息系统必须实现的或者必须具备的属性,也成为业务需求3.功能需求:说明系统必须实现什么的需求。

4.非功能需求说明系统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属性和质量的需求5.需求管理管理需求的变化的过程二.重点内容1.需求获取过程发现和分析问题、获取需求、归档和分析需求、需求管理2.调查研究技术1)对现有文档、表和数据库进行抽样2)调研和实地访问3)观察工作环境4)调查表5)面谈6)原型化7)联合需求计划第7章使用用例建模系统需求一、基本概念1.用例建模2.用例图3.用例描述二、重点内容1.用例建模的产物1)用例图2)用例描述2.四类参与者1)主要业务参与者:从用例执行中获得好处的关联人员2)主要系统参与者:直接同系统交互发起或触发业务或系统事件的关联人员3)外部服务参与者:响应来自用例请求的关联人员4)外部接受参与者:不是主要参与者但可从用例接受某些可度量的或可观察的价值。

3.关系1)关联关系:2)扩展关系:讲复杂的步骤提取成专门的用例3)使用(或包含)关系:公共步骤提取成4)依赖关系:用例之间的先后性5)继承关系:多个关系共享公共行为,讲这些公共行为抽象成的新参与者4.需求用例建模的过程:1)确定业务参与者(参与者词汇表)2)确定业务需求用例(用例词汇表)3)构造用例模型图4)记录业务需求用例描述第8章数据建模和分析一.基本概念1.逻辑模型描述系统是什么或者系统做什么的非技术性的图形话表示2.物理模型:展示系统是什么或者系统做什么,以及系统如何实现的技术性图形化表示。

3.数据建模:为数据定义业务需求的技术4.实体:抽象第标识一组类似事物的所有实例(人、地点、对象、事件)5.属性:想要存储的给定实体的每个实例的数据6.域7.关系8.基数9.度数10.外键11.确定性关系:父实体贡献其主键成为子实体的主键的一部分的关系12.非确定关系:每个参与关系的实体都有各自独立主键关系13.非特定关系:一个实体的多个实例同另一个实体的多个实例相关联的关系二.重点内容1.数据建模的优点1)有助于分析员快速确定业务词汇2)比过程模型构造得快3)简洁明了4)过程建模容易陷入细节5)系统和建议系统的数据模型之间的相似性要比过程建模的相似性高2.逻辑建模的步骤1)构造上下文数据模型:(仅包括实体和关系,不包括属性)2)绘制基于键的数据模型:消除非特定关系,增加关联实体,包括进主键和替代键3)构造具有完整属性的数据模型3.数据建模的过程1)获取实体2)上下文数据模型3)基于键的数据模型4)具有完整属性的数据模型4.数据分析1)第一范式:所有属性对于实体的单个实例只有一个值2)第二范式:所有的非主键属性的值都依赖与主键3)第三范式:非主键属性的值不依赖与任何其他的非主键属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