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与《鼠画逼真》比较阅读(一)(12分)【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③逮举轴()④令怪之,黎明物色()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无丝竹之乱耳C.持就火炀之D.至之市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4.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2分)《核舟记》与《刻木巧匠》比较阅读(二)(共13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 òu d ìng ,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 ī,斜。
18.解释下列加点词。
(5分)(1)绝类..弥勒( ) (2)视端容寂..( ) (3)篷桅橹舵咸具..( ) (4)二人对酌..于中( ) (5)皆有机能..动(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分)(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2分)20.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4分)(1)(2)《核舟记》与《赤壁赋》比较阅读(三)(共15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核舟记》)【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5分)(1)峨冠:(2)不属:(3)比:(4)共适:(5)惟: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9、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20、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谈谈理由。
(2分)(1)(2)21、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请比较两句表达含义有何不同。
(2分)(1)(2)参考答案(一)1.①像②同屈,弯曲③等到,及④以……为怪2.C3.⑴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⑵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4.作者没有直接议论评说画的逼真,而是借助猫的错觉从侧面来烘托的.参考答案(二)18.(1)极像(2)神色平静(3)都具备,都具有(4)相对饮酒(5)机关。
19.(1)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多事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
20.(1)《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
(2)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
如认为木舟精巧,可抓住木料体积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
参考答案(三)17、(1)戴着高高的帽子(2)不相类似(3)靠近(4)共享(5)只有18、(1)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2)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19、A20、(1)这十六个字是《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2)作者真切的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21、(1)孔子感慨的是时间像流水一样流过,要大家珍惜时光。
(2)苏轼是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慨叹人生之无常。
《一士人善画》原文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乃珍藏之。
【译文】东安有一个小吏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都是这样。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画得很逼真,于是把它珍藏起来。
【注释】(1)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
善,精通,擅长。
(2)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3)邑令:县令。
(4)漫:漫不经心,随便。
(5)旦:早晨。
(6)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
(7)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
怪,认为··奇怪;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为意动用法。
之,指之前每天画都掉在地上的情况。
(8)物色:察看。
(9)逮:等到;及。
(10)踉跄: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
(11)然:这样。
(12)为:是。
(13)作:画。
(14)逐:追逐。
(15)始:才。
(16)善:擅长。
《刻木巧匠》(周辉)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豆、钉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翻译】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
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
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
《赤壁赋》第四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译文】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注释】[50]逝者如斯:逝:往。
斯:此,指水。
[51]盈虚者如彼:盈虚:指月亮的圆缺。
[52]卒:最终。
消长:增减。
长:增长[5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这。
造物者:天地自然。
无尽藏(zàng ):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55]适:享有。