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的是75 μm Cu版本(双倍版本)的玻璃纤维加固的环氧树脂线路板。
采用短信号线路布置。
线圈采用1.4MM强度最大的线材。
充分考虑到阻尼因素和低损耗。
针对“3系低音元件”采用可调节的相位修正。
采用Mundorf MKP电容器,使高音仅有3%的偏差。
连接3系分频器:
1.将音源信号(收音机或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分频器上“+Amplifier”1
和“-Amplifier”2相连。
2.将中低音单元与分频器上“+bass-mid”3和“-bass-mid”4相连。
值得注意
的是,当用较粗的线作连接时,不要使其接触到其他的接线夹。
3.连接高音头到接线夹5和6。
如果高音声音太大,请剪断前级电阻旁边的
连接线,以便触发2dB的阻尼。
请他们转换高音的极性,来决定哪个版本是较好的。
使用的是75 μm Cu版本(双倍版本)的玻璃纤维加固的环氧树脂线路板。
采用短信号线路布置。
线圈采用1.4MM强度最大的线材。
充分考虑到阻尼因素和低损耗。
针对“5系低音元件”采用可调节的相位修正。
采用Mundorf MKP电容器,使高音仅有3%的偏差。
连接5系分频器:
1.将音源信号(收音机或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分频器上1(+)和3(-)
相连。
将1到6用线作连接,从而获得独立的高频输入。
值得注意的是,当用较粗的线作连接时,不要使其接触到其他的接线夹。
2.将5.16的中低音单元和接线夹2(+)与4(-)相连,为了激活6dB的
高通,请移动连接线到220V UF电容左边的接线头。
这样会改变低音的
相位,降低超重低音。
也对高音模式有帮助。
3.将高音头连接到接线夹5和8。
如果高音声音太大,请使用前级电阻旁
边的连接线来触发阻尼。
右边的接线头是0dB,中间的接线头是-2 dB,左边的接线头是-4 dB。
原
厂设置是0dB。
要获得较高的分频点使用接线夹7,这将有助于高音获得较多的能量。
请他们转换高音的极性,来决定哪个版本是较好的。
使用的是75 μm Cu版本(双倍版本)的玻璃纤维加固的环氧树脂线路板。
采用短信号线路布置。
线圈采用1.4MM强度最大的线材。
充分考虑到阻尼因素和低损耗。
针对“7系低音元件”采用可调节的相位修正。
采用Mundorf MKP电容器,使高音仅有3%的偏差。
连接7系分频器:
1.将音源信号(收音机或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分频器上1(+)和3(-)
相连。
将1到6用线作连接,从而获得独立的高频输入。
值得注意的是,当用较粗的线作连接时,不要使其接触到其他的接线夹。
2.将7.16MKII的中低音单元和接线夹2(+)与4(-)相连,为了激活6dB
的高通,请移动连接线到220V UF电容左边的接线头。
这样会改变低音
的相位,降低超重低音。
也对高音模式有帮助。
3.将高音头连接到接线夹5和8。
如果高音声音太大,用线连接旁边的前
级电阻来触发阻尼。
右边的接线头是0dB,中间的接线头是-2 dB,左边的接线头是-4 dB。
原
厂设置是0dB。
要获得较高的分频点使用接线夹7,这将有助于高音获得较多的能量。
请他们转换高音的极性,来决定哪个版本是较好的。
加固的环氧树脂线路板。
采用短信号线路布置。
线圈采用1.4MM强度最大的线材。
充分考虑到阻
尼因素和低损耗。
针对“Z系低音元件”采用可调节的
相位修正。
采用Mundorf MKP电容器,使高音仅有3%
的偏差。
在面板上有针对高音的电平控制和超低音滤
波器以及相位转换器。
连接Z系分频器:
1.将音源信号(收音机或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
与分频器上1(+)和3(-)相连。
将1到6用线
作连接,从而获得独立的高频输入。
值得注意
的是,当用较粗的线作连接时,不要使其接触
到其他的接线夹。
2.将Z170的中低音单元和接线夹2(+)与4(-)
相连,为了激活6dB的高通,请将条形接片垂
直移动到旁边的220V Uf电容。
这样会改变低
音的相位,同时降低来自于信号源的超重低
音。
另外对高音模式有帮助。
3. 将Z系列的高音头连接到接线夹5和8。
如果高音声音太大,请使用前级
电阻旁边的条形接片来触发阻尼。
条形接片在右边是0dB,条形接片在中间是-2 dB,条形接片在左边是-4 dB。
原厂设置是0dB。
要获得较高的分频点使用接线夹7,这将有助于高音获得较多的能量。
请他们转换高音的极性,来决定哪个版本是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